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21日电 述评: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写在习近平主席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5周年之际
新华社记者
又至联合国“大年”。习近平主席应邀以视频方式出席联合国成立75周年系列高级别会议,同各国领导人“云端”共商世界和平与发展大计。
特殊的年份,特殊的聚会。回望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纽约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全面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一系列促和平、谋发展的倡议举措,在联合国史上留下深刻的中国印记。
5年来,全球挑战此起彼伏,世界变局加速演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紧随时代脉动不断丰富发展,历经时间考验、更加深入人心。
面对自我优先、自私自利对国际合作的挑战,面对“退群”“毁约”、单边制裁对国际法治的破坏,中国展现担当,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积极搭建对话协商、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脚踏实地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以远见见未见,彰显思想魅力
今年3月,在全球抗疫的艰难时刻,埃及《金字塔报》刊登了一篇题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章。文章写道,世界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危机,恐慌情绪在不断蔓延,这推动人们更加深入地思考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疫情暴发之前就反复提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增量风险与存量难题彼此交织,世纪灾疫与百年变局相互叠加,当下无疑是人类历史一段艰难时期。“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以一种特殊形式告诫世人,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让世人更深刻体会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想力量与时代价值。
通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并从中发现“关于世界发展新观点”的吉尔吉斯斯坦总统热恩别科夫,在疫情期间的通话中这样告诉习近平主席:这次疫情再次凸显了践行您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紧迫性、现实性、时代性。
“新冠病毒的迅速蔓延,正让全世界人民深刻认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现实意义。”这是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库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在我们这个动荡的时代,远见至关重要。所有国家都应该认识到人类的共同命运。”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2015年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发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倡议。
回望过去5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项宏大事业,如生命之树,汲取时代土壤的滋养,在世界各地扎根生长,日益枝繁叶茂。
从共同打造好中拉命运共同体之船、推动建设中阿利益和命运共同体、打造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到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打造核安全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从签署构建中柬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行动计划,到启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倡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5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理念和实践两个维度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不断拓展,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不同于“西方中心论”的旧视角、零和博弈的旧思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承继“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中国传统理想,为世界各国人民打开了一个实现公平正义、共赢共享的新天地。从载入联合国多项决议到写入双多边合作文件,从列入国际论坛重要议题到成为各国学者研究课题……5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彰显出巨大的感召力。
在巴基斯坦总统阿里夫·阿尔维看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刻诠释了合作、和平与发展的真谛,反映了世界人民的普遍诉求。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则感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向“创造所有人幸福生活的人类共同理想”。
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曾现场听取习主席在出席第70届联大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忆及当时场景,他感慨道:“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对此完全支持。这难道不正是我们应当致力于建设的世界吗?”
为全球求进步,再塑时代动力
自人类社会进入“世界历史”以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便成为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命题。康德的“永久和平论”、威尔逊的“理想主义”……不同的时代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方案。
迈过21世纪的门槛,世界展开新的图景。发展进步的中国,对这一“世界之问”将如何作答?
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5年前,站在“世界政治中心”纽约联合国总部大会厅,习近平主席清晰擘画了“五位一体”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布局、总路径,就“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给出了中国方案。2017年1月,在多边主义大舞台日内瓦万国宫,习近平主席又进一步提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的主张。
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5个维度完整呈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
——5年来,中国与世界并肩同行,走出了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从中东到非洲,从欧洲到拉美;从二十国集团峰会到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从上合峰会到金砖会晤……以元首外交为主线,中国在国际和区域层面密织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哈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瑞创新战略伙伴关系等一系列双边关系定位令人耳目一新,中非合作论坛、中拉论坛、中阿合作论坛、“金砖+”等各种多边合作形式拓展共赢空间……世界大舞台,吹起一股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新风。
“无论形势如何变化,中国都将坚持多边主义、支持联合国发挥更大作用。”5年来,习近平主席多次会见联合国主要机构负责人,访问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世界卫生组织总部并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等联合国活动,推动中国同联合国的合作,发出支持联合国事业、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的时代强音。联合国成立75周年纪念活动筹备工作秘书长特别顾问法布里齐奥·霍克希尔德指出,中国是塑造联合国和人类未来极其重要的角色,来自中国的支持与合作至关重要。
