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动员令

2021-02-16 17:27:38 和讯  求是网

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动员令

《求是》杂志编辑部

地处太行山深处的河北阜平,是一片拥有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热土。由于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不好,阜平曾长期陷于贫困之中。当年,聂荣臻元帅在这里战斗生活时曾专门签发过《树叶训令》,禁止部队采摘村庄附近的树叶与民争“食”。阜平之贫,由此可见一斑。新中国成立后,得知阜平百姓依然贫苦的消息,聂荣臻元帅曾动情地说:“阜平不富,死不瞑目。”

对革命老区阜平,习近平总书记有一种特殊的情结,“从小就有印象”,十分挂念这里的干部群众。

党的十八大后不久,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踏雪前往阜平看望慰问困难群众,考察扶贫开发工作,目的就是要看真贫、察实情,摸清贫困底数,了解真实情况,以“有利于正确决策”。在连夜听取当地工作汇报、看望困难农户、与干部群众促膝长谈期间,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向全党全国发出了脱贫攻坚的动员令。

上图为脱贫前的阜平县顾家台村村貌(2013年2月23日摄),下图为脱贫后的顾家台村新貌(2019年10月5日摄)。 人民图片 罗大庆/摄

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以阜平为样本,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为什么扶贫、怎么扶贫、谁来扶贫等重大问题。总书记深刻阐明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强调“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鲜明提出“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势利导”的扶贫开发思路,强调要坚定信心、找对路子;明确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对各级党委和政府、农村基层党组织、各级干部等抓好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一系列极具指导性、针对性的要求。

这篇重要讲话,站位高远,内涵丰富,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长期以来对扶贫脱贫问题的深邃思考和对困难群众的深厚感情,是党的十八大后总书记系统阐述扶贫脱贫问题的第一篇重要文献。自那时起的8年多来,总书记在亲力亲为抓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又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率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打响了一场史无前例、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任务,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

千年梦想,百年奋斗,今朝圆梦。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思考近1亿人彻底告别绝对贫困这一人间奇迹,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这篇重要文献,回望8年多来极不平凡的脱贫攻坚历史进程,沧桑巨变,让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中国共产党人这一庄严的承诺,历经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终于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在新时代如期得以实现。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跨越!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如期实现之际,重温总书记这篇重要讲话,深刻学习领会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以及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聚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启迪和精神激励。

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指引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

“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支持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职责。”

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我们党初心使命的高度,深刻阐明了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摆脱贫困,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为天下劳苦人民谋幸福”的初心。革命年代,党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为了让他们翻身得解放、过上好日子。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人民取得了反贫困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发生很大变化,与过去不能同日而语了”。然而,“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我们国家大、各地发展条件不同,我国还有为数不少的困难群众”。“平均数会掩盖差距”,总书记深刻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自然要包括农村的全面小康,也必须包括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全面小康”。

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最深的牵挂,他说,“怎样支持和帮助他们过上好日子,是我经常想的一个问题”。从陕西梁家河到河北正定,从福建到浙江再到上海,无论是在县、市、省还是中央,扶贫始终是总书记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花的精力最多”。总书记曾不无感慨地说:“我到过中国绝大部分最贫困的地区”,“到乡亲们家中,同他们聊天。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的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在这篇重要讲话中,总书记饱含深情地说:“对各类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时刻把他们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关心他们的疾苦,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质朴的话语,映照的是人民领袖的赤子之心,展现的是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摆到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推进,重视程度之高、政策举措之实、工作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在脱贫攻坚的每个阶段、每个节点,都作出战略谋划、领航定向——

党的十八大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阜平同困难群众共商脱贫致富之策,翻山越岭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实地考察,在陕西延安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在贵州贵阳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作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一系列重大论断、重大部署,引领全国扶贫开发工作呈现新局面。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扶贫攻坚战”改成“脱贫攻坚战”,就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作出部署。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此后,总书记又专门在宁夏银川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在山西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作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部署。

党的十九大明确把精准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总书记在四川成都主持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反复强调“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要“尽锐出战”,“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2020年,我国进入脱贫攻坚决战决胜阶段,收官之年又遭遇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史上最大规模脱贫攻坚座谈会,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先后到陕西、山西、宁夏、吉林、安徽、湖南等地考察,要求坚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不动摇,统筹推进抗疫、脱贫两个战场的战斗,努力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造成的损失补回来,并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出明确要求。

