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背后的“黄河大合唱”

2020-12-01 16:44:44 和讯 

  11月23日下午,《人民日报》报道,贵州最后9个贫困县摘帽,标志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正是无数可敬的基层工作者的心血汇聚起来,才让这场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迎难而上:项目带头人的决心

  杨志琴已工作了20多年,一次机遇,却让她的人生有了新的奋斗目标。

  今年年初,靖远县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接到了甘肃省妇联发来的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母亲创业循环金项目招标文件,杨志琴便是五个脱贫项目妇女带头人骨干之一。

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背后的“黄河大合唱”

  (图:杨志琴和女工检查香菇情况)

  甘肃白银靖远县属国家六盘山区连片特困地区,在国家脱贫攻坚决胜的关键时刻,责任就摆在眼前。这次项目旨在为贫困妇女提供就业机会,帮助贫困妇女们走出困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接到文件之后,5名妇女骨干怀着使命感迎难而上,立刻马不停蹄忙碌起来。经过一个通宵的努力,连夜交出了一份可行性报告。她们成了靖远县5个脱贫项目的妇女带头人,这些项目分别是香菇脱贫基地、千亩枸杞园、菌棒生产大棚、日光温室蔬菜大棚、爱心惠民超市。

  杨志琴最初信心满满:“我想好好把香菇棚经营好,把妇女们都带动起来,让她们增加收入,也能改善她们的生活条件。”

  想法虽是好的,但万事开头难。杨志琴负责的香菇种植项目启动之初,首先就面临着资金问题。

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背后的“黄河大合唱”

  (图:种植香菇现场)

  2020年4月,靖远县从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申请到了400万元母亲创业循环金,资金来源于平安普惠惠农金捐赠,用以扶持靖远县5个项目。

  杨志琴负责的香菇脱贫项目分配到了80万元惠农金,主要用于生产资料的购置、妇女就业技能培训和工资发放。这阵“及时雨”让杨志琴负责的香菇项目得以顺利推进,为项目注入新的血液,也就是这个时候,香菇种植项目才慢慢走上了正轨。

  目前香菇棚建成135座,现在已经运营了84座,基地共带动了周边286人增收,其中雇佣65名困境女性,她们均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这些贫困女性中,有一名叫卓晓英的女工,她是最早一批来到香菇棚基地务工的妇女之一,杨志琴对她的境况最有感触。

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背后的“黄河大合唱”

  (图:卓晓英熟练地采摘香菇)

  杨志琴仍清楚地记得造访时卓晓英家里的情景:家里有四口人,她丈夫在外地打工,家里有一个70多岁的老人常年卧床,还有一个3岁的小孩,所有的家务都落在卓晓英身上。

  33岁的卓晓英一边在基地务工,一边还得照顾家人。家中老人卧床,难免会有脏臭,卓晓英从不嫌弃,忙里忙外,天天如此,但对于她来说,忙忙碌碌也是一种充实的幸福。

  “对现在的生活特别满意,好得很!”卓晓英一边说着,一边熟练地把香菇从菌棒上采摘下来。在香菇基地务工,卓晓英每个月能增加收入3000元,这对于她的家庭来说,是很大的帮助。

  杨志琴说起卓晓英的事,眼里也含了泪,更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沉重了几分。脱贫项目不仅带动贫困户脱贫,更是给这些贫困妇女带去生活的新希望,妇女们能够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心中也有了新的光。

  当时接到文件的5名妇女骨干中,还有今年27岁的潘婕。

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背后的“黄河大合唱”

  (图:潘婕在枸杞地工作)

  90后的潘婕是大学毕业生,风风火火,闯劲十足。潘婕负责靖远县千亩枸杞脱贫项目,因为80万元的惠农金的注入,规模从最初的200亩扩展到800亩,年收益能达到400万元。

