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半年4轮下调!7天期逆回购利率已创2003年来新低
香港万得通讯社综合报道,央行公开市场逆回购中标利率再次下调。
3月30日,央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3月30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5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至2.20%。数据显示,上次中标利率为2.40%。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下调后,7天期逆回购利率已创2003年1月7日以来新低。
另据Wind统计显示,自2019年11月份以来,不到半年时间,央行公开市场逆回购利率已经历了4轮下调。
利率调整动作不断
一季度以来,央行已通过多种渠道对相关利率进行过调整。
3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0年3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4.05%,5年期以上LPR为4.75%,均较前一次持平。而自2019年8月开启LPR新机制以来,LPR已经历过三次利率下调。
3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实施定向降准,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
此外,2018年以来,央行对一年期MLF利率实行了两次调整,包括2018年利率上调,以及2019年和2020年利率下调。
东吴证券李勇研报此前提醒,近期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美联储等主要央行多次下调利率的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仍有较大空间,央行将继续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完善LPR传导机制助力款信用的培育以及利率市场化的推进,继续释放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的潜力。
机构解读逆回购利率下调
此轮7天期逆回购利率下调20BP,幅度远超前三轮。
国君宏观张捷、花长春点评央行调降7天逆回购利率称,此次央行下调OMO利率充分、再次说明,327政治局会议是政策拐点型会议,定调“中国版刺激”方案的开始。此次下调是在市场利率已经低于政策利率,是在3月20号央行曾选择不降LPR的背景下。
后续央行货币政策将从“审慎”再次转向“积极”。原因有二:坚决贯彻执行327会议政治局会议“引导贷款利率下行”精神;对金融市场稳定更紧密看护。
二季度无风险收益率将快速下行打开新天地。国新办陈雨露行长指出,通胀将逐季度下行;3月16日孙国峰司长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促进贷款利率明显下行”;陈雨露副行长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重申“引导市场利率下行”。
后续货币政策市场的预期差主要集中在三方面:第一、降低“存款基准利率”势在必行。要降银行资产端的“贷款利率”,商业银行让利到一定程度必须要动“存款基准利率”了;第二、持续降准。在动“存款基准利率”之前会通过“降准”发挥释放长期流动性、降商业银行成本作用。第三、2020年会小幅加杠杆、扩信贷。陈雨露副行长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始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特别是要实现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的基本匹配,并略高一些”。“略高一些”的提法以前出现。
后续一揽子宏观对冲政策将逐步出台。市场的宏观主线当前还是看海外疫情以及美股危机是否解除;后续重心将逐步转移到国内更加积极的刺激政策上。
中金公司早前提醒,目前,国内逆回购、MLF等利率仍明显高于2017年初的水平,在此时点货币放松刻不容缓,以避免真实利率过快上升、并支持必要的财政宽松。此外,考虑到银行负债成本的压力、以及近期核心CPI快速下行的趋势,存款基准利率近期下调的可能性也显著升高。
重磅刺激政策信号已现
刚刚过去的周末,重磅政策信号不断。
央视新闻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7日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要抓紧研究提出积极应对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此外,要落实好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和使用,加紧做好重点项目前期准备和建设工作。要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金融政策的牵引带动作用,疏通传导机制,缓解融资难融资贵,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服务。对地方和企业反映的难点堵点问题,要抓紧梳理分析,及时加以解决,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达产。
3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0年第一季度(总第88次)例会召开。会议强调,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着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健全财政、货币、就业等政策协同和传导落实机制,对冲疫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序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国泰君安分析,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尽快推出一揽子措施,这意味着接下来政策的力度将更加积极,3月底到4月下旬,即是宏观对冲政策密集出台时间窗口。
中信建投黄文涛研报认为,加大宏观政策对冲力度,有效扩大内需,十分紧迫,十分必要。稳就业、稳增长宜只争朝夕。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wind资讯。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