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深三足鼎立 第二梯队城市竞争白热化

2020-12-16 03:56:02 证券时报 

由证券时报社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和新财富编制的《2020中国内地省市金融竞争力排行榜》昨日揭晓。京沪深三大金融中心城市的国际话语权日益提升,杭州、广州、南京、成都等区域金融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明显,为区域产业及经济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研究员 范璐媛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在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时代背景下,综合评估内地各省市的金融竞争力,为引导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之本源,更好地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0中国内地省市金融竞争力排行榜》显示,近年来内地各省市在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增强资本市场活力等方面成绩斐然。

一、金融中心城市

呈现新格局

城市金融竞争力指城市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资源整合、资本效率等方面呈现出的竞争优势与发展潜力。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构建的城市金融竞争力评价体系,从经济竞争力、资本市场规模、金融机构实力、资本活跃度四大维度29个指标全面评估全国141个主要城市的金融实力,推出《中国内地城市金融竞争力50强》《新锐城市金融竞争力30强》《省会城市金融竞争力榜》等榜单。

从经济和金融地位来看,内地金融竞争力50强城市GDP占全国一半以上,市值占全国上市公司总市值近九成,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规模占全国六成以上,营业部交易额占全国营业部交易额的75%。50强城市构成了中国金融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依据榜单,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南京、苏州、成都、天津、重庆位列中国内地城市金融竞争力前十名。

京沪深:三足鼎立

打造国际金融中心

中国内地金融中心城市中,北京、上海、深圳已形成三足鼎立格局,王者地位稳固。由英国智库Z/Yen集团和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共同编制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第28期)显示,上海排名全球金融中心城市第三位,北京和深圳分列第七和第九名。京沪深已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提升全球影响力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城市金融竞争力四大评价维度中,北京在资本市场规模和金融机构实力上排名第一,上海在经济竞争力和资本活跃度上更具优势,深圳各维度的评分与京沪相比仍存有一定差距。

截至目前,北京共有379家A股上市公司,境内总市值超过15万亿元,若算上海外上市的公司,北京上市公司总数超620家,总市值26万亿元,约占内地省市所有境内外上市公司总市值的23%。深圳、上海的境内外上市公司总市值分别为16.2万亿元和12.3万亿元。此外,北京在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及市值上具有绝对优势,是国内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唯一超过1000家的城市。

在金融机构实力方面,京沪深更是遥遥领先。北京为四大行总部聚集地,银行业注册资本高达1.57万亿元,占全国所有银行注册资本总额的41%。北京霸榜银行和保险业,上海则在证券、基金和期货公司实力方面更为突出。134家证券公司中,总部设在上海、深圳和北京的分别有27家、23家和18家,合计占比过半。152家公募基金公司中,125家基金总部集中在京沪深,上海独占67家。

从经济结构来看,2019年深圳的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3.6%,虽比北京和上海的这一比重少了4至5个百分点,但深圳金融业仍具有持续高增长的潜力,2019年深圳金融业增加值同比上涨19.5%,财政支出中的金融支出金额也高于北京和上海。

第二梯队:杭州领跑

坐拥资本市场绝对优势

杭州、广州、南京等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构成了金融竞争力城市第二梯队。凭借资本市场规模和资本活跃度的胜出,杭州总分超过广州,成为第二梯队的领跑者。

目前,杭州共有超600家境内外上市公司,坐拥阿里巴巴、农夫山泉等超级巨无霸,总市值高达8.6万亿元,相当于广州、南京、苏州、成都、天津5市上市公司市值之和。

作为全国经济第四、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的广州,其金融业发展水平与其城市地位并不匹配。自2010年开始,广州市金融业的增加值增速便明显低于第二产业和房地产业。2019年,广州金融业增加值2079亿元,落后重庆排名第五,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8.8%,低于京沪深三市5个百分点以上,也比杭州低近3个百分点,在第二梯队城市中排名倒数。

从资本市场表现看,除了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与京沪深杭相距甚远,广州的资本市场活跃程度也显著低于上述4城,广州2019年券商营业部全年成交金额不足深圳的一半,仅为杭州的八成,城市创投案例数和投资金额同样低于京沪深杭。

