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达证券推测,到2025年我国可降解塑料的需求有望达到130万吨。未来5年,在禁塑令的推动下,我国可降解塑料的需求将大幅增加。国信证券(002736,股吧)也预测,一次性餐具、一次性塑料袋、农用地膜和包装用塑料薄膜四大重点应用领域合计约有1017万吨的潜在需求空间。而中国在生物降解塑料渗透率仅0.62%,千亿级规模似乎就在眼前。 ]
[ 2020年初至今,以工商登记为准,新成立的可回收塑料相关企业近2.5万家,与2019年全年基本持平。 ]
[ 截至今年上半年,以工商登记为准,中国新增可降解材料相关企业255家,同比增长约23%。 ]
新版限塑令启动以来,看似巨大的潜在市场一度激发了国内塑料市场的热情。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至今新成立的可回收塑料相关企业近2.5万家。另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13日,全国已有30个省份出台了实施新版限塑令的措施文件。
“全球各个国家都在进行各种限塑,但我要特别强调,事实上并不是把所有塑料都限了,主要是部分易泄漏到环境的一次性塑料制品。相比塑料制品的总用量,这部分产品的量不大,不要误导,也不要把这个市场过分夸大。”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玉忠近日在“第九届生物基和生物分解材料技术与应用国际研讨会”上表示。
王玉忠认为,我们需要考虑清楚,目前废弃塑料造成的污染,是塑料本身的问题还是我们使用和处置不当造成的问题,如何治理塑料垃圾污染问题才是核心。
机遇
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掀起限塑令的新高潮。新版限塑令指出,到2020年底,我国将率先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到2022年底,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消费量明显减少,替代产品得到推广。
这对中国的塑料领域来讲无疑是一场机遇。
根据信达证券推测,到2025年我国可降解塑料的需求有望达到130万吨。未来5年,在禁塑令的推动下,我国可降解塑料的需求将大幅增加。国信证券也预测,一次性餐具、一次性塑料袋、农用地膜和包装用塑料薄膜四大重点应用领域合计约有1017万吨的潜在需求空间。而中国在生物降解塑料渗透率仅0.62%,千亿级规模似乎就在眼前。
潜在的需求似乎给这个市场注入了一剂兴奋剂,截至目前,全国有30个省份陆续发布了地方版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
同样兴奋的还有塑料行业。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超过13万家经营范围含“回收、再生、PET、HDPE、PVC、LDPE、PP、PS”,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可回收塑料相关企业。2020年初至今,以工商登记为准,新成立的可回收塑料相关企业近2.5万家,与2019年全年基本持平。
塑料行业的上游更是不平静,越来越多的传统型塑料生产企业加入可降解材料的生产中来。截至今年上半年,以工商登记为准,中国新增可降解材料相关企业255家,同比增长约23%。
对于这种热闹景象,一位塑料领域专家认为,理性、客观发展最重要。各地积极响应,纷纷出台塑料污染治理规定,但全国替代产品的量是有限的,市场就那么大,现在无论是大资本还是老百姓(603883,股吧),都加入了这个行列,从上游到下游,追风者们谁会赚到钱?如果不理性发展、合理布局,非理性的盲目投入可能会导致投入的钱都打了水漂。
上述专家表示,生物可降解的原料目前有40万吨,但每个省都要用,到底该给谁?部分投资者误以为只要上设备、上规模,什么产品都做,就可以赚钱,但投入过大规模的生产机器,没有原料供需对接,产品定位不准确,最后也只能歇着。
同时这也会造成假冒伪劣的可降解塑料乘虚而入。上述专家表示:“市场需求是急切的,真正的可降解塑料价格处于高位,而假冒伪劣的可降解产品价格低,有了更好的生存空间,最终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如何限
塑料废弃后如处置不当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已经成为共识,但一纸“禁令”能否解决所有问题?如何让塑料市场健康发展下去?
“对于可降解塑料行业的挑战,需要清醒认识降解塑料产品的应用领域定位和作用。”王玉忠认为,对现有全生物降解塑料有必要回答的问题包括:既然可以完全降解,用后是不是可以随意丢弃?如果废弃物不能随意丢弃,那收捡后如何处置?收捡的废弃物能回收循环使用吗?如果收捡的废弃物仍与普通塑料一样进入垃圾焚烧体系,那使用降解塑料的意义何在?
他认为,解决塑料污染的问题,要综合减量化、可循环、可回收、可再生、可降解等方面。“是否可以研制出集可循环、易回收和可降解于一体的塑料,特别是可反复循环的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
上述塑料领域专家认为,目前的确不应因防治塑料污染而因噎废食,一次性塑料制品在环境保护、低碳经济运行、减量化、卫生防疫等方面发挥着作用,应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分析,防治结合,合理替代,本着节约节俭、绿色环保、易分类易处理原则,采取切合实际的有效措施,才是最佳选择。
“关键在于要立即行动起来,任何有利于塑料回收再利用的行动都是有好处的。我们倡导减少和重复使用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坚持不乱扔、物尽其用、再利用和有效替代的原则,但是要走循序渐进、合理经济性的路子。”上述专家表示。
来源:第一财经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