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布局、优机制、提效率、“山海经”、重创新、强风控——这“十八字”要诀凝聚了厦门国际银行发展普惠金融的核心思路。
2020年是《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四五”期间普惠金融发展的关键之年。作为一家资产规模接近万亿的城商行,厦门国际银行立足服务实体经济,积极探索普惠金融新模式。一连串鲜活的数字彰显出该行取得的累累硕果:截至2020年12月末,厦门国际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65%,今年新发放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加权利率低于去年全年水平,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低于1%,连续四年达成“三个不低于”和“两增两控”监管指标,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惠及31000余户,较年初增长341%,实现普惠贷款余额与户数双提升。
为何厦门国际银行能成为业内发展普惠金融的突出样本?
据了解,该行打造了快速发展普惠金融的“十八字”要诀:早布局、优机制、提效率、“山海经”、重创新、强风控。
这“十八字”要诀不仅让厦门国际银行显著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也对其他中小银行发展普惠金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早布局,早发力
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存在。商业银行作为金融资源供应主体,正是践行普惠金融的主力军。
厦门国际银行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早在2019年5月就推出了“深耕八闽、服务实体”金融服务系列活动,由该行多家分行行长带队的多支调研组,主动深入福建省辖内1万多家中小企业进行集中调研,采集企业一手信息,建立“白名单”机制。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袭神州大地,厦门国际银行充分发挥其标准化远程办公系统和移动作业平台的优势,早早按下普惠金融服务“重启键”,2月初就快速为受疫情冲击的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先后推出了25条金融举措,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发生后,厦门国际银行依托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进一步简化传统供应链融资业务线下提供贸易材料、业务确权及各类凭证交互的繁琐流程,大力推进线上供应链融资业务服务中小微企业。截至2020年12月末,累计为39家核心企业审批供应链融资合作额度60.5亿元,累计投放13.7亿元。同时,该行不断升级迭代基于互联网智慧风控、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线上贷款平台和标准化移动作业平台,将更广范围的个体工商户客群也纳入到小微金融服务客群里,使更多下沉长尾客户享受到了高效的金融服务。截至2020年12月末,“无接触式”的线上银税互动产品-税享贷小微贷款余额超过19亿元,较年初增幅超过250%。在税享贷等多款信用小微贷款产品助力下,厦门国际银行截至12月末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投放总量位列厦门辖内法人银行前列。其境外附属机构澳门国际银行今年疫情以来,活用澳门政府中小企业信用保证计划、专项保证计划、四厘利息补贴等方案,并自主研发推出各类抗疫贷款方案和措施,全力支持澳门批发零售业、建筑工程业、医药业等多个领域中小企抵御疫情带来的冲击,其中向贸易及零售业发放抗疫贷款9.12亿澳门币,覆盖民生医药企业、交通运输业等民生保障行业。
优机制,强动力
不仅布局早,该行还不断通过优化管理机制促进信贷人员转变思路,增加普惠金融服务动力。
一方面,厦门国际银行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普惠金融业务尽职免责机制,将授信尽职免责与普惠金融业务不良贷款容忍度放宽政策相结合,在不良容忍度内,对未违反法律法规、监管规范性文件和银行规章制度的业务部门、分支机构和人员减轻或免予追责,合理界定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授信业务风险责任,完善容错纠错机制,维护授信工作人员积极性,进一步加大对普惠金融的支持力度。
另一方面,厦门国际银行积极完善并推动落实考核激励政策,持续加大普惠金融绩效考核力度、健全激励体系,进一步提高各经营机构对普惠金融的聚焦度及重视度。
厦门国际银行于2020年6月份修订完善综合绩效考评管理办法,将普惠金融指标占整体综合绩效考核的权重大幅提升到10%以上,将普惠金融服务水平提升作为各经营机构业务转型重要导向;于7月份制定下发普惠金融和再贷款管理工作的相关通知,通过劳动竞赛形式,充分调动支行网点和客户经理拓展普惠金融和再贷款政策业务的积极性。通过相关信贷计划、考核管理办法、劳动竞赛的落地,有效激发了各经营机构对于普惠业务展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人人都覆盖”“月月有新增”。
厦门某塑胶制品公司为集美区小微企业,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塑料加工企业订单减少、营业收入下降,加之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企业营业成本快速上升,产量、累计销售额及实现利润均出现较大比例降幅。但随着疫情管控,员工陆续到岗,生产逐步恢复,企业拟采购新生产机器,在下一年度扩大生产。厦门国际银行境外附属机构——集友银行厦门集美支行了解到该情况之后,即主动上门与企业进行沟通,细致分析研究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深入了解客户与其上下游企业的资金支付账期及支付方式,全面专业地为客户提供资金解决方案,跟进授信申请,为客户解决燃眉之急,以实际行动促进小微企业稳步向上发展。
提质效,增优势
“厦门国际银行最大的特点就是效率高。”福建某生物工程公司负责人林先生如此认为。他的感叹源自2020年5月下旬发生的一件事。福建省设立首期百亿纾困贷款专项资金的政策公布当天晚上,厦门国际银行客户经理就打电话告知了他这个好政策,并详细指导他需要准备哪些材料,转天就带上银行纾困贷款管理专员为其上门指导如何在“金服云”线上发布纾困贷款需求,现场收集资料,并为其开通信贷绿色通道,高效服务企业融资需求。“后面几天好几家银行来找我办一样的业务,我只能告诉他们‘你们来得太晚了!’”林先生认为,厦门国际银行总是能够第一时间将客户需求摆在首位,服务机制相当灵活、高效,一般一周内都能给到满意答复,“是陪着我们从一家小企业逐渐成长起来的好银行!”
