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已成为当下的发展新趋势,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力量,推动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支撑传统制造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标准水平和竞争水平,能促进我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信息技术是国务院确定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给我国经济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制造业是浙江省工业经济的支柱,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如何抓住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会创新制造业发展模式是当下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从核心技术上创新突破是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但浙江省目前存在新兴信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学研存在合作不紧密、风险大、模式单一、利益不平衡;先进制造业人才短缺,高素质劳动力布局存在行业不均衡和地区不均衡现象;信息化基础设施、行业标准等不够完善,高端通信设备等核心部件以及核心工业软件的技术水平和覆盖面不够;中小企业两化融合的经济基础薄弱,银行贷款门槛高,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数额小等问题突出。由于金融支撑体系的缺乏、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限制了浙江省制造业的发展之路。
由此,孙元教授课题组通过实地走访我省制造业企业,针对当前我省制造业企业利用新兴信息技术推动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1、全面提升浙江省制造业新兴技术创新能力。
一是强化“产学研金政”融合。?●
推动系统集成商、设备和软件供应商及研究机构共同形成产业群;成立校企技术研发中心、联合科研实验室等中介机构,提供信息沟通和咨询服务;支持创新型领军企业打造先进科研机构,组建浙江省数据智能技术创新中心,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信用评级机构、资产评估机构、科技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共同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拓宽融资渠道。二是推动企业管理思维转变。企业加快管理创新,把复工复产过程变为转型升级过程,引入新的信息化设备和技术,推行线上办公、视频会议、远程服务,提升智能化决策和数字化管理水平;对全省规模以上企业主要负责人开展分领域、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遴选一批优秀企业家予以重点培养和跟踪服务。三是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创新,推进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工业互联网等系统集成应用;推动浙江省制造业企业与数字网络平台对接,进行全产业链质量控制;全面推行以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为重点的信息化管理,加快推行以柔性制造、准时制生产、仓储智能化等为重点的精细化管理,积极推行卓越绩效管理。
●2、加强制造业人才培养。
一是拓展人才培养路径。?●
全面增强从业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开展“浙江工匠打造行动”,支持企业定期选送各类人才到高校学习行业前沿知识,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制造业人才;学校围绕智能制造等领域,从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关键环节和技术瓶颈出发,重点培养相关专业学生数字化建模与仿真、大数据运用等专业技术,企业加强“千人计划”人才引进,支持一流科研院所、研发机构落户浙江;聚焦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重点领域,分行业组建专家服务组加强指导服务。二是促进紧缺人才激励体系建设。坚持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建立不以人事关系、学历条件、户籍条件为基础的人才引进和资助机制;完善海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制度,落实来浙工作、出入境等便利措施,建立安居保障、子女入学等服务通道;推进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海智计划”浙江工作基地建设,吸引科技人才落户和优质项目转化;成立各类人才发展基金,探索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激励政策。三是加强人才统计与需求预测。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统计指标体系,制订和实施浙江省制造业紧缺急需人才引进计划;及时更新人才需求预测,引导高校招生计划对应制造业重点领域的相关专业倾斜,精准对接浙江省人才需求。
●3、完善制造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及行业标准建设。一是加快完善浙江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深入实施浙江省新兴信息技术基础研究能力提升工程,聚焦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类脑智能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部署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区域行业创新平台等以非营利方式向企业开放科研基础设施。二是促进浙江省制造业产业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加快研发以新兴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产品和设备,建立符合浙江制造业实际情况的制造业信息系统;推进浙江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攻克高端芯片、工业操作系统等基础技术和下一代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三是推进“浙江制造”标准提升。重点围绕万亿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构建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一流水平的“浙江制造”标准体系;以监管部门、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为主体,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生态体系建设,培育工业大数据应用示范企业,推动传统制造业向基于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的智能化转型;实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标准提升工程,支持企事业单位参与制造业国际国内标准制修订工作。
●4、加大对浙江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扶持力度。一是加快金融、信贷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引导支持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支持金融机构针对省内企业供应链、存货担保融资等实行新型融资方式,支持中小企业开展股权融资、债权融资、融资租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挂牌上市融资,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区域金融创新,在政策引导下适度放松民间资金进入金融服务领域限制,形成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与多渠道资金供给体系。二是增强对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扶持力度。扩大质量提升补助金的发放范围, 提高补助额度;对用于质量提升的贷款出台专项政策,简化手续、降低利率、减少附加条件等;适当加大降税减费力度, 扩大税收减免范围;推进融资畅通工程,规范商业银行借贷行为,增加信用贷款、无还本续贷余额和企业户数,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相关部门应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动作高效的企业突发事件指挥体系,通过降低企业用水用气成本、减免住房保障租赁费用、调整住房保障阶段政策等减轻受疫情影响大的中小企业资金压力,有序组织有条件的地区和行业复工复产。三是为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推进“立、改、废”工作,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营造有利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法规政策环境;充分发挥智库、行业协会在制造业发展中的指导和服务作用;放宽互联网融合性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准入限制,制定制造业行业互联网准入负面清单,营造有利于“互联网+”制造业的政策环境。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启真阁。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