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岸元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大家好,我是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岸元。
今天主要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疫情及其对经济基本面的冲击,二是完成全年目标与任务的政策期待,三是金融市场的变化。
一、疫情及其对经济基本面的冲击
关于当前疫情的发展,专业问题还是要交给专业人处理,相信国外权威医学杂志规范论文的预测。新冠自身伤害有限,但对医疗、尤其是急救体系的冲击远远超出常备水平。
离“三零”还有不少差距。存量进入平台期或下行通道(累计报告数扣除出院及死亡数),可以理解为第一个拐点。直接确诊病例为零,由疑似转确诊病例为零,死亡人数也是零,三个“零”,标志着疫情进入基本控制阶段。
湖北与非湖北差异巨大。湖北尚处于高发阶段,非湖北多数省市实现零报告。不排除反弹。
更重要的是,现在外部疫情迅速发展。日本、韩国近千,意大利过百。从防控理念和力度看,相关国家类似于此前武汉。我国沿海省份面临新的输入性风险(山东、北京、上海、大连、江苏、广东等)。
尤其是韩国,其人口、土地面积和武汉相差不大,疫情发展也和早期武汉情况类似,要特别关注。
1.经济遭受的冲击
总体来说,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可能超过我们的想象。
冲击经济的不是疫情本身,而是应对疫情必须采取的管控政策。
第一产业总体受冲击有限(去年一季度现价当季增加值为8769亿元,下同),可参照去年同期增速,按实现2%的正增长估计。
第二产业的工业和建筑业(81807亿元),由于春节假期延长,一季度工作日至少比去年同期少一周时间。假设开工后,产出能够通过赶工部分回补,可参照去年同期增速,按实现6%的正增长估计。
遭受重创的是第三产业(127487亿元):
批发和零售业(21959亿元)。从商业模式看,受冲击严重的是线下部分;线上部分受冲击不大,甚至可能有增长。从商品类型看,受冲击严重的以耐用消费品为主。假定一季度行业增加值萎缩10%并不为过。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9387亿元)。从春节出行同比统计看,交通运输行业遭受的冲击极为严重。且元宵节返工后,需求不会很快全面恢复。仓储和邮政业情况可能稍好,但也难以在去年基础上有大的增长。假定一季度该行业增加值萎缩30%并不为过。
住宿和餐饮业(4235亿元)。从抽样调查看,该行业无论大中小型各类企业,都遭受惨重打击。且元宵节返工之后,需求不会很快恢复。假定一季度该行业增加值萎缩30%并不为过。
金融业(19650亿元)。国内主要金融市场交易仅推迟一天,且以线上交易为主。虽然市场有震荡,但行业增加值受冲击不大。也许可以参照去年同期,按实现10%的正增长估计。
房地产业(15979亿元)。春节假期是三四线城市返乡务工人员选房购房的重要时段,疫情管控对行业冲击较大。假定一季度该行业增加值萎缩10%并不为过。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8425亿元)。由于大量经济活动转到线上,行业增速可能会超过去年同期。也许行业增加值增速能超过去年,达到20%。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7665亿元)。行业受冲击较为严重,假定一季度该行业增加值萎缩10%并不为过。
其他行业(39306亿元)。具体内容不详,也许可以参照去年同期增速,按实现约10%的正增长估计。
2.短期经济增速估计
GDP是居民一段时期内经济活动创造财富总量的测度。方法多种多样、视角各不相同、口径存在偏差,但一定符合常识。
GDP增长要的是增长,必须扣除萎缩部分,而不是在原有正增长基础上打折。
关于一季度。当季三个月,其中十几亿人口待在家里近一个月,经济没有可能实现若干正增长。假定一月份、三月份都能一切如常,且实现6%的增长,那么,二月份工作量最多萎缩12%(两个6%),三个月加总才正好实现零增长。高频数据看,二月份工作量萎缩程度显然超过这一水平。
关于全年。一季度若没有经济增长,随后三个季度的当季增速必须达到7%,全年平均下来经济增速才可能超过5%。中国经济季度增速最近一次达到7%,是2017年二、三季度。在经济总量扩大、下行趋势不改情况下,要想通过逆向调节达到7%增速,困难极大。
可能上修GDP的因素。收入法GDP统计四项:工资、生产税净额、利润、折旧。折旧部分可能不因为疫情缩减。工资部分如果从其他途径获得,也会统计为当季GDP。此前三产统计普查数据如何归类,可能也会带来不同影响。
3.短期经济可能加速下行
2018年一季度以来的快速下行,不是中长期慢变量所致。原有微观激励机制被搁置,地方政府、国企、民企等主要动力源(600405,股吧)同时趋弱,新的激励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某些金融政策实施待优化
4.中长期处于下行通道
基本生产要素变动趋势,决定了中国将遵从基本经济增长规律,向发达经济体一般增速回归。基本生产要素状况不会因疫情冲击恶化,也不会因之好转。疫情是否造成中长期增速趋势性下台阶?
