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晓迪 青岛报道
疫情冲击下,防范金融风险的形势面临复杂局面。2020年7月31日,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决定优化调整资管新规过渡期安排,资管新规过渡期将延长至2021年底。
而按照原有工作安排,资管新规过渡期将于2020年底结束。
对此,8月22日,参与制定资管新规的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在出席2020年青岛·中国财富论坛时表示,这次过渡期延长,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本着实事求是原则做出的政策安排,不涉及资管业务监管标准的变动和调整。
进一步提高监管有效性
规范资管行业、化解影子银行风险,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的重要一役。范一飞表示,金融机构是资管业务转型升级的第一责任人,要按照金融管理部门工作部署,在新的过渡期政策下,立足自身实际,主动完善整改计划,尽早完成整改任务,巩固防风险成果。同时,资管行业要继续坚持回归本源,强化风险意识,有序落实破刚兑、去通道、限嵌套等监管要求,加快新产品拓展,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目前资管新规试行已2年多,范一飞表示,资管新规明确了资管业务是持牌业务,无牌照不得经营,但在实践中仍有部分机构“无证驾驶”。
范一飞以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为例称,据统计,我国有超过5000家财富管理公司,主营业务是代销基金等金融产品,其中相当一部分存在无牌销售保险、公募基金及设立资金池等问题,给金融稳定带来严重威胁。对此,范一飞表示,在具体监管中,一方面,要以对业务的实质性监管为核心,坚持审慎监管,严格市场准入,财富管理公司从事相应销售业务必须向金融管理部门申请牌照。另一方面,借鉴国际经验,以保护投资者权益为出发点,加强行为监管,强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完善信息披露要求,进一步提高监管的有效性、适应性和前瞻性,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公平竞争。
资管新规效果显著
资管新规出台两年来,资管行业转型规范取得显著成效。范一飞称,两年来,资管行业监管制度不断完善,资管机构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在资管新规框架下,理财新规、证券私募资管新规、保险资管新规和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陆续出台,资金信托管理办法已经公开征求意见。资管业务综合统计体系也已基本建立。
记者注意到,截至目前,已有21家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经批准设立,17家已经获批开业。范一飞表示,各类资管机构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加强主动管理能力建设,行业从无序的监管套利转向有序合作竞争,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至2020年6月末,资管产品募集资金余额约80万亿元,较资管新规发布前下降7.4%。
除此外,范一飞表示,资管新规出台两年来,行业乱象得到有效遏制,影子银行风险明显收敛。资管行业按照政策要求,整治拆解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资管产品来源于同业的资金规模和比例持续缩减,长期限、净值化产品发行增加,期限错配程度和杠杆率整体下降,通道业务、各类结构复杂产品规模持续收缩,以钱炒钱、资金空转现象明显减少,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并逐步缓释。
范一飞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影子银行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16万亿元,同业理财较高峰期压降近9成。
“行业支持实体经济质效提升,资管业务回归本源。”范一飞称,资管产品在逐步压降存量非标资产的同时,通过增加对债券、股票以及金融债和存单的投资,支持了实体经济。截至2020年6月末,资管产品配置到实体经济的资产余额39.6万亿元,较2018年末增加2.4万亿元。
(编辑:夏欣 校对:颜京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