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屡被行政处罚、遭遇消费者维权打假这事儿有些见怪不怪了。
14日下午,小红书官微披露一则公告,“今日天眼查披露的关于一则小红书的广告处罚,经核查是针对2018年官方微信公众号一篇文章内容用语不当。公司接到举报已对问题文章进行处理,并对所有官方公众号文章进行重审,严格按照监管要求认真落实整改。”
(图源:小红书官微)
天眼查显示,小红书关联公司行吟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新增一条行政处罚,被处罚原因为:违反本法第十七条规定,在广告中涉及疾病治疗功能,以及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使推销的商品与药品、医疗器械相混淆的用语。行政处罚内容为罚款2万元,责令停止发布。
(图源:天眼查官网)
这已经不是小红书第一次因广告违法被行政处罚,自2016年10月至今,该公司共有21条行政处罚信息,其中十多条涉及广告违法;2019年1月10日到2月20日期间,小红书因广告问题被行政处罚3次,其中两次因为其发布广告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分别被罚款5万元和3万元;还有一次是因为小红书发布虚假广告,被罚款3万元;其他还有如涉及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涉及食品问题、涉及违反发票管理税务规定等被罚款。
除了广告违法之外,还有一项特殊处罚——侵犯消费者隐私。2018年8月,小红书因“违反侵害消费者人格尊严、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或者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被处罚5万元。
处罚决定书指出,小红书 APP 软件隐私设置成默认允许其他人加为好友并浏览到好友的相关包括部分个人隐私的信息,致使消费者关注的笔记以及兴趣爱好被陌生人了解。属于未充分履行采取技术手段或必要措施义务,未完全尽到防止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
广告违法、侵犯消费者隐私,小红书APP为什么屡遭处罚屡教不改?
业内人士认为,几百块钱甚至几万块钱的处罚相比几十万上百万的广告费来说,根本不值得一提,违法成本低是违法广告之所以屡罚不止的关键。
这一点在网友们的讨论中也可窥见一二,“两万还不够人家一个广告的零头”、“2万是不是太少了点?感觉起不到威慑作用”,甚至有网友反讽道“2万块,罚得真多。”
趁着跨境电商风口起来的小红书,在发展过程中,电商业务一直伴随着假货质疑和霸王条款等相关投诉。在黑猫投诉平台已“小红书”为关键词可搜索出3048条投诉,大部分投诉内容都是质疑商品不是正品,认为是假货但是平台不给退款,不按承诺假一赔十,或者涉及到质量问题的相关退款订单,小红书不给处理。
此外,小红书会员到期自动续费也被很多消费者投诉,没有明显的指导用户取消会员自动续费步骤,导致用户找遍平台和付款平台,都不知道取消连续自动扣费的入口在哪儿,涉及到剥夺消费者知情权,属于“强制消费”行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