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湾疫情迷雾:海鲜加工车间60人感染

2020-08-04 06:46:11 第一财经日报 

  大连本次疫情可初步排除国内本土病例传播的可能,推测由境外输入引起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作者: 马晨晨

  7月的最后一个晚上,住在大连市金州区的陶琳接连被问两次“你做核酸检测了吗”。第一次是社区志愿者阿姨逐户敲门提醒,第二次是大连市黄海路派出所的来电询问。

  因为计划赴英留学,陶琳其实早在几天前就完成了核酸检测。不只她,几乎她身边所有的亲朋好友近几天都在反复确认完成核酸检测与否、结果如何。这源于7月26日大连市发布的全面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的通告,要求“应检尽检,不漏一人”。

  在8月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辽宁省大连市卫生健康委主任赵作伟表示,目前已基本完成整个大连城乡地区的核酸检测工作,现有病例主要集中在大连凯洋世界海鲜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凯洋海鲜”)所在的甘井子区大连湾街道,占全部病例83%。疫情发生范围相对局限,未发生更大范围的社区传播,但也要高度警惕非大连湾地区的聚集性疫情及社区传播发生的可能。

  他说:“疫情防控取得初步成效,疫情扩散态势得到有效遏制,散发和小规模聚集性疫情发生风险依旧较大。”

  目前,大连市正在对发生过2例以上聚集性病例地区,每3天做一次核酸检测,有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楼宇单元实行严格封闭管理。

  海鲜从业者受冲击

  时间拨回约两周前,7月22日,辽宁省大连市公布新增1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大连湾处于疫情风暴的核心地带,从本次疫情的第一例病例开始,这里每天的新增病例和密切接触者感染数量直线上升。

  大连甘井子区在7月22日立即关停凯洋海鲜公司,转运企业人员进行集中隔离并进行核酸检测;7月23日,除保障群众生活和重要国计民生的企业正常运作外,对大连湾区域其他企业全部关停,对辖区全域实施封闭管理。

  7月29日,大连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自22日以来,大连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52例,其中30人为凯洋海鲜员工、9人为凯洋海鲜员工的接触者、9人为大连湾街道的居民、4人为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密接。

  凯洋海鲜是大连家喻户晓的品牌。许多外地游客来大连旅游,往往会带上几盒当地的海鲜特产,凯洋正是选择之一。往日乘坐地铁三号线到达大连湾站时,人们很容易注意到不远处矗立着的一幅巨大广告牌,它的背后就是凯洋海鲜的总部和生产加工基地。

  赵作伟3日表示,通过初步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大连本次疫情中病例最早于7月9日发病,凯洋海鲜病例的发病时间早于该公司之外病例,提示本次疫情可能起始于该公司海产品加工车间,之后在该车间迅速传播,并往外扩散。据了解,该车间共有60名工人及管理人员感染,罹患率高达61.9%。

  赵作伟还表示,大连本次疫情可初步排除国内本土病例传播的可能,推测由境外输入引起的可能性不能排除,疫情溯源工作在国家和辽宁省专家组指导下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疫情来得突然,以至于海鲜从业者也措手不及。

  病例集中暴发的凯洋海鲜关停,其天猫旗舰店所有鱼虾扇贝鲍鱼产品已下架。7月29日,第一财经记者咨询多家主打“大连海鲜特色”的淘宝店,得到的回复是大连湾快递全面停业,其他区域的海鲜产品必须经过严格检测才能出售。

  “出问题的是凯洋海鲜的进口冷链产品,他们的工作人员在大连湾冷链工作。冷链做的是进口,因为他是搬运包装的员工,可能触碰了外包装所以被感染。”对于第一财经记者提出的疑问,一名自称具有海鲜行业多年从业经验的淘宝客服解释道。

