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去年中小学体育相关政策的出台,增设体育课也成为中小学课程建设的重要一环。“推进学校体育改革,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也被写进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此外,日前北京市还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行动方案》和《北京市加强中小学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二十条措施》。1月25日,在北京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召开期间,北京商报记者采访了教育界别、体育界别的多位委员,不同身份之下,他们对体育教育的理解都有哪些不同?而在相关政策、细则出台之后,中小学加码体育课还要分几步走?
市政协委员、首都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钟秉枢:
落实“阳光体育”一小时,而非“灯光体育”一小时
2020年,国家卫健委出台的《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提出,要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运动氛围,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习总书记曾多次呼吁,要让孩子们跑起来,多玩一玩。但目前我国孩子的平均室外活动时间仅为0.86小时,低于全球儿童平均水平2.55小时。”钟秉枢表示,为解决“小胖墩”(肥胖)“小眼镜”(近视)“小豆芽”(体态不良)问题,需要青少年儿童加强户外运动和课外活动。曾有科学研究表明,周末一次性运动14小时起不到近视防控的作用。就像饭要按顿吃一样,户外活动一定要分散到每天至少2小时。
为此,钟秉枢提出建议,为加强户外运动的次数,学校可以增加户外体育课、户外课外体育活动、户外大课间活动,同时减少室内体育项目的开展,从而落实“阳光体育”一小时,而非“灯光体育”一小时。在具体活动项目上,钟秉枢认为,可由政府部门主导,学校、社区组织,恢复开展传统的冬季长跑活动,夏季户外三大球运动。“家长、学生都参与进这样的户外运动中,也能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氛围。”
从社区、学校的维度来看,钟秉枢呼吁,学校要将体育锻炼纳入学生的整体评价体系,同时社区要改善青少年健康环境。“还可以通过民间体育俱乐部、体育培训组织,非营利性组织等渠道,建立多种形式的青少年体育供给体系,引导学生课外远离电子屏幕。”
“教委可以在全市推广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做法,即‘体育是第一学科’的理念。到校第一件事就是‘零点体育’活动,在‘云炼营’线上平台上专业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锻炼一小时活动,也包括体育作业‘121’( 一个孩子带动两个家长一起完成一项家庭运动),‘体能天天练’小程序锻炼打卡等。”钟秉枢谈道。
市政协委员、海淀区中小学体育运动促进中心主任刘芳:
区县应是主责部门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也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高等教育阶段学校要将体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修满体育学分方可毕业。
刘芳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文件的落地还有赖于各区各校的具体执行。“体育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体育是一件‘老大难’的事,但是‘老大’重视就不难了。这样的话也给我们传达出一种信息,解决体育问题需要得到各学校重视,也就是需要校长对相关文件加强理解和执行。”刘芳表示,推进方案落地,加强体育课程建设需要依靠各区、各委办局的协同努力。“对各区来讲,要举全区之力做这项工作,同时,政策最终落地的就是学校,也要看看学校是如何依照各区要求来开展这项工作。”
“我们要站在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刘芳提到,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要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之前出台的文件中还提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体教融合,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应该如何为学生和老师去搭建平台,搭建一个什么样的平台,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探讨的路径。”刘芳表示,针对目前北京市出台的体育20条相关细则,各区也都处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
市政协委员、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校长麦峰:
由教委统筹增加体育课后相应减少的课程是哪些
“增加体育课时还需要统筹,因为增加体育课时势必要减少其他课时。”麦峰表示,体育课目前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真正落地,增加体育课时后,确实会和学生的课业负担产生冲突。同时,家庭教育中对体育的认识和投入也要加强。
麦峰告诉记者,虽然目前推行并坚持素质教育,但孩子们能坚持运动的有效时间越来越少,学生的大部分时间还是被文化课或是课外特长占用。“让学生加大体育运动量,增设体育课,肯定要有系统化的方案。目前需要明确的就是,增加了体育课,相应减少的课程是哪些?教育部门一定要对这方面进行统筹。”
实际上,在学校加强体育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不少现实难题。“比如从场地的维度看,不同学校之间的场地差别很大,很难满足学生不同的运动需求。举个简单例子,如果组织学生跳绳,需要的场地就不是很大,但如果学生想踢足球,那找到合适的场地就很奢侈。”麦峰认为,开展体育课程活动,是应该从孩子的兴趣所在点出发的,但实际操作中面临场地受限的问题。“提升孩子的体质,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共同努力,光靠学校很难完全解决问题。家长的观念也需要转变,不然孩子在学校体育锻炼完,回家还是坐着,用处不大。”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时的安全从保险的角度来看,已经得到了保障。“现在每所学校都有校方责任险,学生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受伤了,保险公司可以给学生理赔,这也减轻了学校组织体育活动时的心理压力。”北京商报记者 程铭劼 赵博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