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随着今年11月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摘帽成功,中国的乡村振兴也进入到崭新的历史时期。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也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通过产业链扶贫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产业链扶贫既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也能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注入新的动能。
“扶贫绝不是送点钱、送点物就完了,最根本、最持久的还是要把产业扶起来,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把钱赚了。”10月15日,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前夕,中国农业银行(601288,股吧)举行金融服务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主题发布会,农行派驻四川凉山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组组长闵云忠的在会议上发言表示。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产业帮扶早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但如何引产业、扶产业、壮产业,仍是一个重大课题。
四川大凉山是中国脱贫攻坚征程中的贫中之贫、难中之难,四川省尚未脱贫摘帽的7个县全在凉山州。从去年5月入驻至今,农行浙江分行东西部扶贫协作凉山工作组和“双百”干部将心血和汗水挥洒在此,把智慧和激情播种在此。
深秋时节,循着闵云忠的讲述,笔者专门前往大凉山这片脱贫攻坚“最难啃硬骨头”的土地,探寻大凉山深处的“农行力量”。
中端织网,为核桃产业“造血”
闵云忠不仅要牵线,还得帮忙张罗打点落地的逐项事宜,这让浙商张建国很感动。
从事油脂行业半辈子的张建国过去一直在老家浙江衢州做榨菜籽油,年产值两个多亿。他为何要从浙江千里迢迢迁徙到蜀地?
故事还要从去年5月讲起,农行董事长周慕冰在凉山州考察时发现,核桃是凉山州的第一大产业,近1200万亩的种植面积,丰产期产量达50万吨,几乎家家都有种。可由于地处偏僻,加上缺乏加工,当地吃核桃以鲜食为主,经常丰产不丰收,就连掉地上都没人捡。
周慕冰将帮助凉山州农民解决核桃销路问题的任务交给了浙江分行。
接到任务的闵云忠连夜向浙江省分行行长冯建龙作了汇报,按照省分行的部署,闵云忠首先带队到州、县林草局、乡镇、核桃产业协会等相关部门调研,走村入户搞调研,随处可见发黑发霉的核桃小山。
调研之后,闵云忠的计划是引进核桃加工企业,打造一条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链。
一个星期后,农行浙江分行专门组织11家浙商企业赴凉山实地考察,其中就有张建国。他是浙江国丰油脂有限公司董事长,公司具备核桃加工生产能力。张建国这些年一直试图转型,消费升级背景下品质化是大势所趋,核桃榨油是一片新蓝海。
看到了商机的张建国6赴大凉山考察,闵云忠都全程陪同。
但是,张建国与凉山的“婚姻”也并非一帆风顺,今年8月,由于东西部的文化差异让项目推进过程出现停滞,首次跨省创业的张建国有些动摇,甚至一度想退出。但在闵云忠的帮助下,在企业注册、选址用地、订购设备、建设厂房等过程中,扶贫工作组参与陪同,当地领导现场办公。阻点逐个被破除,一个月后,项目终于顺利完成了所有手续。
农行凉山分行的司机至今记得,有一次闵云忠为了项目,一天内就在西昌和成都之间跑了一个来回。投入那么多钱,何时回本?销路在哪?闵云忠总耐心地给张建国打开心结。
去年9月,张建国和当地政府正式签订总投资5亿元的核桃油加工合作协议。今年11月,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整个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可年产核桃油2万吨,年消耗干核桃 20 万吨以上,年销售收入将达20亿元。听说核桃有了销路,在家门口能挣到钱,当地不少老百姓(603883,股吧)再也不愁了。
产业扶贫路线上,政、银、企各有明确的分工:政府负责农民的组织化,今后,去皮、清洗、剥壳、烘干等中间加工环节交由各地完成;农行通过推出“核桃扶贫贷”,为这些主体提供金融支持;张建国则负责定标准、下订单、搞加工、走市场。
“我们一直在倡导从输血到造血,转变的关键在建机制,怎么去赋予造血功能,又如何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串联起来?未来,张建国的国丰榨油项目,以及这些产业链中端将织成一张网,真正让血液活起来。”闵云忠说。
农行“红娘”牵线浙江特产齐入凉山
核桃是本土产业,被誉为“美人腿”的茭白则是近年在凉山的“舶来品”,也是在农行浙江分行的牵线搭桥下引自江浙地区,生产出来的茭白也销往浙江的千家万户。
“往年这时候进村,全是烟气腾腾,各家各户都在烤烟。最多一年,村里种下了8000多亩烟叶。”凉山州会理县小黑箐镇白沙村村党总支书记蔡贵山当了13年村干部,一边说一边比划着,“你看那瘌痢山头,就是过度砍伐留下的,3吨柴火只能烤一亩烟叶。”
现在,白沙村已经成为当地种植茭白面积最大的村,拥有占地3000立方米的茭白冷库和农产品(000061,股吧)加工场所,茭白主题公园正在施工建设。
曾在农行凉山分行担任行长的农行退休干部阿卓哈布在彝族威望很高,他是彝族的土司,在当地颇有威望。
他发动凉山州能种植茭白的县种茭白脱贫。阿卓哈布说:“凉山的茭白拔出来洗一洗就可以吃,味道是甜的,而且上市时间比浙江的茭白要早,刚好打了一个时间差。”
由于病虫防害技术落后,2019年茭白种植区大面积爆发锈病,极大影响了质量和产量。此外,茭白销路不畅也令人头疼。很多种植户欲哭无泪!
