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客户端7月22日电 题:《盘和林:让企业有信可押、有钱可贷,金融科技大有可为》
作者 盘和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
央行数据显示,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09万亿元,同比多增2.42万亿元。前5个月,普惠小微贷款余额是12.9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5.4%,高于人民币各项贷款的增速12.2个百分点。截至五月末,普惠小微贷款支持了2863万户的小微经营主体,同比增长了21%。
前5月,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6.03%,较2019年全年平均利率降0.67个百分点。这并不代表已经大功告成。国家引领的普惠金融扶持的扩散性还没有完全释放,惠及企业范围依然有限,需要进一步开放落实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贷款政策,激发金融机构的主观能动性,以点带线,以线带面。
笔者认为,要让银行敢贷,让企业能贷。
银行敢贷,可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一是资金。近期各地央行均采取创新货币政策工具为当地的金融机构提供再贷款,为这些机构进一步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或者延期还本付息等提供资金支持。未来央行需进一步根据市场反应,通过创新货币工具,进行购买或者提供额度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资金帮助。
二是信用。可借鉴自贸区保理机构与央行信用体系接入的经验,促进小微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疏通地方小型金融机构和大型银行体系之间的数据孤岛,建立更为完善的小微企业信用评级系统,在鼓励小微企业提升信用水平的同时打消金融机构的后顾之忧。
同样,让企业能贷易贷,也需要从两个角度入手:一是资格,二是融资成本。从资格来看,目前小微企业贷款还是围绕抵押物开展,企业必须拿出固定资产用于抵押,银行对于抵押物处理仅是闲置,这就造成小微企业的资源浪费。应当尽快健全相应的征信体系,促进信用贷款的落实,用企业信用代替抵押物。融资成本方面,需要央行出手,用专项资金切实地进行精准滴灌。
当前正快速发展、逐渐趋向成熟的金融科技也可以发挥作用。
如前文提及的信用体系建设可通过结合区块链和大数据技术实现,企业融资、经营、还款等行为都将留下踪迹,且不可篡改,贷款资金流向也变得全程可追溯,企业的信用评级指标可在数据支撑下完善。
流程方面,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对小微企业进行画像,针对不同的财务状况提供差异性的贷款服务。一企一案是未来小微企业金融支持需要走的道路,金融科技则是其实现的重要基础。
风险方面,任何一种创新性的工具都会带来不确定性,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实体经济的虚拟镜像,在类似监管沙盒的模型里模拟冲击并衡量相应的效果和影响,依此做好风控和应对预案,做到未雨绸缪,对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同时保证金融体系稳定。
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扶持任重道远,未来还需从机构敢贷、企业能贷出发,借助金融科技优势,让普惠金融成为银行有利可图、有心可做,企业有信可押、有钱可贷的好事情。(中新经纬APP)
盘和林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