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4764字,阅读大约需要9分钟
文 伍超明宏观团队
伍超明(财信研究院副院长,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胡文艳
投资要点?
>> 1-4月国内社融增量为14.17万亿元,同比多增3.89万亿元;4月当月社融增量为3.09万亿元,同比多增1.42万亿元。为对冲全球疫情爆发的冲击,国内货币宽松加码,叠加实体投资消费边际回暖、企业补充现金流意愿较强,4月货币数据继续超预期增长。当下,国内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依旧前所未有,稳增长、稳就业压力加大,预计货币宽松仍将维持。具体看:
社融:受益宽松加码、经济边际改善和现金流补充,4月社融增速创23个月新高。从结构来看,人民币贷款和企业债券是社融同比多增的主要贡献因素,分别同比多增7467和5066亿元,贡献率接近90%;此外,表外融资也起到一定支撑作用,同比多增1446亿元。社融继续高增背后,源于为对冲全球疫情爆发的冲击,国内货币和信用条件宽松力度都有所加码,且实体投资消费边际改善、企业补充现金流意愿较强,带动了融资需求增长。
信贷:需求边际回暖带动融资增加,企业信用扩张仍快于居民部门。4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1.7万亿元,同比多增6800亿元。其中,受益实体投资改善,短贷及票据融资、非金融性公司中长期贷款分别同比多增4578和2724亿元,为主要贡献因素;此外,疫后居民消费回暖,推动居民短贷也同比多增1187亿元。但居民中长贷仅同比多增224亿元,表明居民加杠杆速度继续放缓,资金更多地流向了除房地产外的实体经济部门。
流向:基建资金来源加快改善,3月房地产资金来源降幅仍超10%。一方面,伴随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加速落地,1-4月与基建相关的表外融资和其他部门贷款同比变化量,均较1-3月有所提升,且考虑到未来基建稳增长重要性凸显,政府债券发行也会加快,支撑基建资金继续改善。另一方面,房地产融资改善有限,居民购房意愿减弱对其拖累最大,如1-3月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同比下降13.8%,降幅较1-2仅收窄3.7个百分点,其中定金及预收款同比降幅达22.4%。往后看,“房住不炒”定位下,居民购房能力和意愿下降,房企融资或继续承压,但货币环境宽松,头部房企资金来源相对有望得到改善。
>> 4月M2增速创40个月新高,主要源于国内信用扩张加快;同期M1增幅仍低于M2较多,表明企业经营或边际改善有限。4月国内信贷、社融继续大幅增加,信用扩张明显加快,叠加财政减税降费、推迟企业缴税,财政存款明显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共同支撑M2大幅提高1.0个百分点至11.1%。预计5月受益国内经济继续边际改善、两会“蜜月期”政策利好推出,M2或维持高位增长11%左右。另外,企业经营边际好转,叠加去年低基效应,4月M1也提高0.5个百分点至5.5%,但M1增幅仍低于M2较低,表明企业盈利改善或相对有限。
>> 货币政策总量宽松持续,5月两会政策红包值得期待。2020年全球经济衰退已成定局,我国面临的外部输入风险加剧,叠加国内短期疫后恢复、中长期结构性矛盾交织,经济面临的挑战依旧前所未有。预计国内货币总量宽松仍将持续,5月两会“蜜月期”,政策红包也值得期待,但考虑到前期流动性投放较多、已出台的再贷款再贴现额度还有较多未用完,下一步新宽松政策出台的频率或有所减少,更多地表现为推进已有政策落地,节奏上则主要配合财政发力。
正文
事件:2020年4月份,社融增量为30900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增14190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17000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增6800亿元;货币供应量M1、M2分别同比增长5.5%、11.1%,增速较上月末分别高0.5、1.0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均高2.6个百分点。
一、货币条件宽松叠加需求边际回暖,国内信用扩张继续加快
(一)社融:宽松加码、经济边际改善和现金流补充,社融继续高增
4月国内社会融资(简称社融,下同)增量为3.09万亿元,同比多增1.42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社融口径)、企业债券分别同比多增7467和5066亿元,为主要贡献因素,此外表外融资同比多增1446亿元,也起到了支撑作用;同期政府债券发行节奏有所放缓,净融资额同比减少1076亿元(见图1)。
本月社融继续高增,增速创23个月新高,背后的支撑因素主要有三点:
