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李铭俊院长:国际视野是疫情后中国企业的制胜法宝

2020-06-04 08:00:00 和讯名家 

  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政协委员时强调,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眼光分析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度引发跨境物流、商流等的中断,对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未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局?中国企业需要怎样的定力才能穿越全球化的迷雾?5月11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李铭俊教授在接受《广州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疫情不会让全球化趋势发生根本性、完全反向的转变,中国有着全球最完整的制造产业链条,门类齐全、体量大、回旋余地也大,中国企业家在此时更该具备国际视野,打造真正适应全球化运营的人才队伍,未来将会有更多参与全球化合作的机遇。

  疫情不会逆转全球化趋势,

  但会提出一些新课题

  此次疫情的发生,让大家对于全球化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广泛探讨,来自外国政界、学术界、企业界的人士的观点不尽相同。我个人认为,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的全球化状态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按照经济规律自然发展的结果。疫情不会让这种全球化趋势发生根本性、完全反向的转变,但是会对今后的全球化提出一些新的课题。

  对企业来说,其全球化布局是按照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最佳方案来设计的。研发在哪里?生产在哪里?遵循的是经济规律。同时,受疫情影响,未来在公共卫生领域,全球化合作的程度将会更高,对于病毒、检测试剂、疫苗和药物的研究,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疫情之后一些新技术应用场景的创造等,都不是靠某个国家单打独斗可以实现的。所以,现在有更多国家认为需要建立联防联控的全球合作体系。

  从某些方面来说,这次疫情还会推动和促进全球化进程。比如中国和很多国家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我觉得这其中很关键的一点是,实现了“一带一路”倡议与“一带一路”国家各自发展计划的对接,比如与俄罗斯的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的对接,这样各国的利益就能够以最好的方式结合起来,创造共赢的局面。这次疫情之后,在“一带一路”建设、设施联通、交通运输等方面各国会产生一些新的合作需求,从而推动全球化的发展。

  目前,在东亚、东南亚有很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而且该区域确实形成了不少双边、多边的合作机制,比如东盟和中国(10+1)、东盟和中日韩(10+3),以及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等。目前,中日韩三国间贸易总额已经超过中美贸易额;按照疫情之前的判断,今年仍将有较大的增长。关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目前有15个国家已基本达成共识,正在协商最后阶段的合作协议。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与欧美国家相比,疫情对东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造成的伤害相对较小,复工复产也会相对较快,由此可以推测,该区域的经济也会迎来一些新的机会。就整体而言,东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态势相对较好,所以我个人对于疫情之后该区域经济增长的判断是比较乐观的,相信应该会好于欧洲和北美。

  “新基建”会带动

  新产业、新应用和新需求

  就今年国内的经济形势而言,疫情确实带来了比较严重的影响,一季度GDP同比下降 6.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是1.2%,中欧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盛松成的预测是3%,我更赞同盛教授的预测。目前,90%以上的企业都已经复工复产,航空、运输、餐饮和娱乐等行业受影响相对比较大,但总体上都是因为疫情对需求的压制,需求本身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包括出口。相信随着疫情的结束,需求一定会出现反弹。同时,国家按计划开始实施“新基建”后,投资也会带动一些新产业、新应用和新需求。

  最近,中欧教授们就疫情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影响进行了很多研究。有教授认为,目前全球供应链中位于中国的部分具有一定刚性,如精密仪器、机械、汽车、通信设备等,不是说转移就能转移的。同时,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较之前已经大幅降低,因此,从现阶段来看,如果全球经济出现衰退,这种衰退传导至国内经济的影响还不会太大。当然,我们希望全球能够尽快战胜疫情,恢复生产,复苏经济。

  目前,中国已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中国有着全球最完整的制造产业链条,门类齐全、体量大、回旋余地也大,比如,汽车制造业需要钢铁、玻璃、棉纺织品等很多配套产业,如果都可以在国内找到配套,那么产业优势自然就建立起来了。未来我们要发展无人驾驶,既要有汽车制造技术的发展,也要有通讯技术的支持,还要有大量的应用场景。新基建的七大领域还会带动新的生产制造应用场景,中国产业门类齐全,有利于这些新应用场景的发展,使得我们在这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

  中国的5G技术在世界上是领先的,这让我们非常引以为豪。5G技术在抗疫过程中也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火神山、雷神山以及其他医疗点,及时的通信保障,包括远程的会诊等都需要高质量的通信技术。可以预期,未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全球,5G技术的应用前景都非常广大。

  在全球发展的变局中思考企业战略

  疫情让企业可能会面临产业链、供应链的调整,任何国家的企业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中国企业也一样。企业会思考这种调整是否有利于其整体战略。中国的市场比较大,工业门类齐全,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在这一轮调整中也酝酿着某些并购机会,以及可能会通过更多的国际合作机会来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关键要看企业的创新能力、发展速度、适应性,以及他们能否正确地决策并组织新战略实施。

  在中国的抗疫过程中,有很多企业迅速开发了很多很有效的产品。目前,中国的研发经费投入已位居全球第二,创新创业企业越来越多,我觉得,只要中国企业能够克服眼前的短期困难,未来会有更多参与全球化的机遇。

  我建议企业家们疫情之后不要退缩,不要把眼光局限于国内,而是应该更关注国际市场。现在对企业来说,最大的挑战是打造一个真正适应全球化运营的人才队伍。真正的全球治理人才既懂得中国,又了解世界,既熟悉全球贸易和法律规则,又能够实现跨文化的整合。如果他是企业主要决策者的话,还要有更高的国际视野,要始终把企业战略放在全球发展的变局中来思考,这一点非常重要。

  编辑 | 雷娜

  在你看来,全球治理人才应该具备哪些素质?留言获赞最多的读者,可以获赠“中欧前沿观点丛书”一册。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