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时代看江门:珠西新增长极与江海新门户呼之欲出,积极融入广深都市圈

2020-10-22 08:58:57 21世纪经济报道 

  “对比大湾区其他城市,江门的基础条件并不突出。”提及江门当前的发展现状,江门市商务局办公室主任胡孟军直言不讳。

  但他也认为,近年来通过不断修炼内功、强化软硬联通,江门在承接珠三角核心城市产业外溢上初见成效。“尤其是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加快,江门的后发优势进一步凸显。”

  诚如胡孟军所言,2019年至2020年6月,江门承接粤港澳大湾区投资超1亿元项目130个,涉及投资额超800亿元。其中,深圳、广州投资金额分别超过200亿元与180亿元。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江门在大湾区城市中土地开发强度低、资源要素禀赋优良,正日益成为各类资本青睐的投资洼地和价值高地。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背景下,江门被赋予“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的新定位新使命。

  补短板抢抓“双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

  作为珠三角重要的贸易中心和产业基地,江门拥有23个国家级产业基地,2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产业门类齐全且基础良好,装备制造、电子元器件、五金和轻工食品等产业优势明显。

  上世纪80年代,江门还一度是珠江西岸的经济标兵,引领开放之先,GDP紧随广州之后,排名广东省第二。

  但近年来,江门的“声量”在逐渐缩小,不仅经济总量被其他兄弟城市超过,外贸优势也深受外部环境影响。

  在海关总署发布的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排行榜中,江门由2016年的第33名下滑至2019年的第54名,与深圳、广州、东莞等排名前五的标兵差距也越拉越大。

  “我们在对外招商过程中发现,江门在企业那里的知名度不高。”胡孟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很多企业甚至不清楚江门在珠三角中的具体位置,招商团队曾深受其扰。

  江门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陈小曼也坦言,江门经济规模偏小,产业层次整体不高,导致竞争力不强,经济发展水平在珠三角中相对落后。

  “江门在湾区城市中的知名度较低,与江门的交通区位因素也有一定关系,亟需补齐与大湾区内部城市的互联互通短板。”陈小曼说。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江门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与港澳合作建设大广海湾经济区、加快银湖湾滨海地区开发、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推进“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建设,打造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具有竞争力的重要节点城市。

  江门为此提出加速补短板,通过抢抓“双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强与大湾区中心城市的产业对接,不断完善产业承接平台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承接大湾区中心城市产业溢出,搭上湾区建设的快车。

  陈小曼提出,接下来江门将谋划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平台项目。例如,加快深江铁路江门段、珠肇高铁江门至珠三角枢纽机场段、黄茅海跨海通道、江门港广海湾港区等项目建设;推动传统基础设施与5G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深度融合、同步建设,推动智能传感器、AI机器人、巡检无人机等新技术、新产品在交通、能源、物流网络中的规模化应用,做大做实新型基础设施规模;还要提升园区平台发展水平,从市级层面统筹开展银湖湾滨海新区、广海湾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优先解决阻碍新区建设的体制机制问题,加大对新区的政策、资金和项目建设支持力度。

  “围绕高速公路‘五横五纵二联’格局构建新产业平台,我们近期重点优化江门大道沿线产业布局,依托中开高速等重大通道布局与深圳合作共建的产业园区。”陈小曼说。

  提升“侨动力”,念好“交通经”

  素有中国第一侨乡美誉的江门,自然要在“侨”字上下足功夫。江门拥有400多万五邑籍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分布在全球107个国家和地区,有海内外“两个江门”的人缘优势。

  “在香港700多万常住居民中有五邑籍乡亲约135万人,在60多万澳门常住居民中有五邑籍乡亲约20万人,这为江港澳三地的交流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陈小曼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有众多华侨华人做保障,有助于江门引导港澳资源回归,通过“侨”动力提升创新动能。

  江门在境外设立了24个境外商务交流处,进一步拓宽对外资的招商引资渠道。以中国(江门)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江门大广海湾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为契机,为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提供新的支撑平台。