其他进入第二梯队的城市也为各主要经济区的金融中心城市,分别是长三角城市群的南京和苏州,成渝城市群中心城市成都和重庆、京津冀城市群的天津、山东的济南、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长沙和武汉。与第一梯队稳坐钓鱼台不同,第二梯队城市在金融竞争力不同维度各有优势,分差较小,竞争呈白热化局面。

中部金融中心城市

金融竞争力有待提升

中部地区拥有人口和交通等优势,郑商所是全国四大期货交易所之一,在商品市场地位稳固。但中国内地城市金融竞争力前十名中,却无一座中部城市上榜,表现最好的长沙和武汉,分别排在第十三和十四名,合肥、郑州则排在二十名开外。与东西部金融中心城市相比,中部金融中心城市金融竞争力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占比偏小。仅以省会城市来看,东部省会城市第三产业GDP占比均值为65.2%,西部为62.9%,而中部省会城市仅有58.8%,长沙、郑州两大重要金融中心的第三产业占比均不到60%。

其二,中部中心城市金融业增加值偏低。京沪深三市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均超过13%,东部、中部和西部省会城市金融业GDP占比分别为9.7%、8.7%和11.6%,中部省会城市金融业占比最低。武汉、长沙的金融业GDP占比均在省会城市中排名倒数。

其三,中部中心城市资产证券化率整体较低。以一城所有上市公司最新境内外总市值与2019年GDP比值衡量资产证券化率,东部除沈阳和济南外,各省会城市资产证券化率均超过100%,西部11座省会城市中,7城资产证券化率超过60%。相比之下,资产证券化率超过60%的中部省会城市有长沙、合肥,郑州的资产证券化率不足40%。

其四,从政府预算投向来看,中部地区财政支出中的金融支出金额也小于东部和西部中心城市。2019年武汉公共财政支出中的金融支出为1.49亿元,长沙2.03亿元,郑州2.19亿元,相比之下,西部金融中心城市成都和重庆的公共财政支出中的金融支出均超过了5亿元。

最后,从资本成本角度看,去年12月,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新发放人民币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5.63%、6.14%、5.93%,中部地区贷款利率显著高于东西部整体水平。

二、区域城市群

金融业发展百花齐放

在金融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下,区域金融呈现出不同区县市协同发展、各经济区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

从地域分布来看,金融竞争力50强城市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共有32个城市上榜,占比超六成,浙江、广东、江苏分别占8个、6个和5个。中西部地区分别仅有10个和8个城市上榜,整体金融竞争力相比于东部仍存有差距。

新锐城市金融竞争力地区分化现象更为明显。新锐城市金融竞争力30强中,江苏、浙江、山东、广东4省合计21个,而在中西部地区,仅有6个省份有城市上榜。新锐城市的崛起增加了区域城市群的中间力量,对带动区域金融协同进步功不可没。

珠三角VS长三角:

两大城市群金融业发展比较

城市金融竞争力50强中,长三角26城中共14城上榜,珠三角9城市中有6城上榜,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区形成了中国内地最强金融城市群。

2019年,长三角地区GDP合计23.7万亿元,珠三角地区GDP合计8.69万亿元,两大区域经济总量合计占全国GDP的比重超过30%。2019年末,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合计123.6万亿元,占全国存贷款余额的35.7%。珠三角和长三角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巨大。

在成长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金融中心道路上,长三角和珠三角在经济产业结构、发展重心上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珠三角城市群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GDP在三大产业GDP中的占比分别比长三角高出1个和2个百分点。

恒大研究院的报告显示,长三角城市群的产业结构以电子、汽车、现代金融等为核心,致力于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高地和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珠三角城市群制造业水平发达,未来致力于构建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地。央行报告显示,2019年,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保持全国第一,有效发明专利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稳居全国首位。

在制约两大经济区发展的问题方面,长三角石化、冶金等领域存在一定无序竞争,核心城市规划滞后明显,经济效率与世界级城市群存在差距;珠三角城市除深圳外,主要以中低端制造业为主,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优质公共资源短缺。

