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业招工难: 40万招不到面点研发人员,雇20岁女孩是奢望

2020-12-07 07:18:56 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陈夏怡 乐琰 栾立

  张敬伟是不回笼建德豆腐包的创始人,由于公司刚在杭州开了第一家门店,员工数十余人,总体试运行情况不错,便规划向连锁店的方向发展,但招工问题是其“心头大患”。

  “我目前已经开出30万~40万的价位准备招一位面点研发人员。”张敬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由于想往连锁化方向发展,食材速冻化是主要途径,如何使得速冻豆腐包的口感与现做一致则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但目前市面上很难找到这一类的人才。

  招人难、留人难是许多餐饮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无论是中餐西餐大餐小餐,概莫能外。

  招人难,留人更难

  “目前急需基层门店人员。”连锁餐饮集团王品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即使巨头也难以幸免,百胜中国的管理层在刚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中表示,公司第三季度劳动生产率提升,是因为兼职员工短缺所致(疫情影响),并计划在未来数月增加人员以平衡服务与效率。

  “目前餐饮行业人员的短缺问题呈现出结构化的特点。短缺的不仅仅是门店人员,后端的研发、技术、供应链管理人才亦非常紧缺,”和府捞面运营、品牌负责人余晨向记者表示,“从瑞幸咖啡被曝出财务作假之后,奈雪的茶挖走了前者100位IT员工,就足以见得技术人才是餐饮行业比拼的关键因素。”

  除了招人难问题以外,留人难亦是行业痛点,记者了解到,有些门店的人员流动率甚至高达200%。一家西餐厅的门店人员小瑶(化名)向记者表示,餐厅内有好几个职位正在招聘,但迟迟没有招到满意的人选,身边的同事也是经常在换。中专毕业的小瑶每月到手工资为5000元左右,在公司包食宿的情况下,这个待遇基本能满足她在上海的生活所需。但是小瑶对于门店服务员的工作似乎已经开始厌倦。“每天都在做同样的事情,没有什么盼头”,小瑶向记者吐槽,门店的管理混乱,对员工缺乏激励和培训,人员流动率很高。当记者问及对未来的规划时,小瑶表示目前正在考虑通过考大学的方式改变自己的现状。

  “今年疫情期间,不少餐饮企业停业,当时盒马、沃尔玛等公司跨行业接收了不少餐饮业员工。但由于其他行业,尤其是部分带有互联网元素的企业,给予员工的酬劳是明显高于餐饮业的,于是即便在餐厅重新开业后,大量餐饮从业人员也不太愿意回到原来的餐厅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餐饮业用工和留人难。”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餐饮业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随着大批年轻人的“出走”,那些薪资更不具备吸引力的连锁小餐企业只能招到四五十岁左右的阿姨。“我们想要招一些20岁左右的年轻女孩。”大鼓米线的一家门店店长向记者表示,但目前为止鲜有应聘者。店长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门店员工的工资仅为2000~3000元(包食宿),对于年轻人来说根本不具备吸引力。

  人才短缺之故

  事实上,餐饮行业招人难、用工难的问题由来已久,背后的原因并不复杂。余晨向记者坦言,由于长久以来许多人对餐饮行业持有偏见,加上即使选择餐饮行业也会被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这样的跨国企业所吸引,因此国内餐饮行业对人才的吸引力较为欠缺。

  张敬伟向第一财经记者分析,餐饮行业平均工资较低,且较为辛苦,很多时候需连续工作十多个小时,且休息时间倒置。此外,一线员工整体学历不高,以初中和中专为多,没有明晰的职业规划,亦对企业没有太强的忠诚度,因此人员流动性较高。

  加华资本董事长宋向前表示,从人口结构的角度来看,我国目前已经进入到人口结构的刘易斯拐点上,行业整体劳动力供给不足。此外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劳动力的技能提升和培训较为欠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餐饮行业从业人员数量的最高值出现在2013年,之后便逐渐下滑,于2017年左右开始回升,但回升幅度不大。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餐饮行业有3000多万的从业人员,其中传菜员有数百万。

  “目前我国70后人口总量有2.28亿,80后人口为1.98亿,90后大概是1.7亿,00后人口为1.48亿~1.5亿,10后人口仅为9800万,未来劳动力整体紧张局面是个不争的事实。”宋向前分析称。

  餐饮走向工业化

  在招工压力之下,宋向前认为餐饮行业机器化、智能化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特别是火锅、烤串这类有限服务的场景面临着提质增效的挑战。不过机器不能完全替代人,大家最终会在机器和人的结合上寻求平衡。“餐饮行业毕竟还是服务性行业,需要的是人与人的沟通,如果纯粹依靠机器人,本身会失去服务行业的温度。”余晨向记者分析。

  除了机器化、智能化之外,通过建立培训学校以及学徒制度,亦能帮助餐饮企业解决招人、留人的问题。在一家名为“椰庭椰子鸡”(隶属于海南龙泉集团)工作的餐厅店员向记者介绍,她本人毕业于海南龙泉集团旗下的职业技术学校,在经历了三年的学习之后,她被分配到了“椰庭椰子鸡”成为一名服务员,目前已经在此工作三年。她表示,由于店内的人员均毕业于集团旗下的同一所学校,对整个集团的文化有较强的认同感,且培训内容与工作相关度较高,用工质量提升的同时,人员流失率也较低。一些跨国企业也正在用类似的方式,试图解决人才供应问题。

  此外,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目前许多连锁餐饮机构都通过中央厨房提供标准化、定制化的半加工菜品,依托这种模式,后厨仅需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加工,门店便节省了专业厨师以及用于切菜、配菜等方面的人力。而规模没有那么大的餐饮企业则选取代加工模式,向供应商采购需要的半成品及原料。

  “以前都是供应商仅提供原料,之后如何烹饪是餐厅的事情。但现在不一样,如今更多的餐厅会要求供应商提供餐品解决方案,这就对供应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厨师的工作。” 华食智造创始人、蜀海供应链高级顾问张鸿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比如在新茶饮中,颇受欢迎的是奶盖类茶品,其实奶盖的制作就来源于乳业供应商,而不是茶企。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结合了工业化、人工智能或供应链服务的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和缓解餐饮企业的用工压力。

  “餐饮业未来肯定是要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品相上下功夫,并不是简单地依靠营销、口味取胜。”宋向前认为,未来整个餐饮行业将进入到管理制胜的时代,资源也都会向头部集中。头部企业向科学化、现代化、连锁化、品牌化发展将是趋势,“未来中国的产业在5到10年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而这个变化也将奠定未来中国餐饮工业的基本竞争态势”。

  

(责任编辑:李显杰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