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从这些数据读懂 疫情之下财政政策特殊在哪儿

2020-06-05 06:53:01 第一财经日报 

从这些数据读懂 疫情之下财政政策特殊在哪儿

作者: 陈益刊

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敲定了疫情冲击下的财政政策。

第一财经记者通过对历年财政数据梳理统计,可以将这些政策的特殊之处看得更清晰。

收支平衡矛盾加大

2019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略超19万亿元,比当年预算数少2118亿元;2019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约23.9万亿元,却比预算数多了3630亿元:收支差额比预计要高出5748亿元。

从历史数据看,1977年以来,全国财政收入(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直呈增长趋势。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在大规模刺激政策下,财政收入甚至逆势大增。

但在这次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中央与地方预算报告预计今年财政收入会出现5.3%的下滑。

这一预计中的降幅,将是1969年以来财政收入降幅最大的一次(1974年和1976年财政收入分别下滑3.3%和4.8%)。

那么,如何缓解不断加大的财政收支矛盾,实现收支平衡?

收入不够,“家底”来凑

通过公开数据梳理可以发现,近些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明显放缓,今年甚至出现下滑。为了弥补收入下滑,实现收支平衡,政府动用了越来越多的“家底”。

这些“家底”包括用于调剂余缺的政府预算稳定基金资金,以及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两本账”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资金。另外,政府还可以盘活以前庞大的沉淀资金,即使用结转结余资金。

自2008年以来,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资金规模最低的年份为2010年,仅有100亿元;从2015年财政收入进入低速增长开始,调入资金和使用结转结余资金规模有了明显增长;今年预计达到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财政要积极,就要加大投入,今年尤甚。因此,在征收税费和掏出“家底”之外,政府也会举债筹资。

因为每年的赤字需要政府发债来弥补,所以,在一般公共预算账本里,赤字规模其实就是政府新增举债规模。

2008年以来赤字规模总体呈波动上升,今年高达3.76万亿元,比上一年增加了1万亿元;如果计算赤字规模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占比,今年赤字率首次突破3%,创历史之最。

政府收入另一个大账本是政府性基金预算。今年,这本账也出现两个特殊点:一是,中央发行了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这是之前所没有的;二是,地方发行3.75万亿元专项债券,比上一年增加了1.6万亿元。

专项债主要用于有收益的项目,筹资用于地方政府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自2015年首次发行以来,专项债规模快速攀升,已经成为当前稳增长的一大政策工具。

钱该怎么花

这些钱会怎么花?

首先是花在保企业生存上,这主要体现为大规模减税降费。2017年以来减税降费规模突破1万亿元,且力度越来越大,今年高达2.5万亿元。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减税降费政策举措基本是短期性的对冲政策,对象聚焦于中小微企业和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交通、餐饮娱乐等行业,结构上以社保费、增值税减免为主。

其次,钱更多花在保就业保民生上。疫情对老百姓(603883,股吧)就业、生活造成冲击,保就业和保民生成为今年财政花钱的重中之重。在财政支出增速明显放缓的大背景下,教育、社保就业和卫生健康等领域支出仍保持较高增速。

财政困难政府过紧日子,今年中央政府以50%的幅度大砍非刚性非急需支出。

根据今年预算报告,2020年中央继续加大教育支持力度,比如,城乡义务教育经费补助经费增长8.3%;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至每人每年55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5元至每人每年74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调5%,并适度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

最后,保就业保民生任务落在市县基层政府。为了缓解地方财力困难,今年中央财政加大对地方政府支持,将新增的2万亿元资金全部转给地方。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资金规模保持两位数增长,而用于中央本级的资金却同比略有下滑(-0.2%)。

中央不仅把新增的2万亿元资金全部留给地方,而且创新资金拨付方式,通过新设特殊转移支付机制,将钱直接送达市县基层财政,省级财政只是“过路财神”,不得截留这笔资金。市县快速拿到这笔“救命钱”后,将用于受疫情影响较大需要帮扶的困难企业和人员。

(责任编辑:何一华 HN110)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