一份加盖汉阳方舱医院公章于2月26日出具的“出院证明”显示,李亮今年36岁,今年2月12日开始于汉阳方舱医院住院。经规范治疗、专家组会诊确认,符合新冠肺炎患者出院标准,准予出院。但4天后,梅女士称,李亮 “病情加重了”。
武汉新冠肺炎患者李亮在出院后的隔离观察期,因“呼吸道阻塞猝死” “呼吸循环衰竭”不治身亡。
李亮的妻子梅女士对新京报记者称,病情加重当天,李亮除了“嘴巴发干,胃有点胀,身体无力”,未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汉阳方舱医院“诊疗经过”记述,李亮两次核酸检测呈阴性,符合出院标准。其所在社区也表示,李亮出院符合标准。
今日(3月5日)下午,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王广发向新京报记者指出,患者“假阴性”,在出院后存在“复阳”的可能性,但这主要是由于采样误差造成,几率较小。若未出现明显新冠肺炎病症,不宜过早对其“新冠肺炎复发”下结论。他强调,导致患者出现呼吸道阻塞猝死、呼吸循环衰竭因素较多,应对此案例做进一步研究。
出院4天后,“病情加重了”
今日(3月5日),梅女士告诉新京报记者,其丈夫李亮因感染新冠肺炎,在汉阳国际博览方舱医院(以下简称“汉阳方舱医院”)接受治疗,于2月26日复检后出院。
一份加盖汉阳方舱医院公章于2月26日出具的“出院证明”显示,李亮今年36岁,今年2月12日开始于汉阳方舱医院住院。经规范治疗、专家组会诊确认,符合新冠肺炎患者出院标准,准予出院。
但4天后,梅女士称,李亮 “病情加重了”。
梅女士回忆,3月1日开始,丈夫李亮无法进食、喝水,觉得口里没痰,胃胀。3月2日,隔离酒店上午查房,李亮的体温为35.3 摄氏度,脉搏微弱。当日下午,隔离酒店医生给她打电话说,李亮精神压力大,让其过来开导,“我到了房间,不到10分钟,李亮便意识不清。”随后,梅女士紧急呼叫医生。
隔离酒店的一名工作人员称,当时打了120急救电话,将李亮送去了武汉市第四医院。
武汉市第四医院出具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显示,李亮的直接死亡原因为“新冠肺炎”,引起该病症的疾病情况为,“呼吸道阻塞猝死”“呼吸循环衰竭”。时间显示为“2020年3月2日”。
出院隔离期间,未曾联系社区
汉阳方舱医院给李亮出具的“出院证明”特别提醒:出院后,请在社区单人单间隔离14天,如有不适,请立即联系社区负责人,必要时到指定医院就医。
针对上述提醒,梅女士一家是否在李亮出现病症后,及时联系社区负责人?梅女士回应新京报记者称,李亮去世后,才在3月4日晚上有了社区负责人的联系方式,也第一次见到了社区的人,“我之前没有社区的电话。”
今日(3月5日)上午,梅女士一家所在的武汉硚口区云鹤社区相关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证实,社区方面已经知道李亮在出院隔离期间不治身亡。
上述负责人表示,社区知道李亮出院后被集中隔离一事,“患者出院后由街道办统一接送安排,进行集中隔离。”该负责人称,社区方面主要由志愿者给被隔离人员配合送生活物资,李亮在酒店统一隔离期间,有问题可以向酒店留守的值班医生进行求助。
上述负责人称,隔离期间,家属未主动与社区进行联系,直到李亮去世当天,社区才获知他去世的消息。3月4日晚上,他曾前往梅女士的住所了解相关情况,并提出家庭如有困难,社区方面愿意积极帮助。
新京报记者从汉西三路维也纳酒店了解到,按政策要求,李亮出院后,由其住地所属街道办统一安排,进入该酒店进行康复隔离。
出院前3天CT检测符合病毒性肺炎表现
出院前的2月23日,李亮曾进行过一次CT检测。其“放射学表现”为:双肺见散在多发密度增高影,大部分呈磨玻璃密度,部分呈网格样改变,大部分位于胸膜下,双肺下叶见小结节灶,最大径0.4CM。其“放射学诊断”为:上述双肺改变,符合病毒性肺炎表现。
李亮出院前三天检测,还有一定症状表现,为何能在2月26日出院?今日(3月5日)下午,一位不愿具名的一线援鄂医护人员向新京报记者解释称,按照当时未更新的第六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出院的标准是“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
她分析指出,在李亮的案例中,出院前三天内,进行两次核酸检测,是符合要求的,规定是“间隔1天”,且他的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此外,李亮的体温正常3天以上,如果这些记录的信息准确无误,他是符合出院标准的。”
新京报记者掌握的一份李亮“汉阳方舱医院患者出院小结”显示,在“诊疗经过”一栏中,记述了汉阳方舱医院对李亮出院前的诊治经过。
李亮因感染新冠肺炎住院后,经对症支持治疗,患者体温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连续两次核酸检查阴性,无吸氧指末氧饱和度大于95%,病程超过14天,经专家组评估,准予出院。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上述“小结”中,未涉及第六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出院标准,所提及的“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
专家:是否复发致亡,不宜过早下结论
李亮出院前两次核酸检测呈阴性,其出院时是否存在“假阴性”的可能?
今日(3月5日)下午,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北大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阴性转阳问题应该谨慎看待,不宜妄下结论。目前国内出现的“复阳”情况,可能和采样误差有关。他解释称,住院时,医生护士都穿着防护服和护目镜,工作又很紧张、劳动强度又大,可能会存在采样质量不足的问题,因此可能存在“假阴性”误差。
王广发介绍,目前核酸检测仍是一个“金标准”,该方法还是被普遍公认和接受的。采样有很多讲究,比如采哪个部位,是采集鼻拭子还是咽拭子?深度是否够?采集量是否足够?可能存在不同。另外是否也同时采集肛门拭子或大便?如果采集了,均进行检测,则可能提高检测阳性率。另外,也应考虑住院和出院后检测的实验室在技术和经验上造成差异。
“新冠 ”痊愈者为何“复阳”?或间断排毒 暂未发现传染。新京报动新闻出品(ID:xjbdxw)
王广发同时强调,“复阳”还有一种情况,即患者尚未痊愈,出现病毒载量增加,“但这种可能性比较小,随着康复治疗,排毒量应该越来越小,不会突然少了又多了。”他承认,新冠病毒比较特殊,有可能出现双向病程,发烧好后又复发,这种现象在某些疾病是存在的,“但这种变化不仅伴随着病毒载量的变化,也伴随着临床症状的表现,比如又发烧、咳嗽。”
梅女士回忆,李亮二次入院前,没有出现明显的发烧、咳嗽等症状。对此,王广发认为,如果仅是核酸检测呈阳性,不伴随症状,“指向新冠肺炎复发的可能性比较小。”
针对梅女士反映的李亮“嘴巴发干,胃有点胀,身体无力”等症状。王广发分析认为,李亮出院后没有发烧、咳痰的表现,总体来讲,不像新冠肺炎再活动、再感染人体的表现,一般规律是应出现呼吸道症状伴随发烧。
李亮的死亡诊断的原因为“呼吸道阻塞猝死”“呼吸循环衰竭”。王广发表示,应对其住院过程进行研究,新冠病毒感染治疗过程中是否有一些并发症,例如继发的心脏的损害、电解质的异常,肺栓塞在住院患者中也很常见。另外有无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或是否有一些未发现的基础疾病,“应该好好分析,不宜过早下结论。从目前报告出来的信息,我个人不倾向于是新冠肺炎没有治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