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除环保税,其余各项税收收入均为负增长;1月-3月中国财政收入逐月下降,预计二季度难以转为正增长,但降幅将会逐步收窄;一季度全国土地出让收入下降7.9%;近期准备再提前下达1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
编辑|王延春
受新冠肺炎疫情叠加抗疫减免缓税措施、增值税减税翘尾等多重因素影响,2020年3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其中的税收收入同比均明显下滑,降幅超过今年1月-2月。
据财政部2020年4月20日公布的数据,3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752亿元,同比下降26.1%,较今年1月-2月累计增速(-9.9%)下降16.2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增速(3.9%)降低30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7,854亿元,同比下降32.2%,较今年1月-2月累计增速(-11.2%)下降21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增速(1.8%)降低34个百分点。
2020年1月-3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984亿元,同比下降14.3%,较去年同期增速(6.2%)降低20.5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39029亿元,同比下降16.4%,较去年同期增速(5.4%)降低21.8个百分点。
财政部国库支付中心主任刘金云在4月20日举办的财政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下降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一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税基减少,以及为支持疫情防控保供、企业续供和复工复产,采取减免税、缓税等措施,拉低全国财政收入增幅约10个百分点。二是巩固减税降费成效,增值税翘尾减收效果持续释放,拉低全国财政收入增幅约5个百分点。三是上年末延至今年初缴纳入库的税收收入同比减少。
分月看,今年1月-3月各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分别下降3.9%、21.4%、26.1%,疫情对财政收入的影响逐月扩大,这主要是由于多数税种根据上月情况申报纳税,新冠肺炎疫情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从2月开始显现。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赵福昌向《财经》记者表示,一季度财政数据符合预期,这是在多重因素叠加下取得的不易结果。原有经济下行,叠加新冠疫情影响(生产和新减税因素),反映了实体经济下行影响比较大;同时,去年一季度后实施的减税降费,过去收入延期跨年入库的空间,随着经济下行和政府过紧日子推进而不断收窄,也会对数据有影响,需要客观认识。
刘金云预计,今年二季度,受国际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发展变化影响,财政收入可能仍呈下降态势。但随着中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复工复产正在逐步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财政收入降幅将会逐步收窄。
对于未来走势,赵福昌 表示,从国内对疫情有效防控和复产复工加力看,冲击是短期的,二季度之后应该会逐步有较大改善,此外,还要关注全球疫情下各国宏观刺激政策能否把经济拉回固有的轨道,对全年乃至今后经济走势也有较大影响。
3月除环保税各税种均为负增长
分税种看,2020年3月,除环保税,其余各项税收收入均为负增长,企业所得税降幅超41%,国内增值税降幅超36%、国内消费税降幅超32%、个人所得税降幅超25%,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降幅超21%、关税降幅超12%、车辆购置税降幅超21%。具体为:
数据来源:《财经》记者根据财政部官网公布数据整理
2020年3月,国内增值税同比下降36.3%,较今年1月-2月累计增速(-19%)下降17.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增速(9.2%)下降45.5个百分点;国内消费税同比下降32.2%,较今年1月-2月累计增速(-10%)下降22.2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增速(36.4%)下降68.6个百分点;企业所得税同比下降41.6%,较今年1月-2月累计增速(-6.9%)下降34.7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增速(56.9%)下降98.5个百分点。
此外,3月,个人所得税下降25.4%,较今年1月-2月累计增速(14.8%)下降40.2个百分点。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范子英向《财经》记者表示,企业税收(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的下降基本符合预期,也与宏观经济形势比较一致,从流转税的下降来看,可以认为产品的交易下降了1/3;特别引起重视的是个人所得税的下降,该税种下降了25%,说明宏观经济已经实质性影响到了居民收入。
进出口相关税收中,3月,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同比下降21.6%,较今年1月-2月累计增速(-25.1%)提高3.5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增速(-0.1%)下降21.5个百分点;关税同比下降12.6%,较今年1月-2月累计增速(-14.3%)提高1.7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增速(-11.5%)下降1.1个百分点;出口退税同比下降29.0%,较今年1-2月累计增速(-26.8%)下降2.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增速(43.1%)下降72.1个百分点。反映出今年3月进出口下滑明显。
