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绿色、宜居的生态之城。姜文山 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18日电(记者 姜文山)眼下,城市副中心“十四五”规划正紧锣密鼓编制。该规划不但与国家和市级规划衔接,还首次与廊坊市及北三县等地的规划对接,推进交通、生态、公共服务、产业等方面的协同发展。
“规划对接不能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而要让多方共同获益——让城市副中心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北三县居民也能共享发展红利。”日前,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在谈及北京城市副中心“十四五”规划如何与廊坊市及北三县对接时表示。
为何重视规划对接?
——推动实现一体化联动发展
11月20日,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会的会议室里正举办一次紧张高效的对接会。城市副中心、廊坊市及北三县的规划编制团队齐聚一堂,迅速落实前一天北京市主要领导与河北党政代表团座谈的精神。
自今年初,城市副中心“十四五”规划起草以来,像这样的对接会已开过多次。哪怕是在疫情防控最吃紧的时候,编制团队也以视频会议等方式,始终保持紧密联络。
五年规划,要勾画出地区发展的图景,将成为各级各部门的行动纲领。
规划对接为什么如此重要?
“要把城市副中心打造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仅靠通州区的空间和资源承载力,恐怕显得捉襟见肘。所以必须把廊坊市的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当作重要腹地,为城市副中心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去开展交通、产业、生态、公共服务的布局。”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会发展改革局局长张艳林说。
对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北三县的发展,中央提出了“四统一”的要求,即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控,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发布了《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协同发展规划》。“统一规划是核心,也是重中之重。”张艳林说,双方近年来建立了沟通合作机制,但在五年规划上的直接对接还属首次。“这次的对接真正把‘四统一’落到了实处,有利于推动与北三县一体化联动发展出实效。”
怎样与北三县对接?
——建立规划编制工作对接机制
规划对接并非“走过场”“拍脑袋”,而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建立起稳定的长效机制。
在对接方式上,形式灵活多样,如座谈、研讨、考察、视频连线……碰到难啃的“硬骨头”,更是多方合力攻坚。在对接层级上,省市、区县、委办局等各层级均建立了对接。
——共识在频繁的沟通中逐步建立
就拿备受期盼的轨道交通平谷线(M22线)来说,其规划线路西起东大桥,向东至城市副中心,经河北省燕郊镇,终点在平谷区。地铁建设本就牵涉多方、耗资巨大,M22线又在京冀之间来回穿行,势必要多地紧密协同,才有可能在规划建设、投资模式、成本分担、利益分享、运营模式等环节达成一致。
一次次规划对接会,有力推动了这条轨道交通线的落地。今年4月,平谷线全线取得了近期实施规划方案批复,一项项前期工作都在加速推进。
开门做规划,城市副中心管委会和通州区联合组织开展“十四五”规划社会问卷调查工作,共收到近1.8万份有效问卷,其中有24.93%的人住在除通州区之外的京津冀都市圈。不少人热切表达了自己的期盼:在交通、医疗、产业等方面,希望加强城市副中心与北三县的联络。
这些建议迅速送到了规划编制团队的案头,并得到了高度重视,在规划编制中充分借鉴吸收,提升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规划有什么亮点?
——目标是让多方都获益
“规划对接不能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而要让多方共同获益——城市副中心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北三县居民也能共享发展红利。”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规划对接后,初步梳理出“十四五”时期城市副中心的重大项目清单,共8000多亿元投资。
交通一体化,城市副中心交通枢纽将在“十四五”期间投入使用;平谷线、京唐(滨)城际等轨道交通延伸至北三县;推动实现北运河互联互通;推进一批跨区域道路建设,加速交通服务同城化,共建区域快速公交走廊,保障北三县群众快速通勤和出行便利。
生态大保护,协同建设潮白河生态绿带,让群众共享蓝绿交织的生态空间;共同实施北运河综合治理工程,完善跨流域河流水环境治理联席会议制度;深化区域污染联防联控。
公共服务布局延伸,加强教育合作,支持优质学前教育、中小学与北三县开展跨区域合作办学;统筹布局优质医疗资源覆盖范围,引导北京优质养老资源向北三县延伸;推动跨区域实现职住平衡,就业与居住空间的匹配融合。
产业联动发展,推动共建产业园区项目,构建区域协同的产业链和创新链;推动张家湾设计小镇、宋庄艺术创意小镇等与北三县特色小镇产业集群功能联动。
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城市副中心“十四五”不仅在规划阶段实现对接,今后还将在实施阶段建立评估、落实环节加强对接,共绘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宏伟蓝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合作供稿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