一是为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对冲全球疫情爆发的冲击,国内货币和信用条件宽松加码。如量的方面,4月社融存量增速和 M2增速分别为达到12.0%和11.1%,毫无疑问将显著高于同期名义GDP增速;价的方面,4月份1年期MLF利率和LPR利率均再下调20BP,有利于引导国内利率整体继续下行,3月份国内企业贷款利率已降至4.82%,较2019年末低0.3个百分点,预计4月份该利率大概率进一步有所降低。
二是4月企业复工复产继续加快恢复,投资消费需求有所回暖,带动融资需求增加。如生产端,4月国内6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已基本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全国客运量平均同比降幅较3月也收窄约5个百分点;消费端,中汽协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国内汽车销量同比和环比分别增长4.4%和43.5%,单月销量结束21个月的连续下降,且受益疫情管控逐步放开、多地发放消费券,居民线下其他消费也逐步恢复。
三是企业现金流压力较大,融资补血的意愿强烈。受抗疫大封锁影响,国内多数企业生产销售活动遭受了停滞冲击,收入流显著减少,但工资、房租等成本相对刚性,导致现金流断裂风险有所增加,存量债务到期面临较大的偿付压力。为缓解或防止违约,加快恢复生产、存活下来,企业融资需求明显增加,如企业债券净融资明显提速为此提供了重要佐证。1-4月国内企业债券净融资为26672亿元,占去年全年净融资额的比重已达82.3%,且3-4月当月净融资额均超过9000亿元,提速明显。考虑到未来国内疫情常态化防控延续、海外疫情形势和重启经济具有极大不确定性,企业债券违约风险仍将有所增加,预计后期债券发行有望继续维持较大规模。
从累计数据看,1-4月社融增量为14.17万亿元,同比多增3.89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社融口径)、企业债券分别同比多增17075和13473亿元,为主要贡献因素(见图2),表明前四个月社融增长的支撑因素与4月份基本保持一致。但值得关注的是,在货币条件相对宽松的背景下,1-4月表外融资同比持平去年(见图2),意味着央行防止金融体系内部风险大幅增加的意愿坚定,在稳增长的同时亦兼顾了防风险目标。
(二)信贷:需求边际回暖带动融资增加,企业信用扩张仍快于居民部门
4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1.7万亿元,同比多增6800亿元。其中,短贷及票据融资、非金融性公司中长期贷款分别同比多增4578和2724亿元,为主要贡献因素;同期除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外,居民短贷和中长贷同比也继续有所增长,呈边际改善态势(见图3)。
本月信贷继续超预期,且结构上短贷及票据、企业中长贷的贡献依旧较多,整体传递出两个信号:
一是实体投资和消费呈边际改善态势。一方面,随着国内抗疫封锁措施逐步松绑,货币政策将支持实体经济恢复放到突出位置,企业加快生产、国家重点项目加快落地对资金的需求明显增加,反映到信贷数据上,表现为企业中长贷、短贷以及票据融资均增长较多;另一方面,疫后居民消费边际回暖,尤其是汽车等耐用品消费边际改善,导致本月居民短贷也同比增加1187亿元,一改1-2月为负值的局面。
二是国内信贷结构继续趋于优化,即非金融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较多,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长依旧较少。如4月国内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2948亿元,其中,非金融企业同比多增2724亿元,居民部门仅同比增加224亿元。这表明,在央行结构性政策的精准滴灌下,国内中长期信贷资金更多地流向了实体经济部门;同时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居民部门加杠杆的速度明显放缓,如国内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增速由2016年的38.1%一路降至在2020年一季度的15.9%。
从累计数据看,我们基本可以得到与上述分析完全一致的结论,但值得引起重视的是,前四个月居民部门信贷依旧维持收缩,与整体信贷扩张形成鲜明对比,表明居民消费和购房需求的回暖偏慢,消费对经济的支撑短期或相对有限。具体看数据,1-4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8.8万亿元,同比多增1.97万亿元。其中,短贷即票据融资和非金融性公司中长期贷款分别同比多增10749和7424亿元(见图4和图5),为主要贡献因素;同期居民短贷和中长期贷款分别同比减少3614和976亿元,维持收缩态势(见图4和图6)。
(三)流向:基建资金来源加快改善,房地产资金来源降幅仍超10%