8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倾注心力最多的是扶贫工作,考察调研最多的是贫困地区,惦记最多的是困难群众。从六盘山区到秦巴腹地,从华北平原到西南边陲,从土家苗寨到雪域高原,从“苦瘠甲天下”的甘肃定西到“隔山走一天”的四川大凉山……总书记的足迹,踏遍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8年多来,总书记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驰而不息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与全国人民一道向贫困发起总攻,我国脱贫攻坚工作不断取得历史性成就,我们党如期兑现了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亘古未有的伟大跨越

在2020年发布的全国文明村镇名单中,阜平县骆驼湾村榜上有名。从昔日穷困破败的村庄,到今天美丽富饶的全国文明村,房子新了、道路宽了、山更绿了、人气旺了,老百姓(603883,股吧)腰包鼓了、精气神昂扬了……骆驼湾山乡发生了美丽蝶变。

习近平总书记去过的骆驼湾村、顾家台村,贫困发生率过去一度分别高达79%、75%。在这篇重要讲话中,总书记鼓励尚处于贫困中的乡亲们,“坚定信心”“找对路子”“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开发生态旅游则搞生态旅游”。阜平人民由此结合自身比较优势,逐步探索形成了“长短结合、多点支撑、绿色循环”的六大扶贫产业体系,实现了全县贫困村产业全覆盖。如今,这些产业成为支撑阜平稳定脱贫的基础。2020年2月,阜平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脱贫摘帽目标;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3262元增长到2020年的10830元。总书记“尽快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殷切嘱托,已在阜平变为生动现实。

阜平的巨变,是中国反贫困斗争伟大成就的一个缩影。

2020年11月23日,贵州省宣布最后9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这是22个省份宣布贫困县“清零”的时间示意图。 央视新闻供图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8年多持续奋斗,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

——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不愁吃、不愁穿,全面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有保障,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2982元增加到2020年的10740元,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易地扶贫搬迁让960多万脱贫群众告别“穷窝窝”,危房改造让2568万脱贫群众住上放心房;改造脱贫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10.8万所,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动态清零;新改建村卫生室20多万个,所有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完成标准化建设,脱贫群众住院看病报销比例提高到80%左右,“看病难、看病贵”明显改观。

——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通过产业扶贫,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和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等新业态迅速发展,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明显增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退耕还林、生态扶贫等,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通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东西部扶贫协作推进劳动密集型产业梯度转移,促进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实现整族脱贫,实现了从贫困落后到全面小康的历史跨越。脱贫攻坚不仅使脱贫地区、脱贫人口受益,而且带动了农村的整体发展。

——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脱贫是一笔经济账,更是一笔民心账、政治账。实践证明,脱贫攻坚为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大变化和大实惠,实实在在暖了他们的心,激发了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斗志和信心。过去一些贫困群众“蹲在墙角晒太阳,等着政府送温暖”,现在是“甩开手干”“争先恐后”。产业不断发展,又进一步推动百姓生活向上向好,形成了群众生产生活持续改善的良性循环。广大基层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与贫困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我们战胜贫困,赢得了人心,既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也进一步巩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筑牢了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脱贫攻坚集中了全党的智慧和人民群众的实践,探索了乡村治理的成功方式和有效途径,包括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五级书记一起抓,建档立卡、精准施策,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强化实绩考核制度等,为今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制度和组织保障。脱贫攻坚以来,全国贫困地区共新增铁路里程3.5万公里,100多个县结束不通铁路的历史,新改建农村公路110万公里;农网供电可靠率达99%,农村大电网覆盖范围内全部通动力电,贫困村通光纤和4G比例均超过98%……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为做好“三农”工作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贡献了全球减贫脱贫的中国智慧。在全球仍有7亿左右极端贫困人口、许多国家贫富分化加剧的背景下,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加速了世界减贫进程,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指出,中国在快速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方面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就”;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评价道,过去10年,中国是为全球减贫作出最大贡献的国家。从坚持党对脱贫攻坚的领导到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从构建大扶贫格局到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近1亿人脱贫的生动故事,吸引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目光,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了弥足珍贵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事非经过不知难。回望来路,何其艰辛又何其壮观!在百年奋斗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创造出摆脱贫困的人间奇迹。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实践以其无可辩驳的伟力证明,只有依靠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坚定执着,才能持之以恒地推进中华大地的减贫事业;只有依靠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发挥无可比拟的显著优势,让千百年的梦想、亿万人的奋斗,汇聚成中国人民摆脱绝对贫困、走向共同富裕的时代洪流。

