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导演谢泽:从摄影中来,到表演中去

2021-01-18 20:39:39 和讯名家 

作者|胡言

「故里松楸沾雨露,神都池苑隔云烟」。 

自打唐朝武周时期洛阳从东都更名为「神都」后,「神都」这一新的命名便被无数文人墨客赋予了浪漫的想象。明年,观众即将迎来一部以「神都」洛阳为背景的重磅影视制作:

《风起洛阳》。

作为一部古装悬疑剧,《风起洛阳》改编自马伯庸小说《洛阳》,讲述了在时值盛世的洛阳发生的一系列悬案。

作为明年最受观众期待的剧集之一,《风起洛阳》可谓拥有S级的配置:顶级IP改编,导演谢泽执导,黄轩、王一博、宋茜、宋轶等担当主演。强大的阵容和团队让《风起洛阳》从项目官宣伊始就吸引了众多的目光。

目前,《风起洛阳》正在横店影视(603103,股吧)城紧锣密鼓的拍摄,1号有幸采访到谢泽导演。短暂的采访却勾起了1号对《风起洛阳》的未来憧憬,而这仅仅来源于这样两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话语:

「我不放弃每一个镜头,不放弃每一段表演」。

遇见「引路人」

从1995年入行算起,已经有二十多年从业经历的谢泽无疑是影视圈里的一位「老炮」。不过,回顾谢泽的职业生涯,摄影与导演两种职业身份同时进入到我们的视野之中。

作为电影摄影的谢泽参与了《大腕》《手机》《天下无贼》《集结号》《赤壁》《三枪拍案惊奇》《山楂树之恋》等等电影的拍摄,这些项目无一例外都可归为当年的「大片」之列。

之后,谢泽从电影转战进入电视剧领域,并遇到了自己导演事业的引路人——郑晓龙导演。

从拍摄《甄嬛传》开始,谢泽先后在《甄嬛传》《红高粱》等剧中担任摄影指导,并在2012年凭借《甄嬛传》获得「第九届全国十佳电视制片表彰大会」十佳电视制片优秀电视剧主创优秀摄影师。

而自《芈月传》始,谢泽正式转型为电视剧导演,在《芈月传》中出任文戏导演。

《芈月传》

从优秀的摄影执导转型为导演,让谢泽开始以导演的视角重新审视「拍戏」。谢泽谈到,《芈月传》里的一场哭戏引发了他对于导演角色的深入思考,至今印象深刻:

「当时我拍了一场孙俪和刘涛一场大哭的戏。我就是按照一个寻常人的思维去拍这场戏。当郑晓龙导演看完以后,说这段需要重拍。其实我当时没有理解他为什么要重拍。后来我才慢慢懂了。每个人的身份导致他对事物的看法和处理方式是不一样的。而我们作为导演,不能以我们自我平常对于生活的态度去导一场戏」。

因此,无论是后来执导《远大前程》《扶摇》还是如今的《风起洛阳》,谢泽至始至终认为,导演必须通过不断的拍摄实践去强化自己的两种能力:

一是从整体性出发,去理解人物。

导演不仅需要清楚认识到每个人物的特性,还需要认识到人物与人物之间的联系性。谢泽认为,只有建立在对特性和联系性的理解之上,才能让戏与戏之间形成有效的串联,构成一个有剧情发展逻辑的整体。

二是从全局性入手,去把握表演。

「演员可能会专注于自己的角色,但是导演要有一个很大的全局观。有些戏某个演员或许演绎的很好,但如果放置在整个剧本的人物关系中理解便显得不协调,因此它需要导演的全局观对演员的表演进行把控」。

正是对这两种能力的深刻领悟,帮助谢泽在丰富的执导经验里逐渐形成带有他个人特色的导演方法论。

「表演第一」!

谢泽对于镜头的态度非常简单:苛刻与创新。

苛刻是长久以来的摄影经历,让谢泽对影视内容的镜头语言有着洁癖式的讲究,而创新则源于谢泽特别善于从获得的拍摄经验进行总结提炼,不断思考镜头语言的表达方式。

例如,在《甄嬛传》中,无论是人物的穿着还是宫廷里的装饰,其色彩都非常繁复,如果处理不好极易给人一种庸俗感。但谢泽通过黄金分割式的构图和多种打光方式,使画面既能突出雍容华贵之感,画面也不会显得媚俗。

《甄嬛传》

然而,在谢泽从摄影转型为电视剧导演之后,他对于镜头语言有了全新的理解:

「表演第一」。

这个原则的言下之意,在于镜头应该始终为故事服务、为表演服务,而不是为了追求影像的极致和风格化而喧宾夺主。

在拍摄《扶摇》这类古装剧时,谢泽尤其强调表演的首位度:

「我并不会一味地追求画面要有多么好看,相反我不喜欢观众太记住我的画面,我都是尽最大的努力用画面把故事讲好,让观众能在不知不觉之间代入《扶摇》。我希望所有的一切都是为故事、为人物做铺垫,而不需要某个东西去夺目」。

「表演第一」,意味着镜头不应止步于炫技,而应集中精力于背后的叙事。在影视剧中,叙事呈现在于人物。因此,好的表演,总是能够通过镜头勾勒出一个人物的性格特质,并植入进观众的内心。

「在电视剧中,需要用镜头向观众展示演员的表演,从而展现出人物关系之间的联系和矛盾,让表演更有力度。观众看一部电视剧,譬如《甄嬛传》。到现在大家依然记得甄嬛、华妃、沈眉庄,但具体发生什么事、具体的情节或许已经淡忘,这才是我们想要的东西」。

表演始终占据着如此重要的位置,以至于在谢泽看来,自己是否能够带给观众一种一以贯之的、能够被人记忆的强烈的影像视觉风格标签,并不是特别在意。他更在乎的是每一部戏、每一个人物能否立得住。

因此,他认为好的表演必然具备着极大的功能性。在电视剧的呈现里,镜头的定位便是帮助演员去提升表演的效果。「我不希望任何外部的因素去影响我们演员的表演,比如这个画面场景都特别好看,但是如果我看不到表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不合格」。

真实,是标尺

在个人的导演生涯里,谢泽不拘泥于剧集类型。

《远大前程》属于年代传奇剧,《像我们一样年轻》属于青春偶像剧,而《芈月传》《扶摇》以及《风起洛阳》则都属于古装剧范畴。

看似跨度较大,但对于谢泽来说,呈现这些剧集的标准则是固定的,那便是真实。

「《风起洛阳》便是那种非常真实的题材,很实际、很落地。这种真实意味着虽然故事有一定的历史背景,但其故事和情感我们每个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感知」。

真实同样是谢泽在导演时最重要的衡量尺度。

它首先体现在演员的表演上。

尤其在古装剧中,谢泽会担心观众与剧集本身存在一定的疏离感,因此在执导《扶摇》时,谢泽会要求每个演员的表演力求「真实再真实」,在情感和人性表现上都「务求真实」,以此强化观众的代入感。

表演的真实性体现于人物,而人物的真实性则体现于情感。

在谢泽看来,构建影视作品里人物的真实性,关键在于实现人物逻辑与现代情感的耦合。

例如《扶摇》。虽然是一部古装剧,但剧集呈现和传达出的女性独立人格和爱情观其实有着深刻的现代土壤。因此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来平衡古装题材与现实内核之间的关系。

同样在《风起洛阳》中,谢泽也试图为剧集融入一些现代人审美体系里的情感元素。「这种现代情感的融入将是《风起洛阳》风格化特征里的一部分」。

真实,同样体现于人物所处的历史情境以及以服化道为代表的细节处理。

《风起洛阳》原著作者马伯庸认为,唐朝武周时代的洛阳城不愧有「神都」之名,它的一系列工程体现出了一种难得的浪漫气质,同时在浪漫的气质下,当年的洛阳城又是以真正的人间烟火气为底色。这在秉持实用主义的中国古代大都市建设中并不多见。

因此,如何去构建这种杂糅的真实性,是《风起洛阳》能否成功出圈的基础。

谢泽谈到,此次《风起洛阳》剧组专门邀请了涉及服装、礼仪等各个领域的历史专家,将尽最大能力去还原当年的真实情景,让观众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唐朝。

「比如我们服饰上的一些小标牌、小花纹也都是仔细考究的。在唐朝,每件衣服上都有暗纹雕纹,可能拍出来的时候观众看得不会很清晰,而且还原这些细节费时费力,但我们必须保证每一个历史细节的真实还原」。

正是对真实的追求,让谢泽在每一部作品中都努力做到极致。

「我觉得我就是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拍好每一个作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负所愿」。

在访谈的最后,谢泽对于那些希望进入影视行业的从业者们提出了恳切的忠告。在他看来,从事影视内容制作,必须兼有理性的洞察与踏实的态度。

理性的洞察,旨在建立一种看待内容更加宏观的视角和格局。

「我更加强调从自己平时生活中积累的经验以及见到每个人、每件事的人生体验去发现和理解表演」。身为创作者,必须对生活、对社会、对人性有着精准的把握,才能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创作的规律。

而踏实的态度,意味着不寻求捷径、不投机取巧,夯实自己的内功。

「无论是摄影还是导演,都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不要着急,慢慢地把基础打好。尤其要把心思聚焦在创作上而不是别的东西,不能急于求成。终有一天,你就能够综合以往基础性的经验实现融会贯通」。

在喧嚣的影视行业里,谢泽这位「老炮」的经历或许提供了一个真正沉浸于内容创作的匠心典范。

特别鸣谢:横店影视城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传媒1号。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季丽亚 HN00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