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内循环的发力器:资本借助华夏幸福撬动都市圈红利

2020-09-21 17:12:31 和讯 

  文/杨羚强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新型城镇化带动投资和消费需求,推动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

  以城市群内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圈在产业组织、要素配置、居住休闲等方面扮演日益重要角色,是各类要素和政策汇聚的重点地区,成为对外参与国际竞争和对内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发起者、引领者,也是下一步“双循环”的内在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资本加大了对都市圈的投资力度。9月11日,银保监会发布《组合类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实施细则》《债权投资计划实施细则》和《股权投资计划实施细则》三个细则。银保监会负责人表示,通过拓宽债权投资计划和股权投资计划资金用途,提升产品发展空间,更好支持包括新型城镇化在内的重大工程建设,扩大社会有效投资,更好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然而,资本投资、撬动都市圈的平台有哪些呢?种种迹象表明,华夏幸福(600340,股吧)(SH600340)作为中国领先的核心都市圈不动产投资开发及运营管理平台,很可能成为各路资本投资都市圈、城市群的重要通道。

  中国经济的新发动机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城镇室副主任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的《中国发展观察》撰文进一步强调了,将都市圈作为生产组织的主形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构建适应第四次科技革命要求、以创新空间为主体的生产空间,形成支撑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动力。

  优化都市圈创新要素布局,重点推动高新区等平台升级,支持创新创业空间、孵化器、中试基地等建设,增强人才引进和培养能力。推动都市圈跨行政区产业链创新链合作,打通大学、科研院所、企业,探索构建若干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都市圈区域创新体系。

  环顾世界高新产业的聚集地,可以发现高新技术的发展,城市群和都市圈是基础。比如美国东北部大西洋(600558,股吧)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601099,股吧)沿岸城市群、英伦城市群等,都是因为形成了高规格的产业集群才被世界周知。

  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将带来更多的人口流入城市,从而带来更多的投资和消费,提供经济增长持续潜在动力。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此前表示,今后五到十年,都市圈和城市群加快发展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结构性潜能,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风口”。初步估算,今后十年,都市圈建设每年能够为全国经济增长提供至少0.5到1个百分点的增长动能。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原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等地区已经开启了大都市圈,城市群的发展过程,其中的红利将高达数十万亿级。

  在5月18日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中,还提出“探索实行城市群内户口通迁、居住证互认制度”,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引导城市群发展的政策意图明显。

  正是因为城市群、都市圈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战略意义,国家对城市群、都市圈的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的投资力度日益增加。都市圈内的各城市不仅高铁、公路互相连通,城市道路、城市地铁,也在相互连接,跨城、跨省的公交线路也在快速增长。

  投资者显然注意到,大力投入城市群、都市圈建设,将能带来巨额的收益。

  民生信托证券投资总部董事总经理徐正国就认为,中国最大增长动能是城市化空间,中国城市化还有20%以上的增长空间。中国每年还有1000万人进城,这1000万人拉动相应住房、汽车、家电等相关的消费,这是中国内需很重要的一个增长空间。未来新型城市化的建设保证了生产要素的流动,聚集效应能够比较顺畅的流动。所建设的城市群主要是环渤海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以及大湾城市群以及四川的成都和重庆城市群。通过城市群的建设,能够为未来中国经济保证10年到20年以上的增长动能。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进一步指出,中国人口规模TOP5城市人口占比仅为6.4%,大幅低于发达国家25%的水平,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通过持续聚集人口,激活城市发展潜力,可释放出高达数十万亿的增长红利。

  巨量资本流向都市圈

  在城市群被广为看好之时,监管层的新政策,也让市场看到了投资城市群、都市圈的新商机。

  早在2017年,保监会就曾出台政策,鼓励保险资金投资城市群、都市圈建设。

  9月11日,银保监会发布《组合类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实施细则》《债权投资计划实施细则》和《股权投资计划实施细则》三个细则。目的之一就是拓宽债权投资计划和股权投资计划资金用途,支持包括新型城镇化在内的重大工程建设。

  太平资产党委书记、董事、总经理沙卫在后疫情时期保险资产管理业发展展望,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带来的区域和都市圈布局机会,重点探索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及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领域的投资机会。

  此前,平安旗下的资管计划通过华夏幸福,投资了京津冀、长三角的两大都市圈的两个PPP项目——河北省廊坊市固安高新区综合开发PPP项目和南京市溧水区产业新城PPP项目。

  今年,平安旗下的平安人寿和平安养老,又通过九通基业投资了环沪、环杭的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产业新城PPP项目、武汉新洲国际航天产业基地PPP项目以及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潭产业新城PPP项目。

  2019年6月,中国人寿(601628,股吧)通过信托计划向武汉地产发放信托贷款,用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武汉棚户区改造项目。

  一方面是险资急切想进入城市群投资,但另一方面,针对城市群开发、建设的优质投资项目,却并不多。

  在险资此前投资的城市群项目中,很多是城市更新、棚户区改造等房地产开发类型;或者是桥梁、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但这些投资的标的,均只是能中短期的投资类型,不太可能分享到城市群通过产业集聚,产业链重塑,实现长期红利。

  在这个背景下,华夏幸福的产业新城PPP就为保险资本撬动都市圈的万亿红利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工具。

  根据华夏幸福2020年半年报披露,产业新城业务模式为开发性 PPP 模式。开发性 PPP 模式是以实现区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政府和社会资本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提供以产业开发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运营等综合开发服务,社会资本承担主要投资、建设、运营管理责任,投资回报与绩效挂钩的创新性 PPP 模式。

  特点是以持续不断打造城市魅力和吸引力为核心的“长期运营”。开发性 PPP 从开始投入到最终协议的履行完毕,整个过程当中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都一直是企业在运营,企业承担了风险的同时也获得相应的长期的回报。

  PPP的长期投资、长期获得稳定回报的特点,和险资尤其是人寿险的长期投入并追求长期收益的特点高度匹配,由此吸引了大量的资本。

  也许是很早就看到了这一前景,早在2年前的2018年,中国平安(601318)先后两次入股华夏幸福,花费的资金总金额接近180亿元,成为后者的战略投资者。

  根据半年报披露,华夏幸福截至今年上半年,已经完成了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城市群“3+3+N”的战略格局,包括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合肥、广州、深圳在内的核心城市都市圈都有华夏幸福的产业新城开发项目。

  对于想在新型城镇化中,分走城市群、都市圈建设万亿红利的资本而言,华夏幸福未来将是他们投资绕不开的一个重要平台。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平安在入股华夏幸福之后,一直被投资者赞为“聪明”的原因。

(责任编辑:冉笑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合作供稿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