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影《一点就到家》就将“回乡创业”和“扶贫脱贫”这些焦点话题搬上了大荧幕,引发了大众的广泛热议。
电影主要讲述了三个主人公回乡创业,立志要用所学到的知识帮助家乡脱贫致富,在经历了无数次挫折与坎坷之后,终于为家乡寻找到了一条成功的致富道路的故事。
电影《一点就到家》
然而,电影终归是艺术创作。现实中,有许许多多面临同样困境的村落,因为没有合适的机遇,根本无法让大山以外的人关注到它们。
据调查显示,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人们返乡创业的意向大幅增加,截止目前为止,已有1700万人选择回乡创业。像广西百色的“芒果之乡”、新疆哈密的“瓜果圣地”、四川凉山的“红椒产区”……这些拥有丰富资源的原产地更是吸引了一大批年轻创业者归来。
然而,因为匮乏的人力、物力,落后的网络、交通基础设施,创业者在创业初期往往就面临了重重阻碍,最后打消了念头。
如何解决年轻创业者返乡创业的阻碍,让家乡的“美好”走出大山,帮助家乡脱贫致富?这成为了“脱贫最后一公里”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让青年人回村扎得下根
在“十三五”时期,我国已有超过5000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了绝对贫困,截止2019年底,农村贫困率已由10.2%降至0.6%。
脱贫事业卓有成效,但核心问题也一直存在:如何挖掘贫困村自身优势,创造出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尤其在城乡发展存在着巨大鸿沟的情况下,如何运用现代技术,将大山里原汁原味、天然健康的农副产品推向市场?
来自佛坪的归乡创业青年潘峰,用自己的双腿丈量了这条道路的可行性。
2016年,在他乡摸爬滚打了五年的潘峰,终于决定回到家乡再创业。在他看来,回到佛坪让他“飘忽”的心更加安定下来,但光有家乡情怀还不够,他必须得找到吃饭的家伙。
由于地势原因,佛坪山多田少,交通不便,再加上农业基础薄弱,曾经一度被列入国家级贫困县。家乡停滞不前的发展现状让潘峰不由心灼,但幸运的是,通过调查,他发现了未来佛坪发展的新势能——蜂蜜。
王安石曾言:“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往往这样的地方多生有珍宝。
佛坪为秦岭怀抱,森林覆盖率高达90.3%,有“天然氧吧”之称。在如此荫翳蔽日的环境下,佛坪不仅成为了国宝熊猫的栖息地之一,更孕育了100余种大宗蜜源,被人们亲切的称为“蜜境之地”。
而潘峰更是人如其名,在做好前期的创业规划之后,花费了近半年时间,踏遍了秦岭的每一处角落。
从海拔1400米的山路攀峰至3000米的山头,潘峰调查了家乡内近150户蜂农及产蜜现状。这些充足的调查坚定了潘峰发展佛坪蜂蜜养殖产业的决心,但是调查并没有用处,潘峰的创业还需要技术和资金的支持。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让乡村的每份产业都落地成果
功夫不负有心人,潘峰与佛坪找到了他们的致富“贵人”。
时值中国平安(601318)发展“三村工程”,深入到各地贫困乡村进行精准产业扶贫。
中国平安除了在各地初步建立起“金融+产业”的扶贫机制,还实施培训乡村致富带头人、打造一村一品、搭建产销平台,帮助农产品(000061,股吧)销售等举措,为产业打造真正的“造血式”帮扶。
在当地政府的牵线下,中国平安联络到了正迷茫于资金筹备的潘峰,不仅为他的特色蜂蜜产业提供了免利息、免担保的创业资金支持,还与潘峰创立的企业一起,为佛坪当地的蜂农贫困户提供全面的蜂蜜养殖技术专业指导,改变了原先农户“不懂如何养殖蜜蜂、出蜜量极低”的局面。
为了保证蜂蜜出货量,解决蜂蜜产销脱节的问题,中国平安依托多方电商售卖平台,以网络平台销售、电商带货的方式提升了农业蜂蜜的城乡供需平衡,让潘峰家乡的宝藏走出了大山。
如今,潘峰所创立的国宝岭公司已获得陕西315零投诉企业、汉中市先进企业、汉中市产业龙头企业、产业扶贫认证企业等殊荣,累计带动、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200余户,为蜂蜜产品制订27项生产标准,生产基地还获得国家GAP+认证,产品远走日本及澳洲。
潘峰只是受到中国平安关怀的万千“乡村的守望者”中的一个。
在当今数字时代,中国平安深知扶贫不能够只拨款、不帮扶。
唯有依靠现有的乡村资源,再整合其他的互联网和商业资源,才能为贫困乡镇的村民打造出一套产业扶贫新模式,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而这样的模式,也正是中国平安通过长期的扶贫事业实战累积出来的。
