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客户端11月10日电(魏薇)10日,2020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发布会在“第十五届21世纪亚洲金融年会”上举行。报告称,2020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为6.23,相较于2019年的6.15略有回升。据了解,退休准备指数的取值在0-10之间,数值越大表明退休准备越充分,其中8-10为高准备指数,6-7.9为中等准备指数,6以下为低准备指数。
2020中国居民退休生活信心保持高位
《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是由同方全球人寿联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和风险管理研究中心调研撰写。该指数的构成包含了6个因素,分别是退休责任意识、财务规划认知水平、财务问题理解能力、退休计划完善度、退休储蓄充分度以及取得期望收入的信心。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秉正表示,今年指数回升主要由于“退休准备充分度”以及“退休计划完善度”方面较去年有大幅提升,但在“财务规划认知水平”方面有下滑趋势。
报告称,中国居民对于退休生活的愿景总体乐观,信心保持高位。具体而言,居民对退休生活的联想整体乐观,其中未退休居民对未来的愿景较为保守,已退休居民在享受良好退休生活的同时,自身健康或成更大忧患。
“居民更加注重退休后的自我满足,继续工作意愿不高;相较而言,年长者更倾向于自我享受,年轻人的选择更加多样,中、高收入群体退休后继续工作意愿更强。”报告指出。
报告显示,退休居民财务自主能力强,对财务方面担忧较少,对自身健康和心理感受担忧较多;居民预期的退休年龄受国家法律规定影响,预期的退休准备时间延长,年轻一代退休准备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此外,居民对后代未来退休生活的预期保持乐观,也更加自信。
陈秉正进一步指出,具体而言,女性受访者的退休准备指数超过男性,指数在性别上的差异不再固化。全国各地区退休准备指数之间的差异增大,整体上经济发达地区及经济增速较快的地区居民退休准备指数仍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在家庭特征中,拥有两个子女的受访者有较高的退休准备指数,可见稳定的家庭关系和未来子女的赡养能力是影响人们退休准备的重要因素。
支持延长退休年龄的受访者比例提高
报告显示,中国居民倾向于对发展第一支柱有更高的认同度,而对于发展第三支柱的认同度仍然不足,养老保障三支柱的平衡发展离不开居民观念的进一步转变。
陈秉正表示,具体来说,近五年,支持延长退休年龄的受访者比例明显提高,报告显示支持延迟退休年龄的比例从2016年的63%增加到2020年的79%,年长者、教育水平高、职级较高、收入较高的群体、对于延迟退休的态度更为积极,单一年龄标准的退休制度很难适合所有人的意愿,延迟退休在年龄的规定上应具有一定弹性。政府可以适时推出渐进式的延长退休政策。
报告建议,在退休规划上,从企业角度,可以为员工提供多种形式的福利、技能培训及退休帮助,但仍有必要在为员工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退休准备财务建议、更灵活的退休方案等方面进一步努力。
陈秉正特别指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和全球大流行更凸显了制定后备计划、为生活中不可预见的事件做好准备的重要性。个人退休准备计划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保险、应急现金储蓄等,但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应在退休前后为维持财务状况稳定发挥关键作用。
未来退休压力逐渐显现在当下青壮年群体
报告显示,青年人对未来退休生活愿景相对保守,信心有所不足,其中80后相较于70后与90后更为乐观。
究其原因,首先是当代青年人对美好生活的标准提高,满足物质生活的经济压力增大。其次,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导致青年人对社会保障体系信心不足。此外,由于青年人距离退休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未来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也导致青年人更加保守地预期自己的退休生活。现实中,国内大多年轻人也的确存在着职业规划不清晰、自身定位不准确的问题,而职业规划将直接影响养老和退休规划。
对此,陈秉正提出三点建议:一是青年人应当尽早明确职业规划与发展路线,结合时代背景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找准自身的定位,对个人的未来与退休生活产生理性的预期;二是青年人应当不断地提升自身金融素养以及对财务规划的认识,尽早为自身养老与退休计划做好准备;三是青年人应当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为国家改善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升社会保障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