事实上,中小银行在开展业务时,往往面临着体量小、网点少、人手少、业务覆盖面窄等劣势,但厦门国际银行巧妙地将中小银行这些劣势转化为联动快、链条短、技术新的后发优势。
厦门国际银行充分发挥总分行高效协同联动的优势,自上而下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尤其是对于分行提供的来自市场一线的需求,总行反馈快速,高效协同联动帮助分行解决实际问题。
为鼓励分支机构发挥地缘优势,强化、优化对本地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厦门国际银行下放授信业务审批权限,给予分行较大的授信审批自主权,从而利于其更精准、快捷地服务小微企业。
据了解,集友银行福州分行就基于客观存在的市场困境及现有的风险管理措施,积极创新信贷风险资产抵押模式,扩大贷款抵质押担保物范围,在切实防控信贷风险、贴近市场客户的前提下,精准对接辖区内经营稳健的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同时运用再贴现货币政策工具,改善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
该分行授信客户漳州某贸易公司,主要经营业务为纺织品批发等。由于小微企业普遍在上下游贸易活动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该司常常遭遇上游采购款到发货、下游销售货到欠款的两头排挤。为保证货款回笼安全,降低坏账发生可能性,企业只能接受远期兑付的银行承兑汇票。然而,银票对于小微企业而言,不易背书变现,若要变现,则须自行承担高昂的贴息成本。因此,一旦下游要求以银票结算时,企业就处于进退两难的困境。
在获悉上述情况后,集友银行福州分行积极向客户宣传人民银行再贴现货币政策,将支持小微企业的业务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客户。经过与企业多次接触沟通,最终通过贴现业务有效缓解资金周转难题。同时,由于该行提供的贴现利率优于市场贴现利率,大大减轻了客户的资金成本,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肯定。
山海经,本地化
在厦门国际银行“十八字”要诀中,所谓“山海经”是指“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因地制宜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解决当地企业资金需求痛点,为客户量身打造金融支持方案,有效助力当地特色产业发展,为福建念好“山海经”提供强大“融资融智”支持。
“念海经”,创新首单大黄鱼质押贷款。“良港三都举世无,水深湾阔似天湖。”福建省宁德市既是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也是中国著名的大黄鱼之乡,但大黄鱼产业发展受制于传统银行融资手段单一、担保品缺乏等问题,很难获得银行贷款。厦门国际银行宁德分行围绕当地脱贫致富的关键产业,创新提出以冷冻大黄鱼作为质押品,开展全市首笔“大黄鱼仓单质押反担保”业务。
“我从没想过还能用大黄鱼质押贷款。”福建某海洋生物工程公司负责人蔡先生感叹,“大黄鱼仓单质押特别有利于产业发展。大黄鱼价格公开透明,每天都有公开市场标准公布,不用担心估值问题。将大黄鱼收到冷库里,我可以收保管费和担保费,同时渔民还可以储存到价格合适的时候再出售,不至于出现丰年价贱伤渔,在销售淡季为多户大黄鱼养殖户扩大再生产解燃眉之急。”
截至2020年12月末,厦门国际银行宁德分行仓单质反担保贷款已落地17笔,助力大黄鱼养殖产业继续成为闽东百姓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同时,宁德分行推进与渔业协会、农业合作社的合作,进一步扩大海洋经济金融服务范围,也为海带养殖户、渔排改造项目等提供金融支持。
“唱山歌”,支持红色旅游产业渡难关。传承红色基因,助力区域经济发展,也是该行重点关注领域之一,被之亲切地称之为“唱山歌”。2020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龙岩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为帮助龙岩当地红色旅游企业度过经营上的“寒冬”,支持其恢复正常运营,厦门国际银行在授信额度和利率优惠上,给予了龙岩分行格外的政策倾斜。2020年对龙岩地区红色旅游企业的信贷不再按原有评估方法和模型,而是综合考虑疫情恢复情况和恢复后的产出比,在利率、费率上进行优惠减免,并大力推行无还本续贷、开辟信贷绿色通道等特殊措施,持续加大对上杭古田红色文化旅游区、长汀革命老区历史名城旅游区等金融扶持力度。