二、完成全年目标与任务的政策期待
1.疫情期间的政策
疫情管控期间的政策目标,应是维持遭受重创企业的存续,避免经济有机体局部由于“休克”,现金流断裂,出现缺血坏死。
“少取”的政策。降低税费,延迟缴纳五险一金,免除国有企业经营性房产租金等。“少取”政策发挥效力的前提是企业能正常经营。没有进项销项、没有盈利、没有税基,减税政策则不发生效力。只有那些核减当期定额征收税费的政策起效。
“多予”的政策。释放流动性、降低LPR、融资担保、定向提供超低利率贷款等。指向性较强的信贷政策集中在应对疫情的个别生产领域。对于无法经营的其他行业企业,总量政策难以发挥作用。
下一步政策期待。企业存续压力来自员工工资、房屋租金、信贷本息三项。其中第一项最为突出。可否由社会保障部门出面,有更大的作为(消费券、直接发放最低工资或大幅提高失业金)?
2.疫后恢复政策研判
努力完成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完成目标
总量目标。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有确定目标,程序上需要人大法定程序确认。年5.6%增速是市场自己的说法。
财政政策。疫情应对支出已近千亿,各类税收均面临极大减收压力,赤字率扩大有必然性。不具备大规模对企业减税的基础。除专项债,特别国债的发行是重要选项。是否会挤占产业补贴?是否会压缩“安可”项下的政府采购?
货币政策---宽松。多种方式流动性提供,存款准备金率依然有下行空间。LPR下行,存款基准利率下行。汇率是中美谈判组成部分,存在外部制约。
近期贬值可接受,是中美经贸谈判的组成部分,疫后依然要稳中有升。
可能出现的传统货币政策替代。一是启动政策性银行,采取大量定向精准政策。二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
如,由中央财政向商业银行发行“疫后恢复特别国债”,规模约相当于一个百分点存款准备金,利率参照存款准备金利率,允许商业银行将此类国债用于存款准备金缴纳。该做法能解决通常降准后,流动性大量淤积银行体系的缺陷;资金成本与当前要求的优惠利率到款(1.6%)更加匹配。
(1)投资领域政策
基建。项目确定、此前资金到位,复工后难度问题不大,原材料供给和涨价需关注。短期内也难有新量扩充。应急医院备份可能是新增长点。
地产。处在试探阶段(降低首付比、取消土地拍卖限价、改变封顶相关政策等)。地产融资政策亟需补充一季度销售回笼资金缺口(约4200亿元),是否提前动用年内额度?(开发贷、信托、境外美元债)。一城一策尚待观察(限价、限购、限售、限贷)。
地产投资投资面临的难题:
杠杆率高,依赖销售回款。去年一、二月,全国商品房销售14102万平米,销售额12803亿元。乐观估计销售金额开始台阶式回升,一、二月累计销售面积也仅为8939万平米,销售额仅为8603亿元(单价按6%上涨估计),比去年同期下跌三分之一。
制造业。疫情后,制造业投资总体信心恢复难度较大。关注疫情长期化或周期性出现,对投资行为的影响,关注某些逆向产能扩充行业的过剩问题。
(2)消费领域政策期待
核心是稳定居民可支配收入,扩大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财税政策。一按当地最低工资水平,直接向特定行业员工发放工资(武汉)。二是向重点地区低收入群体直接发放生活必需品消费券(湖北)。三是将原定于3月1日开始实施的个税汇算清缴推迟到2022年(全国)。四是疫情管控期间居民收入从今年个税综合计征税基中扣除(湖北、医疗行业)。五是考虑今年设立“个税假期”大幅提高个税提高起征点。六是对有决定性影响的汽车消费,出台专门性税费减免政策等。
金融政策。推迟原定于3月1日开始的个人住房抵押信贷LPR利率转换,宣布今年供参照的优惠贷款基准利率并立即执行,以降低居民核心债务的利息负担。
(3)外贸领域政策
产业链和中美是关键。
维持产业链。三月份订单决定二三季度出口,必须复工避免净损失。三月华东进出口博览会取消、四月份广交会待定。关注日韩零部件进口。随着境外疫情发展,或现我主动设限情况。
稳定外部环境。一月份协议的达成发挥了稳定外部环境、避免内外共振的作用。年内采购如何落实值得关注。
三、金融市场的变化
1.股市经受住了疫情第一轮考验,创业板甚至创了新高。
一是开盘维护市场稳定的操作。二是大量流动性释放,证券市场改革。三是大量散户涌入市场,其中,25号散户资金进场达到401.7亿。四是科技板块对疫情“脱敏”,部分行业逆向繁荣。五是市场集中度提升利好上市公司。
图为2月25日全市场资金流向
2.市场的可持续性
逆周期政策如果跟不上,周期板块上涨接续不上科技块下跌,市场将出现调整压力 。下月中旬,需要消化经济数据预期差,之后才能确认市场脱离疫情影响运行。
正面因素。一是维护市场稳定的操作机制仍然会起作用,二是证券市场改革带来的利好犹在,三是科技板块对疫情脱敏、集中度提升因素,长期存在。
负面因素。一是外盘影响,二是流动性释放跟不上,三是散户进场因素消失,四是部分逆向繁荣行业随疫情结束业绩大幅下滑,五是下月公布的一二月份经济数据严重低于预期,春季躁动结束
3.债券市场确定性较强
流动性继续充裕,各类利率均进入下行通道。十年期国债再创新低,信用利差持续保持低位。较长时期内态势延续。
4.贵金属避险更加可取
疫情带来避险需求,美元指数冲高回落,各国货币政策宽松犹在,负利率政策及相关资产规模庞大,因为日本受疫情影响,日元避险功能的可能会变化,贵金属避险更加可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