——5年来,中国与世界安危共担,为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贡献力量。
“中国为和平而来”。5年前,站在联合国讲台,习近平主席提出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新观念。5年来,秉持新安全观,按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思路,中国成为推动完善全球安全治理的建设性力量。从“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到“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再到共建“健康丝绸之路”、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从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到推动解决朝鲜半岛核、伊朗核、阿富汗、叙利亚等热点问题,再到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反极端主义公约》生效……中国为建设和平世界献策献力。
——5年来,中国与世界各国攥紧“发展”这把钥匙,开创了一条公平、开放、全面、创新的发展之路。
联合国发展峰会、南南合作圆桌会、全球妇女峰会、联合国气候变化问题领导人工作午餐会……2015年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期间,“发展”是习近平主席“联合国日程”分量最重的部分。
5年来,中国一直扮演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推动者、全球发展事业引领者的关键角色。面对世界经济低迷不振,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开出创新增长、结构性改革的“中国药方”;在经济全球化陷入迷思的时刻,习近平主席来到达沃斯论坛,引领全球化发展的正确方向;为实现共同发展,习近平主席提出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八大行动”等合作倡议;为解决疫情后经济复苏难题,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将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新加坡知名学者马凯硕感言,中国找到了正确道路,勇于加入全球化浪潮,并“在游泳中学会了游泳”。
——5年来,中国与世界美美与共,绘就一幅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融合的动人画卷。
在埃及卢克索神庙,同塞西总统共忆中埃文明交流的源远流长;在法国尼斯海燕别墅,同马克龙总统纵论中国古代先贤和欧洲文艺复兴;在希腊雅典卫城博物馆,同帕夫洛普洛斯总统探讨中国儒家民本思想与古希腊人本主义的共通之处……追随习近平主席的文明交流对话足迹,世界感受到“和而不同、和合共生”的开阔胸襟,体悟到“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和美之谊。
当一些人试图利用所谓“文明冲突论”“种族优越论”在人类大家庭制造偏见与对立,中国坚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中拉文化交流年、中芬冬季运动年、中意文化和旅游年……一项项精彩纷呈的文化交流活动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文化文明的力量。
——5年来,中国与世界共护家园,为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砥砺前行。
“我们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用破坏性方式搞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这些平实而深刻的洞见,不但成为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指引,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指明行动方向。
从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谈判进程,到推动二十国集团发表首份气候变化问题主席声明;从见证中法发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气候变化北京倡议》,到出席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发出共同建设美丽地球家园的倡议……习近平主席同各方沟通立场、协调行动、凝聚共识,为完善全球生态治理发挥引领作用。西方最早提出“绿色GDP”概念的学者之一、美国国家人文科学院院士小约翰·柯布如是评价:“中国给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希望之光。”
以笃行行担当,展现行动魄力
2020年世界经济预计将下滑5.2%;全球货物贸易预计下滑13%至32%;全球面临严重粮食危机的人口可能增至2.65亿;全球1亿人可能重新陷入极端贫困……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一组组来自权威机构的数据,不断预告着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在国际机构和经济学家发出悲观预测之际,中国已在用行动为世界注入力量和信心。9月4日,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率先复工复产的中国敞开大门,为国际社会搭建当下最稀缺的交流平台,创造当下最珍贵的合作机遇。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但是行动的方向,更是行动的力量。
这是重信守诺的大国品格。组建8000人规模维和待命部队和300人规模常备维和警队,成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成立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向联合国妇女署捐款1000万美元……5年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合作倡议一一落地,为世界和平发展事业注入强大动力。援建非洲24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惠及50余万当地民众;举办100多期减贫培训班,为116个发展中国家培养减贫专业人才……谱写人类历史上“最成功脱贫故事”的中国,既努力让自己的百姓过上好日子,也愿帮助更多发展中国家的人民过上好日子。
这是垂范先行的大国风范。从成为联合国会费和维和摊款第二大出资国,到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士兵最多;从率先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到提前完成2020年气候行动目标;从承诺本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到率先提出《全球数据安全倡议》……维护和平发展、应对全球挑战,中国主动作为、扎实行动。
这是逆风而行的大国气魄。多次削减关税、为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瘦身”、出台《外商投资法》,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取得重大突破、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加快中欧投资协定和中日韩自贸区谈判……面对外部环境的逆风逆水,中国勇开顶风船,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同举办中法全球治理论坛,联合举行中国、法国、联合国气候变化问题会议,协调发表《金砖国家关于多边贸易体制和世贸组织改革的联合声明》,推动联合国大会通过新冠肺炎疫情决议并写入“以人为本”理念……当国际合作遭受阻滞,中国联动各方、形成合力,坚定捍卫多边主义。
站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的特殊历史节点,习近平主席2020新年贺词中的一段话在耳畔回响:“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汹涌。我们不惧风雨,也不畏险阻。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点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之光,不惧风雨,不畏险阻。在人类前途命运面临重要抉择的关键时刻,中国站在并将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记者:郝薇薇、商婧、曹筱凡、黄尹甲子、陈杉、王雅晨、金正、党琦、王建刚、陈俊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合作供稿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