伴随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加速落地,流向基建领域的资金继续环比改善。如与基建相关的资金,即政府债券(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券)、表外融资以及表内对其他部门的贷款(主要对应机关团体贷款,下同),1-4月同比变化较1-3月分别减少1076、增加1446和增加2013亿元(见图7),整体维持边际改善。考虑到海外疫情持续蔓延,对国内外需冲击明显,叠加国内“房住不炒”定位、消费回暖相对偏慢,且2020年还要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基建补短板、稳增长重要性大幅提升,预计流向基建领域的资金将持续改善。
房地产融资改善有限,居民购房意愿减弱对其拖累最大。1-3月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同比下降13.8%,降幅较1-2月收窄3.7个百分点(见图8)。其中,定金及预收款、自筹资金、个人按揭贷款、国内贷款降幅分别为22.4%、8.8%、7.4%和5.9%,较1-2月分别收窄1.5、6.6、5和2.7个百分点。
上述房地产资金来源变化,主要传递出以下三个信号:一是房地产资金来源依旧偏紧,其一季度降幅仍保持在10%以上。二是源自于居民部门的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资金来源恢复缓慢,对地产融资拖累明显,如两者合计占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的比重接近5成,但1-3月前者的降幅仍超过2成,较1-2月仅收窄1.5个百分点,往后看,根据4月居民部门信贷数据,预计上述两项来源的修复仍偏慢。三是当前房地产融资更多通过信贷和国内举债来实现,或导致部分头部企业受益、中小企业生存空间更加逼仄的分化加剧,行业优胜劣汰明显加速。
二、信用扩张加快致M2继续新高,企业经营改善叠加低基数推动M1回升
(一)信用扩张加快,M2创40个月新高
4月份M2增速较上月继续大幅提高1.0个百分点至11.1%(见图9),创40个月新高,原因有三:一是新增贷款大幅增加,贷款创造存款的信用货币创造明显提速,4月国内信贷规模达到1.70万亿元,同比多增6800亿元,反映到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上,表现为年内其他存款性公司总资产增速(见图10)继续提高、对金融机构债权的增速也由负转正;二是金融机构投资活动增加,如商业银行的债券投资增速维持高位,股权投资增速(见图11)也维持回升态势;三是财政存款虽季节性环比回升,但受疫情冲击税收减少和财政加大税费减免、推迟企业缴税影响,其同比减少4818亿元,整体依旧对M2增速提高形成支撑;四是4月M2翘尾因素小幅提升0.3个百分点,也有利于M2回升。
根据历史经验,2020年5月份财政存款或环比下降,有利于M2增速回升,且随着疫情防控向好、企业加快复工复产,5月迎来“两会”蜜月期,新的逆周期调节政策和已有政策加快落地、推进,预计信贷增速、债券发行或均维持高位,利于M2稳定,预计5月份增长11%左右。
展望2020年,全年M2翘尾因素比2019年提高0.4个百分点(见图9),有利于M2增速的提高;受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影响,国内经济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为实现“六稳”+“六保”目标,保障就业稳定大局,预计货币政策逆周期力度会持续加大,M2、社融高于名义GDP增速将贯穿全年,预计M2全年约增长11%左右。
(二)企业经营边际好转叠加去年低基数, M1提高0.5个百分点
4月M1环比提高0.5个百分点至5.5%(见图12),主要源于单位活期存款增速增加较多,由3月的4.1%提高至4月的4.7%。考虑到单位活期存款占M1的比重超80%,因此是主导M1走势的关键。根据历史经验,企业经营活动越好,现金和资金流越多,活期存款也就越多,导致M1增速越高。因此,4月M1增速提背后高,源于企业的经营活动趋于好转,此外也与去年同期基数很低有关,如2019年4月单位活期存款增速为2.8%,是全年的第二低位。
但与M2增速相比,M1增幅较低,一是反映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信用创造加快,贷款创造存款机制在加速,M2增速得以加快提高;二是反映社会中充裕的流动性资金,更多地以居民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形式存在,资金“窖藏”在实体经济中,企业经营活动有待进一步好转。预计随着疫后复工复产和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M1增速提高的趋势将会延续。
三、总量宽松持续,5月两会政策红包值得期待
2020年全球经济衰退已成定局,国内面临的外部输入风险加剧,叠加国内经济短期疫后恢复、中长期结构性矛盾交织,经济面临的挑战依旧前所未有。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要强化逆周期调节,更加重视经济增长、就业目标,允许M2和社融增速略高于名义GDP增速(见图13),表明国内货币总量宽松仍将持续。但考虑到前期流动性投放较多、已出台的再贷款再贴现额度还有较多未用完,下一步新宽松政策出台的频率或有所减少,更多地表现为推进已有政策落地,节奏上则主要配合财政发力。具体来看:
