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24节气之一,与春节、端午、中秋并列中国4大传统节日。2008年开始,成为法定假日。
在传统中国,清明是仅次于春节的重要节日。不管身在何方,只要条件许可,国人总要上坟扫墓。国家层面,公祭始祖轩辕黄帝,是每年清明雷打不动的活动——今年即使有疫情,照样举行,只是形式从简。
以往的公祭黄帝活动,都有一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参加,并有港澳台、海外及社会知名人士代表,陕西省省长宣读祭文。
2004年清明节,我因工作关系躬逢其盛。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蒙分别代表全国人大及全国政协,陕西省委书记李建国代表陕西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民间主祭人代表郭广昌、凤凰卫视主持人吴小莉分别代表群众及凤凰卫视,向黄帝陵敬献花篮。其他中央国家部委、海外华侨、台湾同胞等代表也分别敬献花篮并三鞠躬。
地球上每五个人,就有一位是炎黄子孙。韩国、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亚国家,也过清明节。从蒋介石到毛泽东、邓小平,政治可有纷争,敬祖不分党派。2005年后,蒋孝严、宋楚瑜、连战、吴伯雄、江丙坤、洪秀柱等台湾人士,先后拜谒黄帝陵。
在浙江,官方最隆重的祭祖活动,是每年谷雨(4月20日前后)在绍兴举行的公祭大禹陵典礼,2007年成为国家级祭祀活动。
浙江民间最盛大的祭祖,则非两浙第一世家钱氏莫属。每年清明节,都有数千钱王后裔来到临安钱王陵,公祭共祖钱镠。
国家、民族有维持凝聚力的需要,民间有认祖归宗的传统。哪怕漂泊异国他乡,叶落归根、埋骨桑梓,总是大部分华人的心愿。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去世后,就一直没有下葬,期待时机归葬奉化溪口。
于右任晚年思乡情切,含泪写下: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白崇禧不能魂归故里,遂给墓园取名“榕荫堂”,向桂林的始祖榕华公遥遥致敬。按照其子白先勇的说法:榕华公的一支“余荫”,就这样安息在十万八千里外的海岛上了。
再如著名学者钱穆、何炳棣、千家驹,分别在台湾、美国、深圳去世,最终都归葬无锡、金华、武义的老家。
从大唐的“清明时节雨纷纷”,到南宋的“犹及清明可到家”,清明一直是汉语中最美好的词汇之一:山清水秀,春和景明;风调雨顺,政治清明,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清明也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亦称踏青节:杂花生树,群莺乱飞;麦苗青来菜花儿黄,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祖德千秋,丕烈垂昆;根深叶茂,慎终追远。暮春三月,让我们走上田间地头,一起祭扫先祖、先贤、先烈——
上图:2014年清明,安村陶氏荷样祭祖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浙股。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