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3日新媒体专电 西班牙《世界报》网站10月24日发表题为《当博物馆割舍藏品以求生存》的报道称,疫情导致政府债台高筑,博物馆也未能幸免,一些私人经营的美术馆甚至采取了一种合法但令人不解的做法:处理藏品以确保生存。全文摘编如下:
10月15日,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在佳士得拍卖行拍卖了12件藏品,其中包括老卢卡斯·克拉纳赫、卡米耶·柯罗和居斯塔夫·库尔贝的画作。
布鲁克林博物馆这次的拍卖不是为了购买新藏品,而是为了熬过疫情正在造成的冲击。来自游客的收入下降,艺术赞助人的资助降至最低限度,而建筑和藏品的维护费用更是让债务飙升。
美国艺术博物馆馆长协会商定,到2022年前,允许美术馆在受到监督的前提下将出售藏品作为收入来源,而这样做不是为了改善资金状况,而是为了保障博物馆的生存。
布鲁克林博物馆是首家采用这种原则上有效期只有两年的融资方案的博物馆。但是,如果经济比预期更晚出现复苏迹象的话,那将发生什么?如何才能维持以售求存的策略?而在拍卖市场这个供给日益饱和、需求日益萎缩的市场中,如何做到这一点?
一些藏品的命运将引发辩论。其中许多作品将最终落入私人手中,这与博物馆和艺术保护机构作为集体遗产的初衷背道而驰。
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馆长米格尔·法洛米尔解释说:“这个问题不会直接影响到我们这些西班牙公共机构。但它仍会是一个敏感的工具。我认为,这些中心本就可以节省很多开支,而不必采取割舍藏品的做法。从长远来看,销售所得并不能带来太多的积蓄。这些权宜之计造成的后果是无法弥补的。”
法洛米尔说:“一些世界经济强国,如美国和英国的博物馆,居然不得不采取这些做法来确保生存,这令人难以置信。我认为,在一些具体情况下,有必要追究管理者和执政者在这些问题上的责任。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由我们来处理,尤其是在可能做出真正危险决策的紧急时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合作供稿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