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郭铁)6月13日是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作为见证中国白酒文化起源的名酒,汾酒酿造技艺6000年来从未间断。2006年,汾酒酿造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率先将企业内控标准与国际蒸馏酒食品安全标准接轨,助力中国白酒文化在世界范围传播。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汾酒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秋喜也建议,尽快将中国白酒酿造技艺申请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白酒申遗写进人大代表建议
6000年来,汾酒酿造史不曾间断,成就了今天中国具有代表性的酿酒工艺,也衍生了众多其他酒类酿造技术,对全国酒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汾酒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秋喜建议,“将中国白酒酿造技艺作为国家申请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重点工作,尽早排上日程推进。”迄今为止,世界上已经有6个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中国饮食却不在其列。
李秋喜认为,中国白酒酿造是一门涉及广泛的综合技艺,可以集中表达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科技、传统习俗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中国白酒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从技艺到记忆,从内部到外部,从国家到世界,推动中国文化在全世界范围的传播和继承。”
从注册白酒行业第一个商标,打造中国第一家酒文化博物馆,到成为行业内第一个白酒“申遗”倡议者……一直以来,汾酒极其重视酒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李秋喜曾多次提到,“汾酒的复兴首先是文化的复兴。这样的文化复兴将带来中国酒业核心价值体系的回归与重建,将会开启中国酒业一个新的时代。”
汾酒酿造技艺列入非遗名录
6000年前的山西杏花村,诞生了中国第一坛清香型白酒。这里出土的“小口尖底瓮”,被考古界认为是“最早的酿酒发酵容器”,证实中国酒文化可上溯至仰韶时期。有观点认为,汾酒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白酒史。
作为中国传统手工技艺,汾酒酿制工艺繁杂,要经过粉碎、润糁、蒸糁、发酵、蒸馏、贮藏等六道主要工序。1933年,著名微生物学家方心芳到杏花村考察,全面总结汾酒酿造工艺。他在《汾酒酿造情形报告》中将汾酒酿酒工艺总结为“七必秘诀”,即“人必得其精,水必得其甘,曲必得其时,高粱必得其实,器必得其洁,缸必得其湿,火必得其缓”。汾酒独特的固态地缸分离发酵工艺完全区别于其他香型白酒,让其赢得了“最干净、最纯正、最健康、最文化”的评价。
2006年,汾酒酿造技艺率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加以保护。在继承先人酿造技艺的同时,汾酒积极面对从手工业生产转向现代工业生产的挑战,科学系统地研究制定出汾酒质量标准,积极推动汾酒国际化。
2015年,汾酒率先发布并执行与国际蒸馏酒食品安全标准接轨的汾酒食品安全内控标准,检测和控制项目多高于国际标准,成为全国白酒行业第一家发布该标准的企业。
白酒老作坊见证汾酒发展历史
位于汾阳市杏花村东堡芦家街的汾酒老作坊遗址,是全国唯一保存完好却至今仍在产酒的白酒老作坊。在该遗址内,墙头、门脸上的“宝泉”“杏花名迹”“味重西凉”“泉甘酒冽”“申明亭酒泉记”等题刻,申明亭、古井亭等古建仍保存至今。
值得一提的是,这座老作坊遗址还是汾酒历史的见证者。1915年,这里酿出的高粱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甲等大奖章;1924年,汾酒在这里申请注册了中国白酒业的第一枚商标——高粱穗汾酒商标;1949年,汾酒成为新中国开国大典第一国宴用酒。2006年,汾酒老作坊遗址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为更好地挖掘汾酒文化,汾酒决定利用汾酒老作坊遗址兴建博物馆。从2015年6月起,汾酒老作坊开始进行保护性复原布展,完好保存了门市、账房、掌柜室、展览室、作坊、酒库等文化遗址。
新京报记者 郭铁 图片 受访者供图
编辑 徐晶晶 校对 卢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