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明月镜片的暴利生意:成本6元零售价上百 陈道明代言营销费翻番
继博士眼镜(300622,股吧)之后,近日,由陈道明代言的明月镜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明月镜片”)也向证监会递交了招股说明书,或将登陆创业板上市。
明月镜片来自“眼镜之都”江苏丹阳,主打眼镜镜片生产,是国内镜片头部生产企业之一。本次IPO,公司计划募集5.68亿元资金,其中4.4亿元用于树脂镜片的扩产及技术升级项目,其余部分则用于市场营销及研发支出。
与市面上动辄售价上百元的镜片相比,明月镜片出产的镜片的生产成本只有几块钱,行业堪称 “暴利”。2019年,明月镜片生产的镜片成本价为6.23元/个,成镜约为56元/副。然而在京东平台上,明月镜片每副最低销售价格为228元。与之相伴的是公司线上自营零售的成镜毛利率为74.58%。
不过从综合毛利率上看,2019年明月镜片的综合毛利率为51.24%,似乎远未超出大众预期。出厂价上,明月镜片去年镜片出厂价为13.5元/个,远低于市面上的镜片零售价。这意味着,眼镜市场绝大部分利润被零售环节攫取了。明月镜片近年在发力电商直营渠道,其未来毛利率或将进一步提升。
2018年开始,明月镜片推出“价值回归工程”——提价。随着提价,公司净利润每年近乎翻番。
另一方面,公司砸钱营销,提升品牌影响力。自2017年末开始,明月镜片在市场上大规模投放广告,除请来了明星陈道明做代言人外,又陆续与《非诚勿扰》、《最强大脑》等诸多综艺节目进行广告合作。对应招股书的则是销售费用的水涨船高。2017年-2019年,公司销售费用分别为4928万元、7682万元、1.04亿,短短三年增加了1倍。
而与此同时,报告期内,其研发费用率连续下滑,2019年已经跌破3%。
然而记者注意到,尽管在宣传力度上,明月镜片处于一线,但技术实力上,公司相比于国外如依视路、蔡司等一线品牌仍处于劣势。随着公司产品提价过程持续,明月镜片已出现产能利用率明显下滑、经销商数量负增长等问题。
另外值得警惕的是,作为一个家族制企业,明月镜片曾发生财务内控问题。
谢公晚、谢公兴和曾少华是明月镜片实际控制人,三人互为亲属关系,其中谢公晚担任董事长。2017年1月,谢公晚的妻子金晓华曾利用自己账户收取公司销售货款,且这笔款项中有近41万元直到2018年11月才收回。
暴利的镜片市场:
出厂价不到15元/副,京东最低价228元,线上零售成镜毛利率70%
招股书显示,我国目前近视患者高达6亿人次,权威统计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为53.6%,高中生近视比例甚至达到了81%。另据全球调研机构 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 数据,2018年,我国眼镜产品市场规模为833.28 亿元。
除了市场前景以外,眼镜行业的利润率也是极高。早在数年之前,其行业的“暴利性”就已经在资本市场曝光过。
2017年,博士眼镜作为“国内眼镜第一股”登陆创业板上市。相关公告显示,2016年,博士眼镜毛利率曾高达75.74%,即便这些年有所下滑,到2019年,其综合毛利率依然维持在70%以上。
博士眼镜是一家从事眼镜销售的连锁企业(即眼镜连锁店),主打零售端。明月镜片则是上游供货企业,主打生产端,毛利率相比零售端稍显逊色。
2017年-2019年,明月镜片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0.45%、44.78%和51.24%。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为镜片收入,2019年的毛利率为53.76%。
招股书显示,明月镜片的成本可谓相当廉价。2019年,明月镜片的镜片单位成本价仅6.23元,镜架为20.91元/副,成镜也仅有56.09元/副。招股书中另外显示,明月镜片单个镜片出厂价约为13.5元。
然而在市面上,这些镜片被提价数倍甚至十数倍售卖给消费者。8月28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询问北京地区的潘家园某眼镜市场部分门店工作人员了解到,门店折射率1.60的眼镜片配上中档镜框最低价格要在300元(单位:副)以上。而在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上,明月镜片标出的最低价格为228元/副,较高端的则在千元以上。
由此可见,明月镜片作为眼镜生产头部企业之一,只获得了整个链条中的一小部分利润。公司未来要想进一步提升利润率,发力零售端将会是不错的选择。
事实上,明月镜片已经在开始着手拓展线上零售业务。招股书显示,公司2017年以来已经在天猫、京东、小米有品等平台开设了线上自营旗舰店销售成镜及镜片,相关收入已连续两年大幅增长。其2019年电商自营零售业务收入1768.27万元(销售商品为成镜),同比2018年增长442%,占当年营收比例为3.2%。
通过线上销售,明月镜片减少了中间商赚差价的环节,相关业务毛利率也提升巨大。2019年,公司线上自营零售销售的成镜毛利率为74.58%,而线下直销毛利率仅为12.38%。而在京东平台上,明月镜片折射率在1.60的眼镜售价多在300元左右,价格高的可以达到1000元以上,远远超过其2019年平均出厂价格。
