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蚌埠11月30日电 (记者李源)初入皖北大地,辽阔无边的清新碧波扑入视野,密密层层的柔嫩麦苗平展地延伸着,一派生机。近日,“决胜2020”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深入安徽省砀山、利辛、怀远等地,探访走出贫困的皖北村庄新风貌。
在皖北地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通过资源充分循环利用,生态增值、农民增收、农村增色,已成为一种成熟的扶贫产业模式。
怀远:一根草绳牵出一条致富路
图为安徽省怀远县白莲坡镇新庄村一家草编专业合作社扶贫车间。廖宇翔 摄
“别看我这把年纪,一天能编10来盘草绳,挣个五六十块钱不成问题!”75岁的唐元标是安徽省怀远县白莲坡镇新庄村村民,因病长期行动不便。自从村里成立了草编专业合作社,唐大爷可以免费使用合作社提供的电动草绳机在家门口挣钱,每月还能有200元就业补贴。靠着务工和土地流转,唐大爷一家在2017年就摘掉了“贫困帽”。
“20多年前我就看好草编前景,开始做草绳生意了。相比塑料绳,草绳原料易得、制作简单、绿色易降解,还能给村民特别是留守老人带来收入。”草编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唐建军向记者介绍,白莲坡盛产“糯稻”,过去废弃秸秆多是焚烧或者粉碎还田,容易造成大气污染,也容易让土壤产生病虫害。
唐建军说,合作社成立后,采用“政府+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按照“贫困户零投入”原则,坚持“四包四免”(包机械、包原料、包回收、包销售,免租金、免电费、免运输、免维修),带动了周边5个乡镇近3000人就业增收,年销售总额达到1000余万元。
砀山:藏在梨树废弃枝条里的商机
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实现绿色生产、绿色增收,在砀山县,有一个人的想法和唐建军不谋而合。
图为安徽省砀山县朱楼镇一家木业公司的生产车间。该公司利用梨树废弃枝条生产木地板等。人民网(603000,股吧)记者李源 摄
曾是国家级贫困县的砀山近些年来通过大力培育酥梨产业带动了经济发展。目前,砀山拥有近百万亩连片生态果园,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
“砀山梨树多,以前老百姓(603883,股吧)房前屋后堆满成垛的废弃枝条,影响环境还有火灾隐患。”王锋是砀山县朱楼镇一家木业公司的负责人,之前公司主要生产木工模板和家具板,产品单一,市场竞争力弱。2015年开始,王锋从梨树废弃枝条里发现了“商机”。
“我和南京林业大学的教授取得了联系,通过检测发现梨木的密度完全可以拿来做板材,环保上也符合标准。”王锋介绍,公司利用全县大量废弃的果树枝条作为原料生产木地板及胶合板,共吸纳了24名当地贫困户进厂工作。目前,这些人都已成长为各个岗位上的技术能手。
“下一步我想把产品质量再上一个台阶,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吸收更多老百姓来就业,把我们的梨木地板做得更强、更扎实一些。”王峰说。
利辛:金鸡一唱千门富
“变废为宝”是生态循环中的重要一环,如何打通农林牧渔等多模块间的整体生态链,打造新型多层次循环农业生态系统?采访团在利辛县找到了答案。
在利辛县城北镇金鸡产业扶贫基地,工人们正在清洗鸡蛋逐个装盒。现代化的鸡舍管理、整洁干净的绿化设施给记者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发展现代农业要有工业化思维,采用标准化的设备与管理,才能提高生产效率。我们的鸡舍全部使用了自动温湿调控、自动采食、自动饮水、自动集蛋、自动清粪五大全自动化系统。”金鸡扶贫项目负责人徐健介绍,该基地由北京一家龙头企业负责运营,以蛋鸡养殖为主,共占地846亩,存栏240万羽。
图为安徽省利辛县城北镇金鸡产业扶贫基地有机肥厂车间。人民网记者李源 摄
徐健介绍,整个基地分为青年鸡区、蛋鸡区、饲料厂、蛋品周转库、有机肥厂和其他辅助配套用房,目前边使用边建设,项目最终可形成“生态养殖-食品加工-清洁能源-有机肥料-订单农业”的循环经济模式。
“您闻闻是不是没有什么异味?”徐建说,基地运行的前两年,畜禽粪便的臭气成为最大困扰问题。今年以来,通过建设有机肥厂,可年产4万吨高品质多肽有机肥,并将废弃物臭气问题彻底解决。
按照规划,整个金鸡扶贫项目全部达产后,年加工10万吨饲料可收购当地玉米8万吨(约10万亩),年产172.8万只绿色母鸡、42000万枚合格包装壳蛋,加上蛋制品深加工和休闲食品,年销售收入将达3亿元以上,综合税收可达1000万元。并且,通过资产收益、直接就业、关联产业间接带动等,基地也可带动9000人脱贫。
“这种现代养殖农业项目,带动了养殖业、经济作物种植、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徐健坦言。
近年来,安徽省砀山、利辛、怀远等地找准优势产业,发展生态循环种养,扶持深加工及配套企业,培育了一批能带动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的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依靠生态种养脱贫的新路子。今年4月,安徽省31个贫困县(区)实现全部脱贫“摘帽”。
“在县域发展循环经济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其实际效果在不断显现和提升。”在利辛县委常委、副县长赵培仑看来,生态循环经济是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它使得县域有限的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既节约成本,又便于解决资源、能源不足问题,是在加快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落实生态环保要求的好措施、好办法。
“全县循环经济已有一定基础,而且势头向好,我们将有计划有步骤地抓下去,务求实效,造福一方。”赵培仑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合作供稿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