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印尼总统佐科在雅加达总统府接种中国新冠疫苗。(图片由印尼总统府提供)
6国政要带头接种、20多国签署订购协议、超5亿剂疫苗的合同......近段时间,中国生产的新冠病毒疫苗受到国际社会关注。
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通过接种疫苗在人群中逐步建立免疫屏障迫在眉睫。分析人士表示,多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用带头接种的行动表达了对中国疫苗的信任和支持。
疫苗订单超5亿剂
2020年11月3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副总统兼总理、迪拜酋长谢赫·穆罕默德接种了中国国药集团生产的新冠病毒疫苗。此前,已有数十名阿联酋高级官员进行接种。
其中,包括阿联酋外交部长谢赫阿卜杜拉·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和内阁事务国务部长穆罕默德·阿卜杜拉·加尔贾维。
2020年12月16日晚,巴林国王哈马德接种了中国国药集团研发的新冠疫苗,成为该国首位新冠疫苗接种者。此前的9月16日,巴林王储萨勒曼已作为志愿者,接种了处于三期试验阶段的中国国药新冠疫苗。
进入2021年,接种中国产新冠疫苗的外国政要名单越来越长。
1月10日,塞舌尔总统拉姆卡拉旺接种了中国国药疫苗,该国也成为非洲地区首个开展大规模新冠疫苗接种的国家。同日,约旦首相贝希尔·哈苏奈和多名大臣也接种了中国国药疫苗。
1月13日,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通过电视直播自己接种中国科兴公司克尔来福新冠疫苗的过程。来自宗教界、商务界、健康部门的代表在现场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1月14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安卡拉城市医院接种中国科兴公司的克尔来福新冠疫苗。该国副总统奥克塔伊、卫生部长科贾也接种了中国疫苗。
有分析称,中国国家药监局2020年底批准国药集团新冠疫苗附条件上市后,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疫苗的批准授权、订单采购、使用推广的节奏明显加快。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20多个国家已与中国签署新冠疫苗订购协议。其中,阿联酋、埃及、巴林3国已经正式批准使用中国疫苗,还有多国有购买意向。从订单数量来看,中国疫苗已经拿到16个国家及地区超5亿剂疫苗的合同。
中国疫苗极具吸引力
自2020年7月以来,中国多个新冠疫苗陆续在海外多国开展三期临床试验,效用全球有目共睹。
土耳其卫生部长科贾此前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2020年)9月14日起在土耳其开展的III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中国疫苗安全有效。试验数据显示,中国疫苗的有效性达到91.25%。
今年1月底,首批100万剂疫苗抵达秘鲁。“中国的疫苗用传统技术研制,其安全性是非常肯定的。”秘鲁总统弗朗西斯科·萨加斯蒂日前接受秘鲁《商报》采访时,当记者问到是否计划接种中国疫苗时,他回答:“是的,我愿意在必要时接种中国疫苗,我没任何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与辉瑞/BioNtech疫苗苛刻的低温储存环境相比,国药的灭活疫苗贮藏条件为2—8℃避光保存和运输。“中国的疫苗不需要超低温储存,给居住在偏远地区的人们带来希望。”墨西哥总统洛佩斯表示,“康希诺疫苗在中国已经投入使用较长时间,效果良好。”
据美国《财富》杂志网站报道,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全球卫生高级研究员黄严忠表示,中国的候选疫苗将对中低收入国家极具吸引力,尤其是那些无力负担或没有能力维持冷链配送疫苗的国家。
新加坡《联合早报》也在文章中提到,相对于一些西方疫苗来说,科兴疫苗在储存、运输等方面都易于操作,使这些国家能快速启动大规模接种计划,防止疫情继续恶化。
“中国填补空白”
“与世界分享中国疫苗,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彭博社认为,中国向多国提供新冠疫苗,是兑现诺言的体现。
2020年5月,在第七十三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中国宣布将中国研发的新冠疫苗作为世界公共产品。中国一直秉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履行这一承诺。
“与美国制造商不同,中国疫苗制造商几乎从一开始就必须考虑全球问题。”《纽约时报》在近日刊发的文章中表示,相对于疫苗能否快速转化成金钱的考量,中国似乎更看重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文章援引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全球卫生政策中心主任J·史蒂芬·莫里森(J. Stephen Morrison)的话指出,“中国意识到疫苗方面的缺口,也意识到西方政府会囤积和预购数十亿剂疫苗,让其他国家陷于困境”。文章称,中国正在填补西方竞争对手在贫穷国家留下的空白。
为了确保疫苗能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公平分配,世界卫生组织(WHO)多次呼吁让预防新冠病毒的疫苗成为公共产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8日批评了富裕国家占据了供应的大部分,并敦促各个国家和制造商停止达成涉及疫苗的双边协议,影响到“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COVAX)的运作。
新加坡《联合早报》称,在欧美等西方与其他较富裕的国家抢先购得疫苗的情况下,一些国家可能需要等上相当长时间才能获得欧美企业的疫苗。分析人士指出,得益于中国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中国的疫苗生产将为全球抗疫带来曙光。(文/老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合作供稿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