招股书中,明月镜片表示,当前眼镜消费的市场已逐步渗透到线上销售,不少眼镜生产、经销、零售企业通过线上运营压缩中间销售环节以节约成本,公司还将继续增加线上零售业务投入。因此,明月镜片未来的利润率可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提价扮靓了业绩?2017年-2019年净利润累计增2.7倍
除发力线上零售端外,明月镜片提高利润率的另一大法宝是提价。
2017年-2019年,明月镜片实现营业收入4.26亿元、5.09亿元、5.53亿元,营收累计增幅约30%;净利润则分别为2169万元、4185万元和8057万元,累计增幅271.5%。
在线上零售业务刚刚发力还未形成规模情况下,公司营收增速缓慢同时利润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近年来的提价战略。
据新华社此前报道,2018年前后,明月镜片开始启动“价值回归工程”。并于当年先于全行业率先提价;2019年1月,公司在其年度战略发布会上宣布将永久退出价格战,并透露2019年主要产品将再次提价。
招股书则详细显示了详细价格变动情况。2017年-2019年,明月镜片平均售价为10.22元/片、11.16元/片、13.48元/片。两年间提价幅度为31.11%。其原料(明月镜片也生产一部分镜片原料)、镜架同样连续两年提价,提价幅度接近36%。
经销商数量减少、产能利用率下滑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在提价同时,明月镜片销量也出现减速甚至下滑局面,其镜片销量由2017年的3544万片下滑至2019年3321万片。这背后折射出的或是公司的品牌护城河仍未达预期,如茅台(600519)般“量价齐升”效果短期内恐难以实现。
除此之外,公司产能利用率也开始出现下滑。2017年-2019年,明月镜片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5.72%、99.43%、83.02%。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2018年公司镜片提价幅度不高,因此产能利用率有所上升,但当2019公司售价提高20%以后,其产能利用率下滑了12个百分点。
更重要的是,伴随着明月镜片相关产品提价,明月镜片渠道端的经销商数量也开始减少。
2017年-2019年,明月镜片经销商数量分别为105家、95家、91家,三年新增数量分别为1家、2家、0家,2019年无新增经销商,但有4家退出。
公司在招股书中称,经销商数量稳中有降主要系公司进一步优化经销商结构所致,但为何公司2019年甚至没有新增经销商,提价与经销商数量减少之间是否有关?对此,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致电并发函公司董秘办,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复。
专利数较国外巨头有明显差距,研发费用率下滑
图片来源:官网截图。
为实现上面提到的“价值提升”,明月镜片近几年展开了一系列“营销造势”行动,以期让“国产镜片第一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自2017年末开始,明月镜片在市场上大规模投放广告,除请来了明星陈道明做代言人外,又陆续与《非诚勿扰》、《最强大脑》等诸多综艺节目进行广告合作。对应招股书的则是销售费用的水涨船高。2017年-2019年,公司销售费用分别为4928万元、7682万元、1.04亿,短短三年增加了1倍。
一定程度上,营销手段对品牌建设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招股书中称,经过若干年建设,在镜片制造企业品牌知名度、产销规模和营销渠道上,明月镜片已与依视路、蔡司等企业并肩伫立在国内眼镜生产品牌第一梯队。
然而产品知名度、产销规模等站在一线,并不代表公司的技术实力也已步入一流。招股书显示,在中低端领域,明月镜片技术实力较为成熟,原料工艺均能自给自足,但在行业尖端技术上仍受制于人,与依视路、蔡司等国外品牌之间仍有一定差距。
按折射率不同,镜片大致可分为1.50-1.74区间共六种,一般而言,折射率越高的镜片技术要求越复杂,消费者的用户体验也更好,因此其产品附加值也相对较高。以明月镜片折射率1.71的镜片为例,其毛利率71.23%,远超其他镜片大约50%的毛利率。
截至目前,明月镜片无法直接生产折射率1.67及以上的树脂单体,原因是受限于上游精细化工原料供应状况、生产技术水平以及生产工艺中部分环节的环保要求。因此,公司只得向韩国KOC及其关联方三井中国、丹阳KOC采购。2017年-2019年,明月镜片向韩国KOC及其关联方三井中国、丹阳KOC采购金额分别约为3800万元、5200万元、4200万元,主要采购内容为高折射率镜片树脂单体。
从眼下来看,明月镜片似乎对高端产品被“卡脖子”并不在意。相比于提升技术实力,明月镜片将重心更多放在了营销上。
招股书显示,自2014年研制出折射率1.71的镜片后,明月镜片再没有其他核心产品问世,而报告期内,研发费用率连续下滑,2019年已经跌破3%,且在个别年份甚至低于竞争对手依视路,2019年大幅领先依视路则是因为依视路会计政策变更所致。
依视路集团官网显示,目前依视路在全球范围内有5个研发中心,超过500名科研人员,迄今为止拥有超过9500项专利(含申请中专利)。相比之下,明月镜片公司拥有技术人员104人,包含外观专利在内的专利数仅有78项。无论是从研发人数还是专利成果上均远逊于依视路。
董事长夫人用个人银行账号截留公司货款?