闵云忠老家在浙江德清,正好是有名的“茭白之乡”,他立即联系当地一家茭白收购企业浙江朝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公司老板姚军华翌日便赶到,考察一圈后,当场承诺包销,并且投资创建“植物医院”,提供用肥、用药等一揽子技术支撑。
去年7月,朝华生态农业公司就帮助销售茭白4000多吨,为当地种植户带来收入近2000万元。其中通过农行兑付资金近800万元,涉及贫困户茭农17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00余人,带动就业万余人次。
为优化茭白种植技术,扶贫工作组还联系浙江茭白种植专家到凉山做讲座。在扶贫工作组牵线下,浙江朝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会理县鹿厂镇建立了一家“植物医院”,为农户提供种植、病虫害防治、销售一条龙服务,不仅提升了茭白产量和品质,效益还提升了50%。
笔者在挂牌已有一年的“植物医院”看到,针对茭白各类病虫害的药剂分门别类摆上货架,一旁还堆有茭白的专用肥。据悉,这是全县首家茭白“专科医院”,今年服务面积就达到了4000多亩,今后有望超过2万亩。
“植物医院”工作人员张洛熙说,“散户遇到种植难题只要发照片到微信群里,浙江那边的技术专家就能提供实时技术指导”。
农行诸暨支行交流到四川会理支行担任党委副书记、副行长的陈伟科介绍,农行专门向当地种植户推出了惠农贷款产品,十分方便。王泽虎就是向农行贷了20万元承包土地种植茭白,收入越来越高,还买了矿车。像王泽虎一样靠种茭白致富的村民,在当地比比皆是。
“以前外出打工,一年收入一两万;现在靠承包土地种茭白,一年收入15万”,坐在大凉山会理县小黑箐镇白沙村村委会办公室里,王泽虎算了一笔账,笑得合不拢嘴。
经过科学指导和统防统治后,今年,凉山州茭白大丰收,个头大了,病害没了,产量提升了,价格还翻了一番,各地生态环境也变得更好了。在深秋的会理县大山深处,山顶上云雾缭绕,山谷边是潺潺流水、层层梯田,田里栽满了茁壮成长的茭白。这一片片茭白,让当地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了。
这两年间,姚军华帮助当地销售茭白8000多吨,为种植户带来近4000万元收入。尝到甜头后,很多茭农扩大了种植面积,镇里的茭白现代农业产业园还专门制作锦旗感谢扶贫工作组。
茭白产业是在农行浙江分行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发展起来的,除了茭白,扶贫工作组还把湖州安吉的茶叶、长兴的葡萄、德清的缫丝等产业引入凉山州种植和建厂。
产业扶贫根本在于企业的存活
“金融活水怎么精准灌溉?如何来发挥最大效能?这里头大有门道:首先,得形成一定产业链条;其次,要尤为关注带动能力强的新型主体和龙头企业;最后,再根据产业特征,量身定制金融产品。如此,便能事半功倍。”走在田埂上的陈伟科说。
陈伟科来自农行诸暨支行,是东西部协作“双百结对”交流干部,去年到岗后,他便借鉴浙江经验,创新性地根据会理县的三大农业主导产业,推出了烤烟、石榴、茭白三款“惠农e贷”产品,不仅利率优惠,还快捷方便。
王泽虎告诉笔者,以前农民贷款缺乏抵押物,只能“多户联保”,现在有了“茭白e贷”,金额高了、方式变了,去年他就贷款20万,用这笔钱又流转了15亩土地,用于茭白扩面和药材种植。
看到效益后,就连年过半百的刘兵,也按耐不住改行,从卖摩托变卖茭白。去年,他与几个朋友共同投资,建了个农产品初加工冷藏库。刘兵直言:“以前没冷库,茭白大批成熟后,只能着急出货,时常被压价。眼下好了,冷库能储存1000吨茭白,茭农有了议价权。”