在资本市场方面,长三角和珠三角合计拥有境内外上市公司逾2500家,占全国上市公司数量的一半以上,最新总市值超过55万亿元。从上市公司分布来看,虽然长三角上市公司总量和市值多于珠三角,但珠三角地区大市值龙头公司占比更高。A股中,长三角地区千亿市值以上的公司有30家,市值最高的海康威视(002415,股吧)市值约4156亿元,珠三角地区市值超过4000亿元的A股公司有6家,中国平安(601318)、招商银行(600036,股吧)市值均超万亿元。

海外上市的互联网龙头中,长三角地区拥有阿里巴巴、拼多多、哔哩哔哩等,珠三角地区拥有腾讯、唯品会等,珠三角和长三角在互联网领域各放异彩、旗鼓相当。

京津冀和山东

撑起北方势力

除了东中西部不平衡外,中国南北方城市群在金融竞争力方面的差距也不容忽视,南强北弱的现象存在扩大迹象。2019年,南方省市GDP总量是北方省市的1.8倍,从成长性来看,2019年北方包揽了各省市GDP增速后6名,天津、吉林、黑龙江分列经济增速倒数前三。

金融竞争力50强城市中,北方城市仅占据13席,京津冀和山东各占4席,比起南方省市的多点开花,京津冀和山东城市群构成了北方经济最重要的增长极。

近年来,京津冀经济圈合作不断深入,北京是金融、文化和科创中心,产业日趋高端化,河北先进制造业迅猛发展,第二产业优势突出。央行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末,北京中关村(000931,股吧)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累计超8000家,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超990亿元。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园区注册企业1443家,其中来自北京企业280余家。

不过,相比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更为不平衡,河北各市与京津差距巨大,资源城市仍占据多数,省会石家庄仅排在中国内地金融竞争力城市第三十八位,全省上市公司数量仅80余家,长城汽车(601633,股吧)是唯一的千亿市值上市公司。

山东城市群发展相对均衡,济南、青岛均排入城市金融竞争力前三十名,省内共有240余家境内外上市公司,在北方省份中排名第一,千亿市值公司有万华化学(600309,股吧)、海尔智家(600690,股吧)、歌尔股份(002241,股吧)等6家。

作为传统工业重镇,东北地区金融竞争力逐渐暗淡,仅有大连、哈尔滨、沈阳、长春上榜金融竞争力城市50强,新锐城市30强榜单颗粒无收。2019年,东北三省GDP总量合计约为5万亿元,不敌河南省一省经济总量,占全国GDP的份额下降到5.1%,社融规模增量仅占全国总份额的3.8%,东三省共有158家A股公司,总市值1.6万亿元,仅占A股总市值的2.1%,东北地区资本市场成长缓慢。

成渝崛起背后

西部城市群中等城市缺乏

2019年以来,西部地区紧抓“一带一路”建设、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培养和吸引高素质人才,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对外开放,推动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

金融竞争力50强城市中,成都和重庆两大西南重镇分别位列第八和第十名,成渝城市群已被提升至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之后的中国经济“第四极”的地位。同时,在“一带一路”节点城市,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成都和重庆都位列最重要的城市。2019年,重庆市金融业增加值超越广州,跃升至全国第四位,从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来看,2020年重庆GDP超越广州已是大概率事件。

虽然重庆和成都崛起迅速,但成渝城市群乃至西部地区城市间协同发展的程度整体偏弱,中等城市缺乏,中心城市对周围城市的辐射效应有限。成渝城市群共有193家A股公司,四分之三分布于成都和重庆两市,其余城市无论是经济规模还是资本市场规模均呈“塌陷状”。

在上市公司分布方面,五粮液(000858)、泸州老窖(000568,股吧)、重庆啤酒(600132,股吧)、水井坊(600779,股吧)、ST舍得5家酒企市值便占去了成渝城市群上市公司总市值的近四成。虽然成渝城市群在大力培育新兴产业,但资本市场上新兴产业的市值占比仍然偏低。无论从经济总量、区域协同效应还是从产业结构来看,成渝经济区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经济区的差距仍比较大。

本版制图:吴比较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