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债市场“破冰”之道——“向风险要收益 以创新求发展”主题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0-12-10 21:25:26 和讯 

由《清华金融评论》主办,穆迪分析作为合作伙伴的“向风险要收益 以创新求发展——中国信用市场趋势与展望”线上研讨会成功举办。研讨会从“宏观与政策”、“投资与风险”、“创新与技术”三个层面,邀请了多位来自政策研究、行业研究和行业实践领域的专家,共同解读和探讨信用市场的宏观周期、投资品种、风险思考和创新模式等当前行业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次研讨会由北京电视台主持人李杰主持,直播观看人次超100万。

坚持真正的市场化原则是我国信用债市场风险的“破冰”之道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研究员、《清华金融评论》副主编张伟代表主办方致辞。在致辞中,他指出,在2020年这个极其特殊的年份,我国出现了多起信用债违约事件。其中,永煤违约事件将信用风险暴露推向高潮,对整个债券市场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巨大的冲击。张伟认为,永煤违约事件的起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永城煤电本身的财务风险已经很大,现金流面临巨大压力;二是在打破刚性兑付的政策指引下,容易滋生债券发行人的道德风险,出现“逃废债”行为;三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信用债的风险是相关各方利益主体在长期多轮博弈中积累的,比如,对国企的信用评级存在盲评,对国企债券的投资存在盲投等问题。

通过回顾我国债券市场近40年的发展历程,张伟指出,近两年由于经济下行与疫情冲击的叠加影响,导致了信用违约事件增多。针对如何破解信用债市场风险,张伟提出,要坚守底线,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信用债市场“破冰”的根本在于要真正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尊重市场规律,向风险要收益。同时还应推进法治化建设,对于逃废债行为在法律层面进一步细化惩罚措施,在此基础上还应重视投资者教育和保护。

宏观与政策:经济运行平稳但增长动力较弱,债市违约事件将持续增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发表了题为“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及政策”的主题演讲。他表示,疫情和中美关系是影响2020年经济和金融运行的主要变量,且对明年和中长期都会继续产生影响。当前,短期工业生产恢复较快,需求也正逐步恢复,同时消费回暖、投资保持扩张态势,消费和出口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开始上升。整体判断,他认为当前的经济运行已基本回到疫情前的水平。对明年的经济形势,陈道富认为,尽管会受到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整体来看,明年经济指标会比较好看。“主要是受基期数据的影响,前高后低,但是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国内外需求偏弱且受制于潜在增速下降。”陈道富说到。政策方面,他认为需求政策力度边际减弱,会综合考虑政策力度,并避免“政策悬崖”效应。建议政策在当前力度下保持相对稳定,下半年要提高政策的灵活性。

穆迪集团国际业务总裁叶敏发表了题为“全球新趋势下的中国信用及债券市场展望”的主题演讲。他表示,全球经济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复苏,在G20经济体中,预计中国是2020年唯一经济正增长的国家,在中国经济复苏的引领下,亚洲整体情况相对于其他地区要好。中国正在从外需+内需同时拉动转为以内需拉动增长为主的发展-模式。中国经济在前两个季度萎缩的情况下,第三季度经济已经进入恢复性增长。针对近期债券市场出现的违约事件,叶敏指出,市场出现越来越多违约案例主要原因是结构性改革过程中部分行业经营环境挑战加剧、发债主体本身财务状况恶化,以及监管机构在金融市场改革过程中采取更加市场化的政策取向,其中包括提高对个别违约事件的“容忍度”。预计未来12个月,因为全球经济复苏相对较薄弱,中国在海外和国内发行的债券违约情况将继续有所增加。但是,尽管境内的违约率会因为个案继续有所上升,相对于全球同业来说违约率还会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投资与风险:债务周期将见顶,需重塑投资逻辑、关注精准分析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FICC分析师明明发表了题为“固定收益2021年投资策略-债牛回归”的主题演讲。他表示,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国内经济增长整体呈“前低后高”走势,预计2021年经济增速将明显高于2020年,节奏上料将呈“前高后低”走势。明明预计,2021年信贷仍呈现温和增长,信用投放速度放缓,信用扩张放缓,债务周期见顶,债务周期进入下半程。

穆迪分析大中华区风险方案总监钱强发表了题为“投资风险中的非传统评估维度”的主题演讲。他表示,企业作为发债主体,不论头部民企还是大型国企,并没有绝对的大而不倒。依赖信仰的投资逻辑不再成立,投资人需要精准的信用分析。最新的违约事件凸显了传统方法并未解决投资中的关键问题。穆迪建议采用一套非传统的方式辅助决策,钱强指出,首先我们在发行人评级之外增加参考基准,从而做出更具有区分度、动态化、前瞻性的判断;其次为解决财务信息不佳的影响,需进行财报异常扫描,依据量化结果投前评级调整和准入,以及投后风险预警和排查;再次,如果发行人结构会导致风险传染,需要将上述方法应用到母公司或其他子公司;最后还需要关注所处行业的周期性风险。众多案例分析表明,这些非传统的、创新的方法,可以帮助投资者有效预警风险、规避投资损失、发现投资机会。

创新与技术:资产证券化市场健康发展需多方参与,利用科技手段助力预判和化解风险

中国农业银行(601288,股吧)总行金融市场部副总裁胡艳发表了题为“资产证券化助力债券市场转型”的主题演讲。她表示,近年来,资产证券化市场呈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点,但在此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如二级流动性不足、法律和监管仍需完善以及投资者面临信息不对称等。对此,胡艳建议:一是要健全基础设施和配套措施,推进交易所竞价平台资产证券化运行机制,提高跟踪评级的频率。二是建议律师事务所、交易所、交易商协会等机构,能对产品相关法律条款予以明确,制定相关标准。三是对于资产证券化的各个参与机构,能建立一个监管合作评价体系,以及制定相应的进入标准和退出机制。同时,对于互联网金融机构大数据及技术分析体系的应用,应该先由有公信力的第三方进行评估,并建立持续的评估机制。胡艳认为,这样能够保证产品对参与方更加公平、公正、公开,保证投资者安全,降低系统性风险。

穆迪分析亚太区信用风险专家洪珍发表了题为“创新技术赋能信用分析工具”的主题演讲。他表示,近些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在金融行业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在风险管理领域引入新技术,同时基于机构自身积累的有效数据与第三方数据相结合,利用科技手段加强整个风控体系的建设,能帮助金融机构及企业更好地去预判并且化解信用风险。洪珍认为,由于疫情等影响,未来全球企业违约风险还是相当大的。我们如何前瞻性的预判信用风险,并且借助一些新技术去提前识别潜在的一些违约客户,做到未雨绸缪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洪珍认为当下金融机构和企业可以从以下层面建立健全全面风险预警体系:在微观层面,结合财务及公开市场数据自动化的批量产生企业信用评估指标,建立全覆盖式的动态预警机制,并利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对特定企业负面文章观点进行分析解读;在中观及宏观层面,引入宏观及行业风险因子并实现市场信用周期调整。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合作供稿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