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特阿拉伯成为了OPEC的领头羊,份额占到OPEC产油量的35%。 ]
走过一甲子,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已不再是当年“血气方刚”的少年。
1960年9月14日,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五国,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共同宣布创建一个产油国的永久性政府间组织——OPEC。其宗旨是协调和统一各成员国能源政策和价格,确保国际油价稳定,保障产油国收入。
2020年,OPEC各国协调原计划在60年后重新聚首巴格达,庆祝这一纪念日。不过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这一活动被推迟,使得这一纪念日黯淡了几分。
在这60年中,OPEC曾经一度垄断国际油价,不过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其影响力就一直在走下坡路。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研究员邹志强表示,OPEC内部的矛盾协调、油价影响力下降和全球能源结构变化,是当前影响OPEC发展的三大原因。
影响力由强转弱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非殖民化运动兴起,第三世界国家纷纷走向了民族独立。不过,虽然第三世界国家在政治上获得了独立,但由西方国家建立起来的国际经济秩序却依然笼罩在这些国家之上,挥之不去。
例如,油价依然是由西方国家说了算,国际石油市场由被称为“七姐妹”的西方跨国公司主导。为了改变现状,在1960年,五大产油国成立了OPEC,希望以此夺回作为石油生产国的国家主权资源。
1968年,OPEC发布了“成员国石油政策声明”,明确强调“所有国家出于本国发展的目的,对其自然资源行使永久主权,该权利不可剥夺”。在此期间,也有更多产油国加入抱团取暖,从1960年五个创始成员国,到1969年成员国数量增长到10个。
进入20世纪70年代,OPEC进入全盛期,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不仅大多数石油工业回归到其所在国手中,还获得了梦寐以求的油价影响力和控制力。
20世纪80年代,OPEC由强转弱,市场地位和份额受到冲击。许多石油消费国在石油危机后寻求石油替代能源,加上北海、墨西哥等非OPEC的产油量上升,国际原油市场供应出现过剩,油价在达到历史高点后开始走弱。
而21世纪以来,OPEC面临的挑战进一步增多。特别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导致OPEC内部因减产而发生争执,并最终导致沙特和俄罗斯之间的价格大战。这场产油国之间的内耗战使得油价几乎在一夜之间回到了20年前的水平,极大地损伤了产油国的石油收入。
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邹志强表示,当前OPEC发展主要问题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内部的矛盾和冲突,沙特等海湾阿拉伯产油国与其他产油国之间一直存在政策路线之争,产油国对外政策的不同影响到其能源政策,部分产油国的搭便车做法也削弱了其政策执行力。
其次是全球能源格局不断发生重大变化,产油国之间争夺加剧,消费国也更加多元,削弱了OPEC的影响力,不得不与俄罗斯等国组成OPEC+。
最后是全球能源需求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世界经历较长时期的低油价周期,加之可替代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都影响到其长期影响力。
从对抗走向配合
经过60年的发展,OPEC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当年的“石油梦”,不过回看当初创始五国的命运,却各不相同。
伊朗和委内瑞拉因为其鹰派的作风,加之内政外交的原因,遭到美国制裁,两国的产油能力也一落千丈,在OPEC内的地位早已无法与当年相提并论。根据OPEC提供的数据,与2010年的数据相比,2020年伊朗在OPEC的产油份额腰斩至7.5%,而委内瑞拉也从当年近10%跌至如今的2.3%。
沙特阿拉伯成为了OPEC的领头羊,份额占到OPEC产油量的35%。不过,在油价问题上,沙特早已不再强硬。
赫勒尔(Chakib Khelil)曾经担任过10年的阿尔及利亚石油部长,并在2001~2008年间担任OPEC主席,他向媒体表示,特朗普通过沙特来实现他所需要的油价,并且他的愿望得到了满足。“OPEC真的变了。”他说。
从对抗到配合,OPEC为何变了?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邹志强表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OPEC的影响力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可以理解为是其在能源领域的话语权下降,OPEC虽然可以影响油价和国际能源格局,但并不拥有决定性的权力,定价权、技术和通道等方面都不掌握。
“加之产油国安全与外交政策的依附性,美国可以深刻影响很多产油国的能源政策,使得OPEC在能源领域的影响力受到很大制约。”邹志强说。
而从另外一个角度,OPEC各国如今之所以愿意妥协,其中一大原因是石油已经没有原先那么重要了。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