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线上购物成为人们重要的消费方式,其中,电商直播“带货”再一次走进消费者视野。打开手机购物或者视频APP,消费者就可以看到主播在卖力地讲解商品,让商品属性“所见即所得”,而其他人在直播间可以不间断地进行评论与互动。
实际上,最近一段时间,包括地方官员、企业CEO、非遗传承人等,很多人都走进了直播间“带货”。而直播电商在之前的3年一直不温不火,直到2019年终于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去年,无论是头部主播、演艺圈明星,还是垂直类目达人、网红都活跃在各大平台上直播“带货”。那么,在流量就是互联网“硬通货”的时代,为什么直播电商“带货”越发火爆?而消费者作为买单的最后一环,消费满意度究竟如何?
线下企业网上直播“带货”
直播“带货”近一段时间更火了。这不仅仅体现在消费者主动或者无意间观看电商直播的次数,商家开设直播的家数,也体现在“直播电商”“网红带货”等关键词在媒体的曝光频率。
近日,内联升、吴裕泰等老字号纷纷入驻淘宝直播,开网店、做直播、运营粉丝社群。
3月21日,淘宝启动了首届连续7天的直播购物节,这是专属淘宝直播的“双11”。而据淘宝公布的数据,今年2月该平台新开直播的商家数环比增长719%,淘宝直播商家在2月份获得的订单总量,平均每周以20%的速度增长,成交金额与去年同期相比翻倍。
直播电商于2019年爆发,迎来了真正的元年,而淘宝直播“带货”能力在同一时间也全面爆发。3月30日,淘宝数据服务平台淘榜单发布的《2020淘宝直播新经济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末,淘宝直播每天的内容时长超35万小时,相当于7万场“春晚”。
不仅仅是淘宝,诸如京东、拼多多等不少电商平台和直播平台纷纷加大“直播+电商”模式的建设力度,布局直播电商领域。据艾媒咨询调查显示,受访者常用直播购物的直播平台排行榜前五名分别是淘宝、京东、抖音、小红书和快手。
从看物品详情页到读图看评价,再到看视频和直播,用户的网购习惯正悄然改变。与此同时,部分地方政府也开始对直播电商予以支持。近日,广州市商务局出台《广州市直播电商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从五个方面提出16条政策措施,大力发展直播电商,创新商业新模式。方案提出,预计到2022年,构建1批直播电商产业集聚区、扶持10家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头部直播机构、培育100家有影响力的MCN机构(直播电商专业服务和管理机构)、孵化1000个网红品牌、培训10000名带货网红、“网红老板娘”等,将广州打造成为全国著名的直播电商之都。
有望成为下一个万亿级市场
中国直播电商最早可以追溯到2016年,彼时,直播电商伴随直播的风口诞生,而且发展的初衷很简单,只是为了提高用户在平台的停留时间。经过4年的时间,直播电商走过了初创期、快速发展期。据艾媒咨询测算,2019年中国直播电商行业的总规模达到4338亿元,预测到2020年规模将翻一番。
除去疫情影响的因素,为什么直播“带货”火了起来?招商证券(600999,股吧)的研究指出,直播电商再次转变了零售业最为关键的“人”“货”“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大大缩减了消费者的决策成本。未来,直播的市场规模有望增长到万亿级。
在主播们的卖力讲解、真切的体验分享,商品直观的呈现,刷屏的评论之下,消费者有了购物冲动。分析人士认为,直播电商渠道关键在于“人”,主播连接品牌与消费者,成为新消费场景下的核心角色和流量入口。带货主播通常具有某些优势吸引粉丝,如外表、口才、技能等,结合优秀的销售能力完成变现,将积累的粉丝转变为有购买力的消费者。
不过,目前,主播行业二八分化明显,顶级带货主播较为稀缺。招商证券认为,就直播电商而言,以“人”为主的网红经济“带货”不可持续。一方面,主播基于对产品的丰富性要求及考虑观众审美疲劳,与单一品牌方长期合作概率较低;另一方面,大品牌上亿月销量指标对单一红人来说完成较难。因此长期来看,品牌方与主播将互相“解绑”。
东吴证券(601555,股吧)认为,从行业层面看,直播红人带货更高的转化率是目前各家公司纷纷跟进的底层逻辑。而从直播电商的业务框架来看,从如何将孵化网红,到精细化运营粉丝,再到最后匹配高质量的供应链,将这一整套体系规模化才是各家公司建立“护城河”的关键。
“夸大其词”“货不对板”等被诟病
直播电商的火热也引来了资本关注。日前,直播电商服务机构“构美”宣布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领投方为华映资本、道合资本,跟投方为姚记科技(002605,股吧)。本轮融资主要用于流量端、供应链端的拓展和人货匹配平台的研发。
据IT桔子统计,今年以来,国内直播电商领域发生融资事件5宗,合计金额达2.21亿元;2016年至2019年共发生融资23宗,合计金额达10.63亿元。
华映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季薇认为,直播电商这两年快速发展,具有流量结构性红利。消费者从依赖于搜索的目的性消费,到导购和互动,再到“云逛街”式的无目的性消费,从“人找货”到“货找人”,消费体验更加视觉化、情感化和互动化。每个直播电商间都是一个线上门店,主播和用户实时互动,带来了极高的转化率,提升了交易效率。
然而,疫情终将被有效控制,那么,直播电商还会火多久?是昙花一现还是星火燎原?
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直播电商行业的痛点暴露得越发明显。现阶段的直播电商信息不对称严重,流程管理也较为混乱,缺乏数据管理工具。此外,主播的专业性和带货力培养还需更进一步加强,在2019年,先后有多个知名主播在直播时发生“翻车”事件。
与此同时,一些新的消费维权问题也随之产生。3月31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基于12个直播电商平台的5333份消费者样本,编制发布了《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就当前直播电商购物及消费维权领域中的诸多特点进行解读。报告显示,消费者对直播电商产业总体感受较好,但有37.3%的受访消费者在直播购物中遇到过消费问题,仅有13.6%的消费者遇到问题后进行投诉。“夸大其词”“假货太多”“鱼龙混杂”“货不对板”成为消费者的集中“吐槽”。
此外,调查也发现,直播电商消费中,消费者冲动消费较严重,风险意识相对薄弱。而卖家与平台之间、直播平台与电商交易平台之间的关系复杂,导致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和合理维权诉求大打折扣。
分析人士认为,在此次疫情之下,“直播+电商”模式的兴盛,将更多行业领域企业的销售带入直播的生态之内。无论疫情过后直播的热度是否会持续,这种营销方式仍然是企业可以尝试和探索的。不过,对MCN机构而言,在头部主播不断垄断流量和平台提高进入门槛的背景下,直播电商在2020年或将是洗盘的一年。
来源:金融时报记者:杨毅编辑:余嘉欣
邮箱:fnweb@126.com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金融时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