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高歌、宋笛、杜涛、王雅洁 11月15日,历时8年之久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RCEP现有15个成员国,包括东盟10国与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总人口、经济体量、贸易总额均占全球总量约30%。
当日,商务部官网发布了商务部国际司负责人对该协议的解读,解读中称RCEP是一个现代、全面、高质量、互惠的大型区域自贸协定。RCEP协定由序言、20个章节(包括:初始条款和一般定义、货物贸易、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和贸易便利化、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贸易救济、服务贸易、自然人临时流动、投资、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竞争、中小企业、经济技术合作、政府采购、一般条款和例外、机构条款、争端解决、最终条款章节)、4个市场准入承诺表附件(包括:关税承诺表、服务具体承诺表、投资保留及不符措施承诺表、自然人临时流动具体承诺表)组成。
该解读认为RCEP是区域内经贸规则的“整合器”,并实现了高质量和包容性的统一。
RCEP整合了东盟与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多个“10+1”自贸协定以及中、日、韩、澳、新西兰5国之间已有的多对自贸伙伴关系,还在中日和日韩间建立了新的自贸伙伴关系。在包括货物贸易最终零关税产品数整体上将超过90%,服务贸易和投资总体开放水平显著高于原有“10+1”自贸协定,还纳入了高水平的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等现代化议题。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强调了协议签订的特殊时点:一方面2020年中国是唯一取得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另一方面在国内,十四五规划方向已经明确,这意味着RCEP可以把中国疫情后经济恢复的影响力进一步释放到合作组织中,带来一个双赢的局面。
更具包容性的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RCEP由东盟于2012年发起,历经8年、31轮正式谈判,今年以来,RCEP各成员克服新冠疫情带来的巨大困难,全面完成市场准入谈判,并完成1.4万多页文本法律审核工作,最终在本次领导人会议期间如期签署协定。这是东亚经济一体化建设近20年来最重要的成果。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接受经济观察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前在RCEP谈判中,与东盟已分别签署自贸协定的16个国家根据自愿原则加入,不加入则不勉强,因此从最终的结果看,印度由于担心开放市场后给本国市场带来的压力过大,且一直以来对多边或区域合作持较为保守的态度,因此目前REEP是“10+5”的格局。即便如此,无论是GDP还是人口,它都是目前世界规模最大的自贸区。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9年,RCEP的15个成员国总人口达22.7亿,GDP达26万亿美元,出口总额达5.2万亿美元,均占全球总量约30%。RCEP自贸区的建成意味着全球约三分之一的经济体量将形成一体化大市场。RCEP囊括了东亚地区主要国家,将为区域和全球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在张燕生看来,RCEP和美欧主导的美墨加协定、欧日自贸协定等是不一样的,从标准上看,美墨加协定、欧日自贸协定等具有所谓的高标准、排他性以及一步到位的一揽子政策等特征,可以称之为欧美主导的激进的区域化战略。RCEP则不同,标准较为包容,推进的进程较为渐进,强调共享,是开放的地区主义。既能照顾到发达国家如日本、澳大利亚的需求,同时也能兼顾经济欠发达的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东方区域化的特点。可以说RCEP是当今形势下推动全球化前行的一个非常好的合作模式。
商务部国际司负责人士在上述解读中也称,“RCEP实现了高质量和包容性的统一”。
张燕生认为,东亚生产网络、欧美生产网络以及中东和亚非拉部分地区的经济共同构成了国际大三角的分工格局。东亚过去给世界提供制造和劳动力,但是历经新冠肺炎的影响,我相信此后会有需求、供给、服务、资本以及创新东移的大趋势。RCEP过去的订单需求、关键零部件供给、技术、资本、服务等供给主要依靠欧美,可以看到这次大流行的新冠肺炎对“10+5”的打击要远远小于对欧美的情形,中国主张的内循环目的也在于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这就会扩大进口需求,为本地区合作增加新订单。在当前的情况下,相信RCEP成员也会合作扩大本地需求、为本地经济发展创造新订单,这或许会是将要产生的变化之一。
从双循环角度讲,张燕生认为,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打造,实际上可以给RCEP经济体和东亚经济体提供更大规模的本地需求(更多本地订单)、供给(供应链本地化)、创新(科技合作)、服务(生产、生活性服务业)、投资及相关的货币和金融合作,我认为双循环新格局实际上起到锚的作用,提供一个本地区合作发展的内在稳定器机制。
一个现象是,世界创新的核心区域正在逐渐东移。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发布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等亚洲经济体的创新能力正逐年提升。与之相随的是服务的东移。发展服务业、服务贸易也是东亚经济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包括货币和金融合作。