  今年上半年,江门创造了实际吸收外资增速珠三角排名第一的好成绩,引进了法国电力国际、英国BP、松下电子部品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维达、李锦记、亚太森博等一批知名外资企业发展壮大。

  日前,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已进入初步验收阶段,“枢纽经济”将成为推动江门经济发展的新抓手。

  江门站一旦通车,将成为江湛铁路、深江铁路、广佛江珠城际、广珠铁路、广珠城际、江恩城际、珠肇高铁、南深高铁等多条轨道交通以及江门城市轨道交通线的交汇站,江门将纳入广深等中心城市的半小时都市圈,人才、资源、信息将加速交流和融合,筑牢江门与广州、深圳、佛山等城市的“朋友圈”。

  江门市域面积9504平方千米,约占珠三角的四分之一,土地开发强度仅12.5%左右,发展空间广阔,腹地纵深广阔,土地承载能力优势明显,可利用建设用地空间大。

  为了积极承接大湾区中心城市产业外溢,江门在打造大广海湾经济区、银湖湾滨海新区、大湾区高质量农业合作发展平台、江门人才岛、五大万亩园区等重大平台上不断发力。

  路通财通。可以预想的是,随着交通系统的进一步完善,江门也吸引越来越多的湾区企业落地。

  “围绕‘广深总部+江门基地’‘广深研发+江门转化’等产业合作体系建设,江门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陈小曼说。

  大招商底气何在?

  今年9月,江门市对外印发了《江门市稳投资若干工作措施(2020~2022年)》(下称《措施》)。《措施》提出,未来3年江门力争招商引资额超3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突破6600亿元。

  这意味着,江门平均每年仅在招商引资上就要承担超过1000亿元的任务金额。江门如此大招商的底气何在?

  胡孟军认为,底气来自于疫情期间江门仍能在招商引资工作上取得不断增长的成绩。

  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江门洽谈引进超亿元项目投资额882.4亿元,增长12.7%,其中超10亿元项目投资额623.2亿元,增长19.2%;超20亿元投资额469.7亿元,增长10.6%。

  疫情期间,江门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通过网络招商、视频招商、线上推介、网上签约等招商活动,变“面对面招商”为“屏对屏招商”,实现疫情期间招商不断线、引资不停步。

  当前,江门围绕新兴产业、文旅产业,以全球500强、央企、中国制造500强、行业龙头企业及科创型、快速成长型企业为重点招商对象,积极开展了大招商。

  除此之外,江门还不断加速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动工。为此,江门专门成立了重点项目工作专班,对全市投资10亿元以上制造业重点项目跟踪服务;还制定《江门市商务局关于鼓励产业项目加快开工建设的扶持措施》,对今年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并在上半年开工建设的,给予一次性奖励,推动成熟项目尽快开工。

  今年前三季度共推动273个项目动工投产,投资额1261.23亿元,其中,动工项目214个,投资额1135.05亿元;投产项目59个,投资额126.18亿元。

  陈小曼也提出,江门也在积极推动补链延链强链工作。

  一方面摸清江门产业发展现状、基础、优势和短板,通过自建或者跨区域合作等方式,重点关注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产业链和供应链中间的薄弱环节,增强产业发展韧性提升抗风险能力。

  一方面围绕骨干企业延伸上下游,培育引导大长江、无限极、嘉宝莉等龙头企业从原来的加工制造逐步向研发设计、销售运维等方向发展,将单个企业培养成为全产业链企业。

  江门还提出,要加强与珠海、中山等周边地市协同发展,共建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深化与港澳地区合作,充分借鉴复制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做法,争取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新的增长极。

  通过不断修炼内功、强化软硬联通,作为湾区后起之秀,一幅“新江门”的发展版图正在徐徐展开。

  (作者:唐唯珂,李振 编辑:李博)

(责任编辑:赵艳萍 HF094)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