除此之外,厦门国际银行还联动附属机构澳门国际银行、集友银行参加了多场政府举办的政银企对接会,指导企业积极转变贸易结算方式应对疫情风险,并推广使用离岸账户开展跨境业务,不仅有效扩大自身市场影响力,更在多措并举助力福建省内企业“走出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重创新,数字化
厦门国际银行高度重视金融科技创新,塑造了数字普惠特色化模式,充分发挥灵活高效的特点,针对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开发出符合其融资需求的金融产品,推出了筑梦贷、兴安贷+、税享贷、信保贷、小微E贷、房E贷、高新技术科技贷、无还本续贷、国行E企盈、国行链e融、国行信e融等10多个创新产品,并即将推出基于政府采购信息的“政采e贷”产品,涵盖抵押类贷款、信用类贷款、单户服务、供应链金融,为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投资、结算一体化”综合服务,覆盖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
为助力企业安全复工复产,厦门国际银行还在“国行E企盈”平台上线了“远程办公打卡”“防疫事务审批”“疫情工具箱”三大功能板块,通过办公与金融有机融合,提升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截至2020年12月末,“国行E企盈”平台累计服务客户达1752户,其中中小微企业占比超过90%。
科技转型的探索没有止境。厦门国际银行发挥质量管理的传统优势,引入大数据、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通过夯实技术平台基础,打造机器学习平台、搭建人工智能实验室,为新技术应用提供高效便捷的工具和环境。同时,牢固树立数字化思维,围绕主业主责,科学地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优化组织架构、人才配置和激励机制,通过“练内功”和“借外力”相结合的方式,加强金融科技布局,推进线上线下渠道一体化,加快数字技术从营销获客向风险管理、流程管理、生态运营等核心环节渗透,开发更多价格合理、便捷安全、商业可持续的数字普惠金融产品。
强风控,精细化
在践行普惠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同时,如何有效降低风险,保持自身资产质量的平稳,同样是中小银行面临的课题。
厦门国际银行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长期优于银行业平均水平。资产质量管控已成为厦门国际银行可持续稳健发展的重要保障。
据了解,厦门国际银行持续强化普惠小微贷款风险管控长效机制建设,以业务需求为导向,将金融科技技术逐步应用到反欺诈、信用评分模型、贷后风险预警等场景中,多方位、多维度构建全行智能风控体系,提升了风险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实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
该行还通过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强化督导管理,完善资产质量管控配套机制。按照“摩擦最小、传递最快、制约最好、效益最高”的原则,从完善组织架构、考核管理、产品投向、信贷结构、客户分层、准入标准化、流程优化、人控和机控结合等维度,持续完善普惠小微业务的风险管理体系,不断推动风险管控措施机制化、流程线上化、策略数据化,提升科技赋能水平,构建具有该行特色的普惠小微风险管理体系。
一方面是业务模式标准化、线上化。2020年,厦门国际银行着力推进传统业务标准化、线上化,面向普惠小微客户,打造标准化的线上抵押贷产品,实现准入标准化和评审审批自动化,以及线上合同制备、房管局直连抵押等,提升全流程的标准化程度和作业效率。推出线下标准化产品,设置标准化的贷前调查、贷中评审审核要求,通过标准化提升业务流程效率,增强优质客户的获客能力,实现资产质量的提升。
另一方面是决策模型数据化、多元化。厦门国际银行通过联合外部信息科技公司,构建集准入和额度策略、定价策略、信用评分策略、反欺诈策略、贷后预警策略等于一体的授信决策模型,依托于各类外部客户数据和行内存量客户数据,有效提高客户信息数据广度、深度和时效性,优化授信决策模型,提升授信决策和风险管控的精准度。
厦门国际银行强大的风险管控能力,不仅令自身发展步伐稳健扎实,也为降低企业融资门槛、提高普惠金融服务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合作供稿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