  潘婕在大学里学的专业是旅游管理,朋友圈里的同学们工作生活都风生水起,常常晒着各地游览的照片。出于对家乡的深切热爱,潘婕一毕业就有了回乡创业的念头,同学之间只有潘婕选择了往回走,走回自己的家乡。

  “家乡是贫困地区,我在这片土地上长大,家人也都在这里。自己作为大学生,出去学习了一些知识之后回来帮助乡亲们,去改变一些人的命运,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事。”

  枸杞项目建设之初,年轻的潘婕经验不足,很多事情都在摸索。小到种植知识,大到市场销售,潘婕都要从头开始学习。怀着一股“不服输”的倔强,潘婕在短短的时间褪去了学生气,成了独当一面的“领头羊”。

  责任是心头最难以放下的牵挂

  创业之路总是艰辛的,个中滋味,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切身体会,“责任”二字,格外沉重。因为责任感,杨志琴常常感到焦虑:项目不是自己一个人的,而是关系到那么多工人的生计。

  当初项目建设才有了点眉目,烦恼又接踵而至:把香菇种出来容易,销售才是最大的难题。一想到这些,杨志琴常常辗转反侧,整夜失眠,但她自己默默扛着这些苦楚,并没有向家人倾诉。

  既然作为负责人,那么只能负责到底,驱使着杨志琴去奋斗和坚持的,就是这份责任感。杨志琴四处奔波谈合作的时候,经常很长时间顾不上家人。儿子从六年级到初一,正是升学的关键时候,而杨志琴却实在很难顾上儿子的事,所幸儿子也很懂事,他慢慢地学会了独立:自己起床,吃饭,上学,都不需要杨志琴操心。

  杨志琴有时候抽空回到家,儿子只是问她:“妈妈,别人都能吃到自己妈妈做的饭,我什么时候才能也吃上妈妈做的饭呢?”杨志琴想到这些事,心头总会涌起一阵酸涩。

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背后的“黄河大合唱”

  (图:乡村航拍图)

  其他几位妇女带头人也深知其味:一边是事业的责任,另一边是家庭的陪伴,这样的权衡和取舍最让她们揪心,但每一次,责任感和使命感都总会战胜心中的柔情。在艰难面前,她们谁都没有一丝一毫退缩:“有时候看到霞姐她们那样的艰苦生活,就会觉得,自己的困难不算什么。”

  “霞姐”就是62岁的贾如霞。霞姐在日光温室蔬菜大棚里务工,她皮肤黝黑,乐观爱笑,透着西北人的敦厚。她本该安享天伦之乐,但是前年老伴得了脑溢血瘫痪在床,失去了劳动能力,治病又是很大的开销。儿子在外务工,收入有限。一场意外让家庭陷入了深深的困境,说起这些,霞姐的眼泪顺着沟壑般横纵的皱纹淌下来。

  日光温室蔬菜大棚这份工作重新点燃了霞姐的希望。说起现在的生活,霞姐破涕为笑:“现在的日子好多了嘛!一年能挣两三万元,可以给老头子买药,给孙子上学。”

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背后的“黄河大合唱”

  (图:女工在温室蔬菜大棚里务工)

  帮助困境中的人重燃生活希望,是精准扶贫的深义;帮助艰难的人改变境况,也是这些刚强坚定的创业者们坚持和坚守的初心。

  这份初心,潘婕的家人一开始并不理解。潘婕父母是经营着小本生意的个体户,他们观念保守,一直希望女儿大学毕业之后去考公务员,结婚生子,过上安安稳稳的小日子,而潘婕却只想回到这个穷乡僻壤种枸杞,这超出了父母的认知。

  因为观念的分岐,家里吵过数不清的架,父母说了狠话:“如果你创业失败,别来找我们要钱。”潘婕性子倔,父母越是反对,她就越想要做出成果来给他们看。

  经过了无数次沟通劝说,潘婕只好后退一步:“假如失败了,那我就全听你们的。但是眼下趁着年轻先让我去拼一把,没试过怎么知道自己不行?”父母这才缓和了态度。

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背后的“黄河大合唱”