明月镜片2002年9月注册成立于镇江丹阳,由温州商人谢公晚所创。谢公晚、胞兄弟谢公兴、谢公晚妹夫曾少华三人直接间接控制公司高达83.93%的表决权,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此外,谢公晚和谢公兴目前还分别担任董事长、总经理职务,手握公司管理大权。
家族制企业常常容易出现内控问题。
2017年1月,谢公晚的妻子金晓华将公司的废品镜片卖出,且用自己的个人银行卡收取了合计123.63万元货款。这笔123.63万元货款在到达金晓华银行卡中后,短时间内并没有被划转到公司账户,招股书显示,其中的82.58万元销售款,金晓华在较短时间内还给了公司,但剩余的41万元直到2018年1月才还清。为何这笔钱拖了一年?公司方面对此并未做解释。
金晓华究竟当时在公司所任何职,又是否得到公司授权代销公司这部分废品镜片?对于金晓华截留公司货款行为,公司又是否给予相关处分?就上述相关问题,贝壳财经记者致电并发函给上市公司,截至发稿,尚无进一步回应。
员工减少,靠裁员压缩成本?部分员工未缴纳社保、公积金
本次IPO,明月镜片拟募资5.68亿元,其中3亿元用于高端树脂镜片扩产项目,1.41亿元用于常规树脂镜片扩产及技术升级项目,剩余部分则分别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营销网络及产品展示中心建设项目。
招股显示,高端树脂镜片扩产项目主要产品为1.71 折射率镜片、超韧非球面镜片、定制片等高端树脂镜片产品。通过该项目,公司将新增高端树脂镜片产能1650万片/年;常规树脂镜片项目主要产品为 1.60、1.67 等折射率的常规树脂镜片产品,项目完成后将形成850 万片/年的新增产能。二者合计新增2500万片/年的新增产能,相当于当前产能的65%。
根据上文提到,由于提价等原因,明月镜片产销量均有所下滑,其产能利用率去年仅有83.02%。在产能利用率明显下滑情况下,公司还在积极扩产,表现出对行业前景的看好。
然而正在公司预备大举扩张同时,明月镜片员工却在减少。招股书显示,截至2018年末,该公司员工总数1497人,而在一年后的2019年末,明月镜片员工人数已为1298人,以此计算,减少199人,减员比例高达13%。
扩产在即,公司员工却在减少是否会影响新项目顺利投产?此外,公司是否在靠裁员压缩成本,是否意味着明月镜片管理层对未来收入增长空间并不看好?对于这两个问题,贝壳财经记者试图联系上市公司,截至发稿,同样未得到回应。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明月镜片还存在不为员工缴纳社保住房公积金的行为。其2018年缴纳社保人数仅835人,而员工总数为1497人,缴纳住房公积金人数仅为208人,而2017年缴纳住房公积金人数仅有155人,当年员工总数为1452人。
直到2019年,公司才大幅提高了缴纳社保及公积金的员工人数,但仍有部分员工未缴纳社保及公积金。对此,公司方面表示,除外籍、返聘、新入职的员工外,仍有部分员工因个人原因自愿放弃缴纳公积金及社保。
对此,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所在地相关部门已针对存在在册员工的公司已出具证明,确认公司不会因此受因违反国家社会保险、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行政法规而受到行政处罚的情形。
贝壳财经记者 彭硕 李云琦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贾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