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如期而至。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深圳是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引擎。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推动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促进人员、货物等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
“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步伐正持续加快。10月12日,广州地铁就粤港澳大湾区线网优化客流预测专题研究项目进行公开招标。其中,22号线的表述格外引人注目。除了已公布的18号线南延至中山珠海、28号线东延至东莞之外,22号线将规划为跨市快线,延至东莞,并与深圳衔接。换言之,广州地铁22号线将成为广州和深圳两大都市圈实现“牵手”的第一条地铁。
广州、深圳地铁交汇,不仅是两座超级大都市“手拉手”,更将推动两个“顶流”都市圈加速共振。如今,“轨道上的大湾区”的宏伟蓝图正在成为现实,湾区内相邻城市互联、行政区域边界模糊化的新趋势愈发显著。
历经多年发展,如今的大湾区轨道交通已形成“高铁+城际+地铁”近3300公里的规模。在广州地铁集团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欧阳长城看来,基于大湾区既有国铁、城际、地铁的三级线网结构,未来将出现“城际向下、地铁向上”和“相邻城市互联”的新发展趋势,最终实现大湾区轨道交通技术与管理的跨界融合、资源整合。
从“商旅出行”到“区域通勤”
“深圳机场(000089,股吧)一定要深圳使用吗?广州火车站必须是广州才能用吗?” 10月13日,2020小蛮腰科技大会在广州举行。当日下午举办的“红联共建·智聚湾区——智慧湾区轨道交通的发展与思考”平行论坛上,广州地铁集团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欧阳长城抛出这一问题。
广州地铁集团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欧阳长城 主办方供图
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逻辑,正在打破过往以行政边界区划为划分的模式。2019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到2022年,都市圈同城化取得明显进展,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大幅提高,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基本消除,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更加完善。在欧阳长城看来,对比世界其他湾区,粤港澳大湾区与广东都市圈规划双重叠加,将推动广州、深圳两大都市圈快速发展,进而带动形成世界首个“双核驱动型”的湾区经济区。
新的区域发展思路之下,交通需求亦产生了深层次变化,“轨道上的都市圈”被反复提及。佳都科技(600728,股吧)高级副总裁刘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布局合理、衔接顺畅、高效运作、互联互通的轨道交通体系,正是大湾区打造一小时生活圈和世界级城市群的最佳实践。“无论是宏观战略还是货币政策,各级政府都对于大湾区轨道交通发展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支持,新基建热潮也为湾区轨道交通不断赋能。”
这一点上,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极具代表性,两地都曾提出打造“一小时通勤”。以广州都市圈为例,未来将新增时速160公里以上速度等级的快线网络,并构建形成以广州为中心、辐射周边6市的1小时轨道经济和生活通勤圈。预计到2035年,广州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总里程突破2000公里,约为目前的4倍。
除了广州、深圳都市圈内的“一小时通勤”,一个更崭新的特点是广深两大都市圈之间的“一小时通达”。欧阳长城强调,如今的大湾区轨道交通,正在从“重要节点间的商旅出行功能”向“区域通勤功能”快速升级和转变。
如今,广州正在加快行动。记者根据现有规划统计发现,广州已有5条高速轨道拟向周边城市延伸。17号线、18号线、22号线、28号线以及37号线作为市域内的高速轨道,同时又向广州周边的邻近城市延伸。这五条线路,都将成为广州都市圈的重要轨道交通线路。前文提及的22号广深“牵手线”,更将都市圈和都市圈之间的联结推上崭新高度。
呼吁湾区整体视野
“国铁系统、城铁系统、地铁系统是以往连接城市之间的三种主要铁路系统。” 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袁奇峰的眼中,大湾区正在打破三个系统的边界。
然而,实现系统连通并非易事。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穗港澳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张光南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基础设施的连通既包括区域空间的连通,比如城市和城市之间如何连接。同时也涉及到各项交通基础设施之间的连通,比如说轨道交通和城市公共交通的连接,和空港的连接等等。而目前,基础设施之间尚存衔接不畅的问题。
实际上,为打破壁垒、实现湾区轨道一体化,广州地铁自去年开始就在畅想城际轨道交通“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欧阳长城对此的理解是,区域与线网之间要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区域重要枢纽也要实现同质化服务。
但这引发了一个问题,即跨“行政区域边界”和“技术等级边界”的双重融合。欧阳长城告诉21记者,具体而言,首先是跨层级融合不足,如城际和地铁的融合。其次是跨区域整合不足,目前广佛已实现轨道交通规划协同,但与周边其他城市的整合还有待加强。另外,多种制式并存,还存在设施资源统筹、共享不足的问题等。
“要想实现一体化融合发展,未来城际发展要向下,地铁发展要向上,既要打破行政界限,也要打破城际和地铁的技术界限。”欧阳长城强调道。
为此他建议,技术层面上,需要搭建大湾区“城际+地铁”线网互联互通技术标准体系,推动城际网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融合和公交化运营。管理层面上,可借鉴欧洲国家铁路互联互通的经验,创新跨城市、跨层级轨道交通管理机制,突破各项机制障碍。比如,成立大湾区轨道交通专业技术管理机构,负责大湾区规划、大湾区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技术标准体系的建立。再如,依托政府管理机构,成立大湾区轨道交通企业联盟。
更为重要的是,从根本上树立大湾区整体视野,用“一张网”统筹全局。“依托国铁规划、大湾区城际铁路规划和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突破行政边界限制,统筹构建起大湾区区域快线网络规划。” 欧阳长城如此展望。
(作者:刘美琳 编辑:周上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