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社会科学、法律工程师、量化历史…大学专业设置巨变正在到来!哪些将改变社会?

2020-07-23 23:55:04 和讯名家 

  导读:大学的专业设置正在发生巨变,计算社会科学、法律工程师、量化历史、量化社会学、数字考古学、计算传播学、计算政治学等新文科在大数据和量化研究的背景下兴起,成为前沿学科。

  为什么要推进“新文科”改革?如何将人文社科和计算科学、大数据分析相结合?新文科建设会对学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均成为“新文科”改革之中难以回避的问题。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记   者丨王峰,刘名再

  编   辑丨林虹

  图 / 图虫创意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究竟会将人类社会发展带向何处?新产业、新业态出现的背后是技术的融合,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鸿沟是否会永远存在?

  在前沿研究领域,这些问题已有了初步答案。

  “从Uber、滴滴开始,交通已经变成社会交通,3D打印、机器人普及起后,制造业一定是社会制造,这时候会对新文科有革命性的要求。

  以前人们对工业4.0的认识还停留在工业自动化的思维,我们靠工业自动化走到今天,但是我们要走向明天,必须依靠知识自动化。”

  在7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举办的计算与人文社科融合创新高端论坛上,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说。

  在王飞跃看来,“以后每个工作岗位都是要跟知识机器人结合起来,一个岗位至少要有三个机器人:一个告诉你这个岗位是干嘛的、做什么,一个预测这个岗位会发生什么问题,一个告诉你在紧急情况、特殊情况下应该怎么来行动。人类负责给这些机器人提供不定性、多样性、复杂性。这些机器人才是这个岗位里铁打的营盘,人类只是流水的兵。”

  此时,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界限也将一定程度上被打破。

  “我觉得将来要有法律工程师、社会工程师,而且他们都要到生产线上去。大家不要担心失业,这是对做社会科学的人提出的更新的需求,社会科学跟工程技术会有更好的融合。”王飞跃说。

  新文科建设就是2018年教育部提出的人文学科发展的新方向,教育部决定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

  “新文科”概念最早由美国希拉姆学院在2017年提出,要求将新技术融入到哲学、文学和语言等课程之中,实现跨学科的融合和交流。

  为什么要推进新文科的改革,如何将人文社科和计算科学、大数据分析相结合,以及新文科建设会对学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成为了“新文科”改革之中难以回避的问题。

  人文社科的研究对象在变化

  “在工业智能化的时代里,社会治理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申卫星在论坛上指出,传统的人文社科研究需要因应时代的变化。

  他指出,传统的法学教育和研究有两个痛点:

  更多注重以逻辑为基础的规范分析,缺少以数据更不要说大数据为基础的实证分析;

  以学科为主导而忽视了以社会问题为主导,导致法学对社会的回应能力不足。

  人文社科需要回应新的问题,互联网时代会出现算法歧视、深度伪造、电子证据造假、公开数据开放等问题,“虚拟世界不仅存在现实世界遇到的所有问题,而且还存在新问题。”申卫星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柴宝勇认为,“政治科学研究的是公共权力影响利益分配的过程,那么在大数据时代,我们需要去研究大数据对公共权力结构、对利益分配方式的影响,甚至还要研究大数据对人性的影响。”

  图 / 视觉中国(000681,股吧)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系列新型研究项目已经启动。

  清华大学法学院成立了计算法学项目,由法学院、计算机系、自动化系、软件学院、车辆与运载学院、社科学院等合作,进行法学与信息科学等方向的交叉研究型学习。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马援介绍,“现在有几家大型互联网公司在跟中国社会科学院联系,希望加强数据开发方面的合作。”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罗教讲则介绍,武汉大学的遥感科学团队现在公开表示,“我们过去只研究空间、研究地理,现在要研究人、研究社会”。

  武汉大学成立了社会地理计算联合研究中心,在过去两个月举行了新冠疫情数据分析系列讲座,其中就讨论了空间信息科技在微观应用和宏观决策方面对疫情防控可以发挥的作用。

  在这次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成立了计算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这个中心包括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媒体学等传统学科,希望通过这样的一种结合,通过模拟网络、媒体、大数据等分析进行学科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林维说。

  大数据拓宽人文社科研究方式

  “新文科建设”强调学科之间的融合、交叉和创新,这一融合又是如何可能的呢?

  在7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举办的计算与人文社科融合创新高端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马援指出,

  过去有很多学科之间距离很远,但在信息化的推动下,这些学科因为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类似而走到一起,建立起的新的学科关联。

  同时,大数据也提供了人文社科研究的新手段,使很多以前难以研究的问题在技术上成为可能。

  图 / 图虫创意

  量化社会学、量化历史、数字考古学、计算传播学、计算政治学等学科在大数据和量化研究的背景下兴起,新的信息技术、数据统计手段拓宽了学者们研究的范围和方法,有许多无法的指标都成为可能。

  “这几年随着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的引进,我们有了很多高效的工具或者方法。比如说可以基于Facebook预测人的政治态度,可以基于谷歌街景拍的汽车照片来预测美国人的政治态度,可以基于微博、Twitter的文本来计算人们的心理特征。”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陈华珊说。

  “但是也有麻烦,基于数据挖掘模型的测量实际上是一个黑洞模型。我们做了测量,但是我们缺乏对背后测量机制的了解,不知道测量的这些指标是如何形成的。没办法理解这些指标背后的社会机制,这是很大的问题。”陈华珊说。

  不过,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云松认为,通过将大数据识别为面板数据等可利用的数据,学者们可以验证因果联系,进而提升为社会学理论。大量的大数据分析可以生产出新的因果知识,在未来可能推动社会学理论范式的转变。

  “计算社会科学本质上是推动定量和定性研究的融合,计算社会科学的技术可以对定性资料进行定量化的解读,可以生产出学科意义上的知识,弥合两种方法论的分野和争议。”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孟天广说。

  学科融合的新方向

  “新文科建设”之中,究竟要如何实现多学科之间的融合?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难。

  陈云松直言,秉持传统人文思辨方法的学者会对计算社会学方法产生疑虑,而做定量分析的学者没有掌握新的计算社会方法,目前只有少数人在做这一方面的研究。

  据了解,教育部办公厅已经启动部分领域教学资源建设工作,探索基于“四新”(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理念的教学资源建设新路径。

  组织相关高校、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认领建设任务,建设视频、课件、习题、案例、实验项目、数字教材、实训项目、数据集等教学资源,形成优质教学资源库。

  高校层面的新文科建设则在不断推进。

  据介绍,建设计算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文科建设支持计划2020年实施方案的内容之一。

  另据报道,2019年和2020年以来,南开大学共立项新文科专业建设教改项目15项,构建了科技人文、数字史学、数字经贸、智慧旅游等“新文科”专业。长安大学则在原公共管理与法学院、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的基础上组建了长安大学人文学院。

  本期编辑 陈思,实习生思纯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董云龙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