由此,张燕生认为RCEP是为东亚生产网络和东亚生产方式的转型提供了更好的自由贸易环境,在超级全球化倒退的背景下,会出现新型全球化前行的新趋势:继续推动开放地区主义,推动贸易投资增长,其中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和离岸贸易将发展得更快。不同于北美区域经济合作存在保护主义的不确定性,RCEP的模式更为自由、开放、便利、包容、共享。
货物贸易零关税产品数整体上超过90%
为加快区域内货物贸易自由化,降低关税是协议成员国一大共识,也是协议的重要内容。
中国财政部官网披露的信息显示RCEP协定货物贸易自由化成果丰硕。各成员之间关税减让以立即降至零关税、十年内降至零关税的承诺为主,自贸区有望在较短时间内取得重大阶段性建设成果。中国和日本首次达成了双边关税减让安排,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协定有利于推动实现区域内高水平的贸易自由化。
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RCEP不仅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自贸协定,而且是一个全面、现代、高质量和互惠的自贸协定。货物贸易零关税产品数整体上超过90%。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高级顾问孙兴告诉记者,RCEP的正式签署,标志着区域经济合作甚至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表现,也是中国扩大改革开放的表现。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李旭红对经济观察网表示,在开放经济的环境中,货物要自有流动,零关税很重要,成本最低,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从全球开放和贸易自由化的角度来说,尽量的削减关税壁垒,减少关税,能带来区域性发展的优势,同时区域之间经济流动合作的增加,也加强了区域间的优势互补。
“对彼此的市场主体有利,对全球来说也是利好。当前我们主张双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遵循开放合作的态度,这样的背景下,协议签署对全球也带来贡献,”李旭红对经济观察网表示。
财政部官网发布的文章提出,RCEP顺利签署,对增强各国疫后经济恢复、促进长期繁荣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贸易自由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将为区域经贸繁荣带来更大促进。协定的优惠成果直接惠及消费者和行业企业,将为丰富消费市场选择、降低企业贸易成本发挥重要作用。
对中国经济影响几何?
协议的签署将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哪些变化?
张连起认为,对于中国而言,RCEP协议降低了交易成本,会有利于进口,同时又有利于补齐消费短板。“该协定直接惠及消费者和行业企业,将为促进消费升级、降低企业贸易成本发挥重要作用,”张连起表示。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高瑞东认为,RCEP的正式签署,不仅是经济贸易全球化进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而且是中国与东盟和区域伙伴更加紧密合作关系的有力证明。该协定涵盖了拥有22亿人口(占全球将近30%)的市场、26.2万亿美元GDP(占全球约30%)和将近28%的全球贸易(基于2019年数据)。各国通过达成一致的高水平互惠协定,进一步加强域内经济联系和生产要素流动,进一步挖掘各国经济潜力,做大域内整体市场规模,将为疫情后各国经济的复苏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中国而言,面对日益严峻的外部形势,通过RCEP等一系列自由贸易安排,将有效提高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将有力增强中国同东盟和区域伙伴的一体化水平,能够充分地服务于中国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上述商务部国际司负责人认为RCEP将成为新时期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中国与RCEP成员贸易总额约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来自RCEP成员实际投资占我实际吸引外资总额比重超过10%,RCEP一体化大市场的形成将释放巨大的市场潜力。
第二,RCEP将助力中国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RCEP将促进中国各产业更充分地参与市场竞争,提升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
第三,RCEP将显著提升中国自由贸易区网络“含金量”。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RCEP签署后,中国对外签署的自贸协定将达到19个,自贸伙伴将达到26个。
张连起认为,现在国际循环不畅的情况下,进一步发挥国内主体的地位,能带动国内的循环。通过更加多边的合作,能够在集中精力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时,也会给相关国家带来更多经济增长的红利。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