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禁止第三方向华为供应芯片,联发科回应!外交部:美国是名副其实的黑客帝国

2020-08-18 18:59:30 和讯名家 

导读:8月17日晚间,美国商务部发文称,其下属的工业和安全局(BIS)将进一步限制华为使用美国技术的权限,并且将38家华为子公司列入“实体清单”。也就是说,美国愈切断第三方芯片企业对华为的供应。

在业内看来,第三方就包括联发科、三星等大厂。今天(18日),联发科方面对本报记者回应称,“根据现有信息评估,对本公司短期营运状况无重大影响”。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倪雨晴)、外交部、中国基金报、观察者网

图 / 视觉中国

8月17日晚间,美国商务部发文称,其下属的工业和安全局(BIS)将进一步限制华为使用美国技术的权限,并且将38家华为子公司列入“实体清单”,新增的21个国家/地区的38个新的华为子公司中,大部分为华为云计算、以及Openlab平台相关的公司。

具体名单为:华为云计算技术、华为云(北京)、华为云(大连)、华为云(贵阳)、华为云(香港)、华为云(上海)、华为云(深圳)、华为开放实验室(苏州)、乌兰察布华为云计算技术、华为云阿根廷、华为云巴西、华为云(智利)、华为开放实验室(开罗)、华为云(法国)、华为开放实验室(巴黎)、华为云(柏林)、华为开放实验室(慕尼黑)、华为技术杜塞尔多夫股份有限公司、华为开放实验室(德里)、Toga网络、华为云(墨西哥)、华为开放实验室(墨西哥城)、华为技术(摩洛哥)、华为云(荷兰)、华为云(秘鲁)、华为云(俄罗斯)、华为开放实验室(莫斯科)、华为云(新加坡)、华为开放实验室(新加坡)、华为云(南非)、华为开放实验室(约翰内斯堡)、华为云(瑞士)、华为云(泰国)、华为开放实验室(曼谷)、华为开放实验室(伊斯坦布尔)、华为开放实验室(迪拜)和英国华为技术研发中心。

这份声明也直接写道,最新的修订,是为了限制华为获得使用美国软件、技术开发或生产的国外厂商的芯片。

简单来说,是要切断美国芯片厂商之外的第三方芯片企业对华为的供应,在业内看来第三方就包括联发科、三星等大厂。

8月18日,联发科方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回应道:

“本公司一向遵循全球贸易相关法令规定,正密切关注美国出口管制规则的变化,并咨询外部法律顾问,实时取得最新规定进行法律分析,以确保相关规则之遵循。

根据现有信息评估,对本公司短期营运状况无重大影响。”

此前,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今年的年报沟通会上表示,就算在出口新规(芯片代工厂受限制)情况下,华为还能从韩国的三星、中国台湾联发科、中国展讯购买芯片来生产手机,就算华为因为长期不能生产芯片做出了牺牲,相信在中国大陆会有很多芯片企业成长起来。华为还可以从韩国、日本、欧洲、中国台湾芯片制造商提供的芯片来研发生产产品。

有消息称,华为近期向联发科订购了1.2亿颗芯片,在今年发布的手机中有七款均采用了联发科芯片。如今,美国方面是要全面切断“空隙”,是对5月修订“外国直接产品规则(foreign-produced direct product rule,FDP) ”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

今天,消息发布后,在台北股市,联发科股价周二跌停,下跌9.93%,该股今年已经上涨54%,此前其评级被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下调至“中性”。

按照新规,外国生产商品若以美国软件或技术为基础,且被并入或用于华为子公司(实体清单中 )的“产品”或“开发”中,不论这些产品是零件、组件还是设备,只要是华为生产、销售、订购的,就要受到限制,获得许可。此外,实体清单中的华为子公司是该交易的当事方,例如“购买者”,“中间收货人”,“最终收货人”或“最终用户”,同样也将需要获得许可证。

美国务院在声明中称,强烈支持美商务部当天扩大其“外国直接产品规则”的适用范围,防止华为通过“替代芯片生产”和“使用购自美国的工具生产现成芯片”来规避美国法律。

而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稍早前报道,美国正计划对华为施加进一步限制,禁止其购买使用了美国技术的芯片,即使这些芯片是在海外制造的。

蓬佩奥声称,“美国已经为受影响的公司和个人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以确认或寻找其他的设备、软件和技术来源,以及逐步减少相关业务。现在时间到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8月17日的一份声明中,蓬佩奥一再渲染“华为威胁论”,毫不避讳地称其一年多来都在琢磨拉拢盟友“围剿”华为。

距离美国总统大选已不到三个月,特朗普政府直接将华为的芯片供应“堵死”,即使放弃自己当地部分企业也要将华为逼上绝路。中国企业在美何时能有一个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环境我们不得而知,只能期待重压之下的华为或许能奋起直追。

 

华为高端芯片遭重创?