分行业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税收降幅较大,一季度、住宿餐饮业税收同比下降33.2%、交通运输业下降2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下降19.6%。
分收入级次看,地方收入降幅低于中央。一季度地方本级收入同比下降12.3%,降幅比中央收入低4.2个百分点,主要是部分地区多渠道盘活国有资源资产收入、增加非税收入。一季度,地方非税收入增长3.1%,其中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分别增长14.5%和1.1倍,合计拉高地方非税收入增幅6.5个百分点。同时持续减轻企业负担,涉企收费继续下降,包含教育附加费在内的专项收入下降5.7%,行政事业性收费下降11.5%。
政府性基金收入方面,2020年一季度,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2577亿元,同比下降12%。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1117亿元,同比下降7.9%,较今年1月-2月降幅(-16.4%)提高8.5个百分点。
此外,为带动有效投资、保障地方资金需求,财政部预算司一级巡视员王克冰表示,中央财政前期已提前下达2020年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债券额度18,480亿元,包括一般债券5580亿元,专项债券12900亿。近期准备再提前下达1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
截至4月15日,已下达的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券额度,全国已发行15691亿元,占提前下达额度的85%。其中:发行一般债券4624亿元,占比83%;发行专项债券11607亿元,占比90%,主要用于新建和在建项目建设,用于新建项目的为4179亿元,用于在建项目的为7428亿元。
抗疫、“三保”、稳岗支出加大
财政支出方面,今年一季度,主要受疫情影响,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5284亿元,同比下降5.7%;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9749亿元,同比增长4.6%。尽管受疫情及收入下降影响,财政支出有所下降,但抗疫、“三保”(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下称“三保”)、稳岗等方面的支出力度加大。
财政部社保司副司长王新祥在前述发布会上介绍:抗疫经费保障方面,截至4月19日,各级财政共安排疫情防控资金1452亿元,各地疫情防控经费均得到较好保障;困难群众补助方面,目前,中央财政累计下达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560亿元,该数额已经超过2019年全年的实际执行数,用来积极支持各地切实保障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总体来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季度全国主要宏观经济数据均出现大幅下滑,反映在财政收入上则体现为税收收入、土地出让收入等明显下降,地方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压力加大。
对此,王克冰强调,疫情的影响是阶段性,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企业加快复工复产,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走向正轨,财政收入回归正常,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压力,也会逐步减轻。
他表示,目前中央财政已经采取了加强“三保”工作统筹指导力度、及时下达转移支付资金、督促地方阶段性提高地方财政资金流动比例、强化地方库款运行监测、加大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力度等措施,提高基层财政“三保”能力。
“下一步,中央财政将按照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六保’要求,研究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集中使用部分中央存量资金,统筹加大地方转移支付力度,加强对地方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财力支持。”他说。
此外,为推动中国经济回归正轨,财政部出台多项支持复工复产、促进就业的稳岗措施。
王新祥介绍,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方面,一是出台减税降费政策,包括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增值税、对防疫补助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的税费支持措施,以及一系列的社保缴费减免政策,较大幅度的减轻了企业负担;二是出台财政贴息政策,主要是为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专项贷款提供贴息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助力企业稳产保供;三是出台政府兜底采购收储政策,充分发挥中央政府储备作用,鼓励重点企业保质保量的增加紧缺的重点医疗物资生产。
促进就业方面,财政部通过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力度、鼓励各地采取缓缴社保费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援企稳岗、扩大就业工作。
财税专家预测,随着下一步抗疫特别国债的发行,财政纾困疫情冲击的力度将更大。
来源:本文为《财经》杂志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请在文末留言申请并获取授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