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带动CPI下行 复苏仍需结构性政策支持

2020-09-10 06:30:17 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祝嫣然

  一系列重磅经济数据陆续公布。

  国家统计局9月9日发布8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8月CPI同比上涨2.4%,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结束了此前连续两个月的上升势头,重回下行通道;PPI同比下降2.0%,同比降幅比上月继续收窄0.4个百分点。

  下周二(9月15日),国家统计局将发布8月份工业、消费、投资等经济指标数据。专家分析,工业生产积极修复,消费增速有望转正,经济延续了稳步复苏的态势,积极财政政策加快落地,货币政策回归中性,应着力加强扩大内需政策的实际效果,尽快提高市场需求的回升速度。

  猪价带动CPI下行

  在8月CPI的构成因素中,食品价格上涨11.2%,涨幅比上月回落2.0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2.33个百分点。而食品中,受去年对比基数影响,猪肉价格上涨52.6%,涨幅比上月大幅回落33.1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表示,8月份,各地积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成效显著,市场供需总体平衡。据测算,在8月份C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2.1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3个百分点。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对第一财经表示,8月CPI重回下行通道,一是受南方汛情逐渐消退和餐饮业加快恢复的影响,8月猪肉供需两端均有所改善,猪肉价格整体高位震荡,但在去年高基数的作用下,同比较上月大幅下降,是CPI回落的主要贡献力量;二是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居民消费需求尤其是服务消费需求恢复偏慢,非食品价格依然疲弱,非食品价格同比仅增长0.1%,对CPI的支撑力度不强。

  8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5%,涨幅与上月相同,仍是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最低值。

  关于未来猪肉价格是否会进一步上涨,机构分析,全国生猪供给逐步恢复,但猪肉消费面临中秋国庆等季节性因素支撑,猪肉价格上行动能有望延续。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则认为,猪价上涨空间有限。一方面,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持续稳健回升,供给恢复速率虽慢但已显著好于去年同期;另一方面,猪肉需求难以强于去年同期水平,“社交距离”影响下餐饮业零售额同比增速较难转正。

  PPI方面,8月份,工业生产持续向好,市场需求继续恢复,原油、铁矿石和有色金属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延续上涨势头,带动国内工业品价格继续回升。

  据测算,在8月份PPI同比降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1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2.1个百分点。

  伍超明分析,在国内外需求持续复苏的推动下,8月PPI降幅收窄,一是由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PMI相继重回扩张区间,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大宗商品价格回暖带动国内工业品价格回升;二是南方汛情对基建施工的拖累正在逐渐消退,叠加特别国债、专项债等财政资金拨付使用加快,8月基建相关中上游行业出厂价格继续改善。

  长江证券(000783,股吧)首席经济学家伍戈表示,CPI走低而PPI回升的“剪刀差”局面仍将持续。工业品方面,随着全球需求逐步修复,国际原油库存高位回落。国内专项债等资金集中落地有望助力“金九银十”钢铁等需求转旺,PPI通缩进一步缓解。CPI方面,开学季等助力教育、居住和服务等核心通胀率筑底企稳,但在去年同期猪瘟冲击的极高基数下,未来整体通胀中枢仍将继续走低,甚至不排除年底零增长的可能。

  经济延续复苏态势

  从此前已发布的先行指标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进出口数据、外汇数据来看,经济延续了稳步复苏的态势。

  国家统计局8月31日发布的8月份PMI为51.0%,比上月略降0.1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5.2%和54.5%,三大指数均连续6个月保持在临界点以上。

  海关总署9月7日发布的进出口数据也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0.05万亿元,同比下降0.6%,降幅持续收窄,接近“转正”。其中,8月份出口已连续两个月保持10%以上的高速增长。

  而与维持历史低值的8月核心CPI、仍处负值的PPI等可资佐证的是,内需仍相对较弱。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此前表示,当前正处于生产与市场需求动态协调时期,需求恢复慢于生产恢复,对经济回升的迟滞作用开始显现。应着力加强扩大内需政策的实际效果,尽快提高市场需求的回升速度。

  工业、消费、投资等经济数据将于下周亮相。从8月发电量等高频指标来看,企业生产整体仍在修复,且已接近或超过正常年份水平。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调研结果显示,8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5.28%,较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月值(4.8%)上升0.48个百分点。

  需求方面,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为-1.1%,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调研预计8月数据将回升至0.28%。兴业证券(601377,股吧)首席经济学家王涵表示,消费或逐渐回暖。受疫情防控常态化影响,消费回升可能仍偏慢;但同时,经济活动回升,支撑消费进一步回暖。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继续回升,增速可能转正。

  财政政策加快落地

  在经济持续复苏,而需求相对恢复较慢的情况下,未来积极的财政政策会加快落地,货币政策则回归中性。

  伍超明表示,展望年内,前期系列刺激政策和投放的大量资金将在下半年集中显效,加上国内政策重心向需求端倾斜,基建引领、房地产相随、投资拉动经济复苏的格局将进一步强化。

  京东数科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恢复总体乏力、工业生产也面临瓶颈。未来,面对较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以及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宏观政策需更加注重效率和针对性,尽快推动服务消费和制造业投资回到正轨,助力经济的进一步复苏。

  财政政策方面,8月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量再度“井喷”。数据显示,8月份地方政府发行新增债券9208亿元,1~8月新增债券总额达3.75万亿元。按计划,今年地方全年发行新增债券4.73万亿元,截至8月底,已经完成全年发行任务近八成,并将在9月和10月完成剩余的约1万亿元新增债券发行任务。

  另一大亮点是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以及新增1万亿元赤字,总共2万亿元资金中央采取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转给市县基层政府用于困难企业、群众和重大项目,以支持地方落实“六保”任务。

  近日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表示,截至8月中旬,在实行直达管理的1.7万亿元资金中,93.3%的资金(1.558万亿元)下达至市县财政。市县财政收到直达资金已经细化落实到具体项目,总规模为1.451万亿元。1.7万亿元直达资金中,实际支出5097亿元。

  货币政策已基本回归常态。央行8月份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完善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处理好稳增长、保就业、调结构、防风险、控通胀的关系,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伍超明称,随着国内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运行基本趋于正常,下半年经济增速有望回到潜在增长水平,预计未来阶段性对冲货币政策将继续退出,结构性政策将担当重任。短期货币政策亦不存在大幅收紧的基础,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为配合财政发力、落实好结构性政策、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冲击,货币政策需继续更加灵活适度。

  

(责任编辑:李显杰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