从来没贷过款的刘兵,通过“茭白e贷”,获得30万元的贷款。接下去,他准备跟茭农签订购销合同,为了提高使用效率,还计划丰富冷库功能,带动更多农产品销售。
“我们进驻凉山后,在产业帮扶上,尤为注重引入企业主体,不断完善产业链和提升市场竞争力。这些龙头壮大起来了,有了效益,自然就能带着农民一起致富,扶贫才能可持续。”闵云忠告诉笔者,这样的案例已有不少。
在冕宁县宏模镇山河村,来自浙江长兴县的葡萄产业在这里扎了根,领衔者是长兴葡萄种植协会的会长高福明。其流转了1000多亩土地,模式就是“公司+农户”,预计可惠及该镇200余户贫困户,带动2000余人就业。
在甘洛县平坝乡,扶贫工作组今年引进了湖州安吉茶叶种植专业户王顺平,在凉山州甘洛县平坝乡成立公司,首期种植白茶1300亩,“无中生有”出了一个白茶产业,目前流转土地已达5300亩。
会理县的马铃薯经过农行牵线搭桥,引入企业订单后,摇身一变成了休闲食品的加工原料;凉山有 “中国茧丝之都”美誉,去年,宁南县锦泰丝业投产后,为当地茧丝业再添重码。
“工作组14名挂职干部,帮扶时间虽然只有两三年,但我们希望,能够把企业留下来、扶起来。只有把产业链建起来,扶贫链才能铸得稳,百姓增收致富才能可持续。”闵云忠说。
扶贫先“扶智”
既要授人以鱼,让产业活起来,百姓富起来,更要授人以渔,农行的扶贫干部还深入支持当地的教育事业,把发展观念从根子上转过来。
今年8月底,凉山州冕宁县的考生孙川被清华大学录取。在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前几天,孙川还在工地打工。闵云忠带领“双百”交流干部到孙川家里,捐赠5万元支持他读完大学。在浙江分行支持下,扶贫工作组还开展“小书包、大梦想”助学活动。
进驻凉山后,扶贫工作组相继帮助凉山分行开展中层干部、客户经理等专题培训,帮助转变经营理念、提升业务管理等能力。2019年,凉山分行年度绩效考核全省第一名。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农行服务的客户大多是少数民族,不会汉字签名或者签名不规范。在扶贫工作组帮助下,柜面业务电子指纹签名功能成功研发,签名难问题迎刃而解。
“思路不一样,结局就不一样”,阿卓哈布说,农行浙江分行的扶贫干部往往都是“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状态,带着一股认真劲儿、怀着一腔真情来做事,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也让他很佩服。在他看来,浙江干部给当地干部群众树立了真抓实干、敢于创新的榜样。
扶贫工作组成员钟卫新介绍说,来到凉山扶贫,不管是当地干部还是浙江干部都很有压力。一方面,当地干部要动起来,把事情做好,不想落在浙江干部后头;另一方面,浙江干部要积极融入当地团队,输出先进管理经验和办法,解决一些问题,把好作风留下来。
农行的所为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称赞。今年5月5日,凉山彝族自治州相关领导批示:“感谢农行浙江分行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组所做的工作,真情付出、真心帮扶、助农增收、发展产业,给凉山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劲动力,作出了突出贡献。”凉山州相关领导也批示:“派驻工作组用心、用情、用力帮扶凉山,做了不少工作,深表感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