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长三角一体化决策咨询专家陈雯:都市圈带动一体化,从单个极点到一片高原

2020-07-13 02:30:36 21世纪经济报道 

近日,新一轮《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开启。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陈雯是新一轮《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专家组负责人之一,更是长三角一体化决策咨询专家,20多年来一直参与并主持了全国层面和江苏省的多个战略规划的编制。

陈雯认为,南京都市圈在历史上具有明显的文化认同基础,区域优势互补比较明显,南京的定位非常明确,经济文化及服务实力较强,周边地区都愿意和南京合作。

南京都市圈是历史形成的

《21世纪》:新一轮《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都有哪些调整?

陈雯:本次规划的编制更注重南京都市圈对国家战略格局的支撑作用,把南京都市圈放到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大格局来谋划自身发展。更强调以促进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同城化发展为主攻方向,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关键突破,探索现代化省际都市圈建设新路径。更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安排公共服务资源、共保优质生态环境等。

《21世纪》:南京都市圈与全国其他都市圈相比有什么不同?

陈雯:早在2000年左右江苏就提出了省内三大都市圈发展规划,南京都市圈是其中之一,这也是国内都市圈概念形成后最早的之一。

实践中还要更早,我们地理所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为南京经济协作区十八地市联合发展做过规划。南京都市圈基于南京沿江发展联盟和经济区域的基础,共用长江黄金航道,南京是长江下游的节点,也是长江航运万吨巨轮的转运节点。

从长江南京段向上的航道有浅滩,影响了万吨轮全程通行。由于长江航运联络,南京多年来就是长江下游最重要的内河港口,也同时因省会城市的发展,对江苏中部、北部以及周边的安徽地区形成辐射和带动,成为周边地区的服务中心。

从历史上看,南京都市圈具有明显文化认同基础,更重要的是区域优势互补比较明显,南京中心城市的定位非常明确,经济文化及服务实力较强,周边地区都愿意和南京合作。

在我国区域划分中,安徽属于中部地区,南京都市圈相当于跨了东部和中部,有些以东部带动中部的功能。这不是政府规划出来的,而是历史发展中天然形成的。

《21世纪》:在7月4日的宁镇扬党政联席会上,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指出,南京都市圈向东、向南、向西都面临着其他都市圈的竞争,对此你怎么看?

陈雯:南京主要领导在联席会上的发言,实际上传达了一个发展中的忧患意识。

作为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城市,我认为南京的经济发展不够充分,不平衡比较突出,但发展空间仍然很大。对南京来说,要找准特色定位,守住地盘,做好服务。南京要琢磨清楚合作重点在哪里,无论是省内合作还是省外协调,比如长江航运和港口合作,有可能各地的目标和主要需求是不一致的,需要去寻找共赢的合作点。

《21世纪》: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给南京都市圈带来了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陈雯:都市圈是城市群区域一体化中的最核心载体,以都市圈为载体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让发展从单个极点形成一片高原,是最重要的目的。南京都市圈是长江经济带的明珠,核心是沿长江联动,并辐射东、中部两个区域,而最大的机遇就是沿长江的大保护和大联动。

目前从交通上看,宁马芜铜池的轨道交通已经构建,为南京沿长江向上溯提供了重要通道和出口,也为后面的基础设施联动奠定了基础。

《21世纪》:南京都市圈城市之间如何分工协作?

陈雯:以宁镇扬一体化看,尽管在江苏省内协调会有一些便利,但我认为政府也没有太多的办法去规划和形成较为理想的产业分工,产业分工与合作更多靠市场推动。政府政策更需要从全区域均衡发展出发,一方面为生态和经济安全制定负面清单,另一方面制定有利于市场竞争合作的营商环境。在都市圈这个层面上,应该更加注重发挥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和平台的作用。

跨省协调没有完美方案

《21世纪》:如何评价南京都市圈的跨省协作?

陈雯:都市圈的发展有三个层次。一是统一市场,这在南京都市圈的发展中障碍已经很少了,比如南京落户几乎没有限制。

二是公共服务的共享。近几年来,南京妇幼医院、南京儿童医院服务的对象超过70%来自南京以外,要进一步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配置。

三是合作层面,对大城市来说应该看长期,中小城市可能看短期。我认为,城市之间要有合作,就必须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所谓亲兄弟明算账,这是一个博弈过程。南京应该做什么,给周边地区带来什么,每项合作都需要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谈判去实现的,而不是说规划做好就完了。

很多跨区域发展规划中,已经形成共识,合作需要争取,尽量达到一个平衡。可以说,每个地区提的方案对自身都是完美的,但是合在一起有可能相互打架,就很不完美。只有通过博弈谈判,各地调整为次优方案,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形成一个满意的方案。

《21世纪》:当前,安徽省委主要领导提出了“合肥—南京双城都市圈”的概念,你怎样看?

陈雯:都市圈不是规划出来,而是先有天然联系后再自然形成的,要先有比较密切的社会经济往来。都市圈的边界是可以调整的,这要看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有没有力量能带动更多地区。

当前,从规划理论上看是有一些争议的,两个核心不如一个中心好,越多越难以协调。从实践中看,合肥与上海的合作要多于合肥与南京的合作。

我认为,宁合协作的最好突破点在于共建国家科学中心。南京的数理化科教资源可以有力支撑合肥目前科学中心的主要方向建设,同时在自然资源和地球科学等领域推动新方向。如果国家科学中心的政策能够覆盖南京,对于未来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联动发展是有积极推动意义的。

南京都市圈升级2.0版:宁镇扬加速一体化,省际毗邻区探索融合

.adHolder,#articleAd,.ad {display:none}

(作者:王海平 编辑:李博)

(责任编辑:季丽亚 HN00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