一是“量”上继续维持宽松,注重结构性定向发力,再贷款再贴现发挥牵引带动作用。一方面,再贷款再贴现政策能向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提供精准贷款支持,而在疫情冲击中,中小微企业受到的影响最大,也最需要帮扶,且其对稳定就业大局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再贷款再贴现资金发放利率更优惠,能有效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目前来看,国内已出台的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合计1.8万亿,其中约0.7万亿已投放至企业手中,预计剩余更大规模的1.1万亿额度,会在二季度加快贷出,重点投向涉农、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外贸和受疫情影响较重行业,支持实体经济恢复。
二是“价”也要继续降,降息可期,降低存款利率只有在极端情况下才会成为选项。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继续降低融资成本对于激发企业贷款需求、支持财政发力,继而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意义重大,“0417政治局会议”也首提“降息”要求。预计未来下调OMO利率和MLF利率、压降LPR与MLF之间的利差、通过再贷款再贴现结构性政策降低特定领域融资成本等方式,引导社会融资成本进一步下行会多点开花,加快推出。对于降低银行成本,特别是降低存款基准利率,来推动贷款利率下行,央行并未直接表态,但提到目前国内存款利率已有所下降,存款利率与市场利率正在实现“两轨合一轨”。预计存款基准利率作为我国利率体系压舱石会长期保留,但再度使用该基准利率,市场可能会出现利率市场化改革倒退的判断,也会触及居民部门高达81.3万亿元储蓄存款的利益,因此我们认为央行不会轻易动用这一选项,但如果出现极端特殊情况,也不能排除。
三是二季度大概率还会继续定向或全面降准,但次数会减少。降准主要为缓解银行货币创造面临的流动性、资本、利率“三大约束”,提高银行信用扩张的意愿和能力,继而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满足实体经济恢复的流动性需求。
免 责 声 明|
本微信号推送报告由财信国际经济研究院提供,仅供本公司员工和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本公司当然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财信国际经济研究院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提供信息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该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报告所载信息仅反映本公司初次公开发布该报告时的判断,我司保留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补充、更正和修订相关信息的权利,报告阅读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关的更新或修改。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报告所载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报告阅读者的一切商业决策不应将本报告作为投资决策唯一参考因素,亦不应认为本报告可以取代自己的判断,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直接或间接后果承担任何责任。
本报告所有表述是基于分析师本人的知识和经验客观中立地做出,并不含有任何偏见,投资者应从严格经济学意义上理解。我司和分析师本人对任何基于偏见角度理解本报告所可能引起的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并保留采取行动保护自身权益的一切权利。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发表、引用或传播。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财信国际经济研究院,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本公司对本免责声明条款具有修改和最终解释权。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明察宏观。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