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创新医药正在快速变革与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重大新药创制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技术副总师陈凯先日前在一论坛上透露,“在过去十年间,中央财政共投入近200亿元支持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发展,其中针对创新药物的投入占比超过一半。”
据陈凯先介绍,自专项实施以来,已经有近60个1类新药获批,填补了相关疾病领域的用药空白,为解决百姓重大疾病用药需求、缓解百姓“看病贵”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撑。他还表示,未来通过“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激励机制,将能让更多本土企业研发出适合中国患者的诊疗方案,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患者的治疗格局。
陈凯先表示,新药研发市场正在向个性化药物和精准医学的方向发展,根据个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制定针对病人需要、为个体量身定做的个性化预防、诊断、治疗方案的医疗模式,这是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发展带来的一场革命。
他援引数据称,全球销售排行榜排名前30位的“重磅炸弹”级的药物通常有效性也仅为40%至60%,绝大多数药物大约三分之一的使用者不能取得满意疗效,六分之一患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药物的平均安全有效率仅为50%。
在美国,机构PMC统计显示,2014年至2018年期间,FDA共批准了69个个性化药物,比例由21%上升到42%,同期FDA批准的肿瘤个性化药物的数量显著增长,占个性药物总数比例的近一半,涉及18种适应证。
2018年,全球药品研发支出总额为1790亿美元,同比增长6.5%,预计2018至2024年间,全球药品研发支出将以3%的复合增长率持续上升;此外,2018年中国对全球医药研发的贡献率有所上升,已跨入第二梯队,其中上市前研发占比7.8%,上市新药数占比4.6%。
不过陈凯先也指出了中国新药研发面临的问题。“我国的新药研发靶点过于集中,这是因为我们对靶点的研发投入还太少,这是我们今后提升的方向。”
过去几年来,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在全球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张芳宁表示,今年年初至今,中国已申请临床试验的创新药数量达到217个,其中56%为小分子药物,还有少数的细胞疗法、融合蛋白以及双特异抗体与抗体偶联药物。
麦肯锡数据还显示,自2016年以来,中国生物药创新管线稳步增长,临床试验申请创新药数量两年增长率达到32%,今年生物科技公司对临床批件对贡献率达到了半数以上。
根据麦肯锡的统计,过去4年,超过30家中国生物科技公司在全球、港股和中国A股市场上市,其中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生物医药公司包括百济神州、再鼎医药、传奇生物以及天境生物。
这些生物药器上市以来市值也不断创新高。
以再鼎医药为例,该公司股价今年以来从30美元左右上涨至目前的约108美元,涨幅超过230%。今年9月,再鼎医药在香港二次上市,成为首个在港交所二次上市的中国内地生物制药公司。
再鼎医药方面向第一财经记者介绍称:“未来每年再鼎医药都将有1至2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进入临床阶段,同时每年实现1至2个新药或者适应证获批上市。”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生物医药已经从“引入授权”向“对外授权”发展。今年早些时候,美国生物制药巨头艾伯维公司(AbbVie)与中国生物科技公司天境生物达成一项总额接近30亿美元的授权协议,艾伯维将向天境生物支付1.8亿美元预付款及2000万美元一期临床里程碑付款,用于在全球开发和销售天境生物的一款CD47单抗药lemzoparlimab(TJC4)。这项授权协议也刷新了中国创新生物药的对外交易纪录,成为一起“世界级的交易”。
天境生物创始人臧敬五此前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中国企业已经开始形成趋势,把中国的创新真正推到了全球。希望今后新药研发有快速的发展,让中国创新生物药在全球有更多的话语权和更高的地位。”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陈白平认为,生物医药公司未来也会呈现出强者越强的趋势。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由于中国拥有巨大的患者市场,未来具有将创新药价格大幅下降的潜力,这将使得跨国药企加强与中国企业的合作与投资。“如果中国的生物药企能把国外高价药的价格降下来,并且在中国拥有广泛的可及性,那么中国低价的创新药产品,未来是有输出全球的能力的”。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