逐步地,通过结合佛坪“生态立县、林药兴县、旅游强县”的三大战略,中国平安也在当地打出多重组合拳,深度推动其“一旅二养三药”特色脱贫产业,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并鼓励村民参与到整个扶贫产业的发展,激发乡村脱贫内生动力,变“输血”为“造血”,从而实现真脱贫。
10月26日,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主办、中国平安承办的“村暖花开”互联网扶贫行动又一次来到了佛坪。
这次,他们选择了使用镜头语言和互联网技术将“中国熊猫第一县”的独特面貌传递给了更多人,通过借助互联网手段,为佛坪的自然资源、生态资源、产业资源吸引了一大批“新客源”。
在佛坪县政府大楼,中国平安为解决后扶贫时期、小康社会道路上已脱贫人口易返贫等问题,平安产险为当地80户贫困户赠送了“民生保”产品。
该产险有助于帮助贫困农户化解农产品市场价格下跌导致农户销售收益减少、生活必需品物价上涨导致农户生活成本增加、农作物遭受重大自然灾害减产导致收入损失等三大类风险,让贫困农户“脱帽”后不再“戴帽”。
而在中国平安举办的“返乡创业年轻人扶贫农产品带货直播”中,更多的网民也开始了解到佛坪这片富有魅力、物产丰饶的土地。
秦岭神蜜、佛坪干香菇、紫晶枣等当地特产在中国平安的志愿者与当地创业年轻人的推荐下顺利实现了“C位出道”。
在扶贫治理建设中,中国平安将眼光放在了为贫困地区打造扶贫产业闭环上,不仅精准扶贫发展特色产业,更带领“新农村”里的“新农人”在一条新潮的脱贫道路上充分发展“新农村互联网经济”。
这种扶贫治理建设模式,不仅仅是对贫困地区的产业扶贫,更是一场城乡之间互相连接的创新扶贫。
脱贫奔小康路上的宝贵经验
在公益扶贫的道路上,中国平安始终在复盘和思索,到底要做到什么程度才能算是圆满?是一串串耀眼的数字指标?是项目落成后的村落美景?亦或是村民们口中真挚的感谢之词?
其实,这些都是证明扶贫成果的指标之一,但它们都不是最终目的。
思来想去,中国平安最终还是决定从村民与村落的角度出发,厘清村民与村落们的真实需求,对症下药,进行资源嫁接。
通过长期的调查,中国平安认识到乡村脱贫离不开“精准扶贫”,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重要抓手。
自2018年启动“三村工程”以来,中国平安开启产业扶贫新模式。至2020年,中国平安已在全国21个省或自治区落地产业扶贫,累计提供资金265.96亿元,惠及贫困人口73余万,直接带动人均增收2500元。
而中国平安凭借着特有的“科技+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贫困村不仅能够不断利用自己的独特优势和外部市场沟通,打响名号,还能养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家门口就能成功“脱贫”,游子乡愁再也不用愁。
几年来,中国平安已经做了无数次的探索和创新:在大凉山,中国平安用金融力量扶植近万亩橄榄油出产地,为静谧的大山深处带进了一丝脱贫的火热;在中宁,中国平安围绕枸杞串起城乡农商产业链;在日喀则,中国平安以电商带火耗牛肉,在这片古老的农牧土地上散播了崭新的商业希望。
中华大地上,一座座扶贫地标不仅见证了千万贫困乡镇走向幸福生活的初心,也见证了中国平安以家国情怀造就故土的用心。而伴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的发展,扶贫事业将会变得更加细分化,身处时代潮流中的我们,该如何迎接下一轮的挑战?
在扶贫战役攻坚之年,中国平安已经做出了表率。
从精准脱贫到乡村振兴,这场历经几十载的扶贫之战被中国平安掰开了、揉碎了,它不是居在高处看安危,而是实地考察寻民需;它不是一刀切式的砍下扶贫大难题,而是从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几大助贫难点齐头并进,在决战“最后一公里”的道路上为扶贫事业扛上了大旗;它不是依照旧年陈规只是按部就班地发放扶贫资金,而是通过现代互联网技术这一道未来之光,照耀在数片即将复苏的土地上。
未来,互联网也将改变更多贫困乡村的命运,让那些被忽视的文化能够更好地传承、发展下去,给大山里隐藏的商机一个走上舞台的机会。
而中国平安,或许就是守望在乡野间的人们,走向理想之路的指南针。
来源:南风窗微信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tJpxSr8XikZkDVLyuQPtIg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合作供稿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