  (图:女工在枸杞地里工作)

  潘婕负责的的枸杞脱贫项目,确实做出了一些成绩。项目雇佣了60名困难女性,其中有5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带动周边299人,每户直接增收1.3万元。

  潘婕负责的枸杞种植基地里,有一名贫困女工,残疾的丈夫没有工作能力,孩子又要考大学,学费的问题让她愁眉不展。当时适逢枸杞丰收季,从4月到7月,在基地务工总共得到了一万多元的报酬,这名贫困妇女孩子上大学的事才有了着落。

  正是身边这些平实却又美好的改变,让潘婕觉得自己的奋斗有了意义。一心扑在事业上的潘婕,对恋爱结婚这些事很淡然。谈起对于自己的人生大事的打算,潘婕只是笑一笑:“缘分强求不来,顺其自然才是最好的道理,毕竟‘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嘛。”

  坚守希望之光

  靖远县坐落在黄河的河畔,日夜流淌的母亲河见证着靖远人强韧的生命力,也见证着坚强勤劳的人们奋斗的风雨历程。

  靖远县是全甘肃省18个省定深度贫困县之一。2013年底,贫困发生率为29.05%。靖远县以深度贫困乡村和贫困人口为重点,在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保障等方面下足功夫,到了2019年,全县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1.01%。2020年,靖远县这5个脱贫项目带动了文中这些贫困妇女和家庭实现脱贫。

  在菌棒生产大棚务工的年轻女工,26岁的贺玉霞原本生活在贫困的山区中,甚至没有读过书。扶贫政策让她的人生发生了改变。

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背后的“黄河大合唱”

  (图:在菌棒生产大棚务工的女工们)

  在政府的帮助下,贺玉霞住进了易地扶贫安置小区,务工的菌棒项目产业园就在住家的附近。她在产业园中务工,每年可以增加一万多元的收入,显著改善了家庭生活。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机会,她和所有的务工妇女都能够获得相关技术培训,掌握了营生的技能。

  靖远县城投、农投公司联合党委书记王益说:“项目最大的优点就是关注贫困弱势女性,通过让女性参与集体劳动、生产经营掌握创收技能,对带动家庭致富起了主力军的作用。同时,女性的生产劳动积极性的提高也能帮助她们提高家庭管理的意识和方法。妇女的精气神起来了,整个家庭就有了希望。”

  冰心曾说:“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底下细小的泥沙。”只有把群众组织起来,把思想统一起来,把力量凝聚起来,才能战胜困难,创造奇迹,朝着共同的目标砥砺奋进。

  勤劳、朴实、热情、上进的靖远人,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更好的生活,坚守着希望之光。纵然年龄、经历、个性相异,靖远县5个脱贫项目的妇女带头人们互相扶持,带领着更多的姐妹们走出旧环境的困囿,投入社会劳动,去实现自己更大的社会价值。

  助农惠农、帮助弱势群体,是普惠三农服务社会责任的落脚点。平安普惠与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合作,在甘肃白银靖远县脱贫项目中,平安普惠惠农金的注入为希望之光增添了助燃剂,让光芒更亮,让心更暖。

  平安普惠通过创新模式,切实打通三农服务的通道,为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和产业发展注入新鲜动力。平安普惠三农服务目前已覆盖包括甘肃、重庆、贵州、陕西、海南、黑龙江、云南等12个省市,涵盖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多种农业类型。截至目前,平安普惠累计向近300位农村合作社带头人及农创者提供帮扶资金12,340.5万元,直接扶持超过800户贫困户。

  平安普惠三农服务始终不忘初衷与决心,助力将资金送到个体农户的手中,让每一位踏实勤恳的劳动者,都能在奋斗中改变命运、迎接更美好的生活。

(责任编辑:冉笑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合作供稿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