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有些领域的泡沫已经显现

2021-01-26 09:17:14 21世纪经济报道 

  “从今年开始应该永久性取消GDP增长目标,而把稳定就业和控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政策最主要的目标。GDP的数字可以作为一个预测,财政部门可以将其作为一个基础来进行财政收支的预测,投资部门可以将其作为基础来预测投资行为,但不应该将其作为考核地方政府官员业绩的指标。”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骏在近日举办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与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专题研讨会上如此表示。该研讨会由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主办。

  马骏表示,2020年初的时候,因为疫情带来巨大不确定性,无法定GDP增速目标,定得太高,做不到;定得太低,起不到提振信心的作用,所以没有必要设。去年政府工作报告决定2020年不设当年的GDP增长目标,是非常正确的。

  马骏表示,继续设立GDP增速目标有如下问题:地方习惯性层层加码,把地方的GDP目标定得很高,从而加大隐性债务的金融风险,因为靠借钱来实现投资拉动GDP比其它办法都容易;强调GDP考核,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地方虚报经济增长速度的问题。

  “把稳定就业、控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市场经济下各国宏观经济管理的普遍做法。现在,所有的发达国家和绝大部分中等收入国家都已经放弃了GDP增速作为宏观调控的目标。”马骏称。

  谈及货币政策,马骏指出,一方面就是杠杆率上升得非常快,要求货币政策开始调整。2020年前三个季度,中国宏观杠杆率上升25个百分点,是2009年以来升幅最高的一次。杠杆率大幅上升,自然会导致未来的金融风险。

  马骏表示,此外,有些领域的泡沫已经显现。去年我国几个主要的股市指数都大幅上升,接近30%,在经济增速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出现如此牛市,不可能与货币无关。另外,近期上海、深圳等地房价涨得不少,这些都与流动性和杠杆率的变化有关。

  “未来这种情况是否会加剧,取决于今年货币政策要不要进行适度转向。如果不转向,这些问题肯定会继续,会导致中长期更大的经济、金融风险。”马骏表示。

  但马骏也指出,货币政策转向不能太快。目前我国通胀不高,CPI今年看上去会更好看,因为去年猪肉基数效应。PPI会往上涨,但不会涨的太多,也没有要求一定要转得太快。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和商业银行强烈要求要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或者要求转得非常慢,认为转得太快会导致项目停工、烂尾、坏账等问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1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

  其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

  马骏称,M2增速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有很大的诠释空间,至少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一是把今年的名义GDP增速理解为包括了基数效应的名义GDP增速。2021年实际GDP增速大概在8.5%左右,加上两个百分点的通货膨胀率,名义GDP增速在10.5%左右。“2021年的M2要不要增长10.5%,如果要的话,这是一个比较高的数字。”马骏称。

  二是把一次性的基数效应剔除,就是剔除了扭曲因素后正常化的一个名义GDP增速。即剔掉三个百分点左右的基数效应,这样2021年的名义GDP增速就变成7.5%。

  “今年的M2增速到底是匹配10.5%还是匹配7.5%,它们似乎都符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就看怎么解释。如果是10.5%,那是一个扩张性的增速;如果是7.5%,那是比较紧缩性的,两者从货币总量上来说相差6万亿元。”马骏表示,“我的观点是在中间取一个数,比如将其控制在9%左右的话,相对来讲是比较合理的。”

  马骏提出了三个支撑理由:

  一是企业盈利状况会有很大好转,降低对债务融资的依赖,从而可以略微降低杠杆率,对货币扩张的要求也有所下降。

  二是广义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应逐步回归到新冠危机前的水平。广义财政赤字下降后,政府发债减少,相应减少对货币政策扩张的压力。

  三是去年上半年货币扩张很快,M2基数已经很高,在现在的基础上再增长8%~9%也是不小的增幅。

(责任编辑:娄在霞 HN151)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