麒麟芯片成绝唱

今年5月15日,美国政府发布最新禁令,任何企业供货含有美国技术的半导体产品给华为,必须先取得美国政府的出口许可。

该禁令公布后有120天的缓冲期,也就是将于9月15日生效。

今年7月17日,台积电透露,受美国政府对华为公司禁令的影响,台积电自5月15日起就未再接受过任何来自华为的订单,而且如果美国政府对华为的制裁不变,公司将在9月14日之后停止对华为的供货。

8月7日,在中国信息化百人会2020年峰会上,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表示,由于美国制裁,华为麒麟高端芯片在9月15日之后无法制造,将成为绝唱。

图 / 图虫创意

余承东坦言:

“由于第二轮制裁,芯片在9月15号之后,生产就截止了,可能是麒麟高端芯片的最后一代,绝版。现在国内的半导体工艺上还没有赶上。”

他进一步表示:

“(Mate40搭载的麒麟芯片)可能是华为自产的最后一代,很遗憾。华为在芯片领域开拓了十几年,从严重落后,到有点落后,到赶上来,再到领先,有巨大的研发投入,过程很艰难。

但是在芯片制造这样的重资产领域,华为并没有参与,9月15后旗舰芯片无法生产了,这是我们非常大的损失。”

余承东呼吁,半导体产业应该全面发展,突破包括EDA的设计,材料、生产制造、工艺、设计能力、制造、封装封测等等。

他表示,“天下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只有不够大的决心和不够大的投入。”

 

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声:

升级华为“限制令”将给产业带来严重破坏

在美国商务部宣布进一步强化对华为及其关联公司使用美国技术和软件的限制后,8月18日,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主席兼首席执行官John Neuffer在其官网上发布声明,以回应美国宣布的新的出口管制规则变化。John Neuffer表示,“我们仍在评估该规则,但是对商用芯片销售加以广泛限制将给美国半导体行业带来严重破坏。”

“我们仍在评估该规则,但是对商用芯片销售加以广泛限制将给美国半导体行业带来严重破坏。”John Neuffer表示,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对美国政府突然从先前支持采取更有限的限制方式的转变感到惊讶和担忧,此前的方法旨在实现所谓的美国国家安全目标的同时减少对美国公司的伤害。

对于美国的新规,John Neuffer重申SIA的观点,向中国销售非敏感的商用产品将推动美国本土半导体的研究和创新,这对美国的经济实力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从去年第一轮禁令发布开始,据不完全统计,美国企业大约已向美政府提交了300份许可申请,约申请总量的四分一获得批准。但在5G等关键领域,芯片级别的合作却仍然艰难。

 

外交部回应:美国是地球上最大的名副其实的黑客帝国

针对美国商务部进一步升级对华为禁令一事,在今天(18日)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赵立坚表示,中方坚决反对美方蓄意抹黑和打压华为等中国企业。一段时间以来,美方在拿不出任何真凭实据的情况下,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国家力量,对华为等中国企业采取各种限制措施,这是赤裸裸的霸权行径。必须强调美方所作所为彻底戳破了美方一贯标榜的市场经济和公平竞争原则的遮羞布,违反国际贸易规则,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这也必将损害美国国家利益和自身形象。?

 

赵立坚强调美方对华为等中国企业的打压越歇斯底里就越证明这些企业的成功,也越证明美方的虚伪和霸道。历史上许多其他国家的成功企业也都有过类似的遭遇。美方这种不光彩的做法已经并将继续遭到其他国家的广泛反对和抵制。?

美方指责华为威胁美国的国家安全,但事实证明在过去30年里,华为在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1500多个网络,为228家全球500强企业提供了服务,服务全球超过30多亿人口,没有发生过一起类似“斯诺登事件”“维基解密”的网络安全事件,没有发生过一起类似“棱镜门”“方程式组织”“梯队系统”的网络监听监视行为,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拿出华为产品存在后门的证据。

美国是地球上最大的名副其实的黑客帝国。?思科、苹果等美国公司几年前就已经承认其设备存在安全漏洞和后门。美国情报部门长期以来对包括盟友在内的外国政府、企业和个人实施无差别的非法窃密监听活动,包括美国本国公民在内,基本没有任何秘密可言,这是公开的事实。我们敦促美方立即纠正错误,停止污蔑抹黑中国,停止打压中国企业。中国政府将继续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中国企业正当合法权益。

 

加拿大拒绝公布孟晚舟案证据?

赵立坚反问:到底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

有记者提问,孟晚舟的律师要求加拿大方面公开更多相关证据和文件,但是加方拒绝了有关申请,你对此有何回应?

 

赵立坚表示,中方在孟晚舟事件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我们已经多次阐述了有关立场。我要强调的是,中国政府维护本国公民和企业正当合法权益的决心坚定不移,中方支持相关企业和个人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关于你提到的具体问题,我想你更应该去问一问加拿大政府,他们为什么拿不出有关的证据和文件?他们和美国政府之间到底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赵立坚反问道。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马金露 HF120)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