  新长兴,大连最大的室内海鲜批发市场,距离大连湾仅10公里。以往每日的营业时间长达18个小时,而现在缩短至7个小时。

  金邱在新长兴市场经营着一家主卖生蚝的海鲜店,既有零售客户,也有酒店采购。根据大连规定,自7月28日起所有餐饮店停止聚集性就餐,这让当地的大型餐饮店经营几乎陷入停滞,他的生意也受到了影响。

  “我们以前每天能卖50箱,一箱有二百多斤。现在销量特别不好,只能卖四五箱。卖不出的都破损了,也不敢进货。”相比较金邱卖的活鲜,大连市场上的冻品受到的冲击更大。尽管没有明文禁令,但他“明显感觉到市场上的冻品供应减少了很多,检疫也特别严”。

  “我相信有一个缓冲的时间,有可能是四十多天,有可能是一个月。只要现在能‘活下来’,以后就会越来越好。”金邱说。

  生活按下暂停键

  “每日6时30分出门,从轻轨香炉礁站乘地铁三号线到大连湾站上班,步行至单位。17时下班原路返回家中。”相较于地铁三号线,大连人更习惯叫它的旧称轻轨三号线。这条连接大连市区和金普新区的线路,是大连市最繁忙的交通枢纽之一。

  尽管此前陆续有人在微信群里转发大连出现疑似病例的消息,但当天晚间9点,陶琳一家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播音员念出确诊病例的相关信息时,第一反应仍是震惊。

  “糟糕,我和他的出行路线有好几个地方重合。”更坏的结果或许不止于此:因为办理赴英签证和入学材料的需要,陶琳还曾在7月去过沈阳和北京,一旦沾染或携带病毒,她担心自己早在不经意间成为造成疫情大面积扩散的传播源头。

  有着同样担忧的大连人不在少数。大连甘井子区疾控中心接线员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当晚感到“明显势头不对”,大量电话突然涌入,人们最关心的两个问题是能不能出门、该去哪里检测核酸。

  能不能出门?次日,大连市给出的回答几乎都围绕两个字,“暂停”。

  除了关停海鲜工厂和封闭大连湾区域,大连相关部门接连发出公告,2046所校外培训机构的线下培训全部暂停;剧院、游艺厅、文化馆、网吧、舞厅、KTV、室内景区等相关文化旅游类企业和单位暂停;大连湾地铁站、多趟公交线路暂停。

  7月24日上午,距离通报第一例本土新增确诊病例仅36小时后,大连宣布迅速进入“战时状态”。同时要求即日起,乘坐地铁三号线需先通过核酸检测,离开大连也须持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事实上,随后这些天在大连的社交圈,每一条“核酸检测”有关的信息几乎都会引来格外多的关注。

  在试图预约多所医院却无号源的情况下,陶琳辗转通过朋友的介绍,来到了一所位于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时开放核酸检测的医院,终于做上检测。

  好在这一境况很快有了改善。

  7月23日晚,国家卫健委组建的18人专家团队抵达大连;7月24日,辽宁省卫健委组建的50人流调队伍、10人消毒队伍和8支核酸检测队伍,驰援大连市疫情防控工作;沈阳、锦州、鞍山、本溪等地多家医院也先后抽调医护工作者前来支援。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例,“之前医院每天检测2000份左右,有了他们的帮助和仪器设备的支援,医院的检测能力每天能达到4500至5000份”。

  第二天,陶琳就顺利地拿到了她的检测报告,结果呈阴性。她长舒了一口气。但接下来的几周,她已经做好盘算,储备物资,尽量闭门不出。除了为自己的安全着想,她也希望能减轻医护和防疫人员的工作量。

  到7月26日,大连发布全面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通知,强调“应检尽检,不漏一人”。当日,全市核酸检测采集量达到125.4万人。截至7月30日24时,大连市已累计出动医护人员23918人,累计设置采样点4850个,累计完成核酸检测389.2万份,并对高风险地区的重点人群开展第二次核酸检测工作。

  截至8月2日24时,本次疫情中,大连累计发现本土确诊病例87例,所有病例均在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集中隔离治疗,目前病情稳定。

  (陶琳、金邱系化名)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