关键靠党、靠支部

阜平人民“对党的感情特别深”,“乡亲们心里只念着党和政府好”。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感慨道,“看到老区一些乡亲尚未摆脱贫困、生活还比较困难,心情是沉重的”,“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群策群力,尽快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如何尽快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揭示了农民脱贫致富的关键所在。

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举措,坚持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坚持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充分发挥40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9000多万名党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打响并打赢了一场惠及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攻坚战。

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抓好扶贫脱贫工作提出四点要求:

——“原原本本把政策落实好”。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总书记强调,要把党中央的政策“一丝不苟、毫不走样地落实到基层”,把政策的好处“全部落实到基层、落实到每一个农民”。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要把党和政府的扶贫开发政策、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支持农民增收的政策原原本本传递给乡亲们,让乡亲们了解党和政府的政策,真正享受到政策的好处,一起来落实好政策”。他用朴实的话语鼓励大家:“你们的工作做好了、做扎实了,我们在中央的工作就有了坚实基础,我们也就放心了。”殷殷嘱托,饱含着总书记对广大基层干部深切的期望。

——“真真实实把情况摸清楚”。脱贫攻坚,精准是要义。总书记强调,“做好基层工作,关键是要做到情况明。情况搞清楚了,才能把工作做到家、做到位”。总书记要求,“大家心里要有一本账,要做明白人”。他还详细地点明要摸清楚的具体情况,比如“穷在哪里?为什么穷?有哪些优势?哪些自力更生可以完成?哪些需要依靠上面帮助和支持才能完成?”强调要有针对性地抓好工作,“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一家一户摸情况,张家长、李家短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些重要论述,体现的就是精准施策这个要义。

——“扎扎实实把支部建设好”。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总书记强调,“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扶贫开发工作部署的战斗堡垒”。总书记对基层党组织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提出明确要求:“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8年多来的脱贫攻坚实践,深刻印证了总书记的重要论断:“抓好党建促扶贫,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

——“切切实实把团结搞扎实”。团结就是力量,中国共产党百年史就是一部团结带领人民为美好生活共同奋斗的历史。总书记强调,要搞好“四个团结”:“搞好支部一班人的团结,搞好村委会一班人的团结,搞好全村乡亲的团结,特别要搞好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的团结”。总书记要求,“要以党支部为核心,搞好各种基层组织建设,把它们组织好,形成整体合力”。他用朴实的话语道出深刻的道理:“不团结,一个人本事再大,也办不成任何事情”,大家心往一起想、劲往一处使,才能“真正把乡亲们的事情办好”。正是因为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了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我们才创造了今天这样史无前例的减贫奇迹。

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还鲜明指出当时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具有共性的突出问题,比如“对比较典型的贫困地区,怎样给予更加倾斜的政策,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农村危房改造,是不是就是刷刷粉、吊吊顶?”等等,并指明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对河北省干部下基层蹲点与扶贫脱困工作结合等好做法,总书记也给予充分肯定,强调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势利导,能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要勉强搞一些东西,一定从实际出发,真正使老百姓得到实惠”。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总书记对坚持实事求是、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一贯重视,不仅是抓好扶贫脱贫工作的重要遵循,对做好今天各项工作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为人民服务的新起点

2021年春节将至,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化屋村苗族村民家里,一片暖意融融。习近平总书记同一家人围坐客厅,边聊天边制作当地传统节日食品黄粑。看到乡亲们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好日子,总书记十分高兴。他勉励当地干部群众:“实现小康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们还要巩固脱贫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按照既定的目标踏踏实实走下去,把产业发展好,把乡村建设得更好,创造更加多彩多姿的生活。”

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直指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本源,“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党中央的各方面考虑,初衷都是要为人民服务。“要经常问问自己,我们是不是在忙着与党的根本宗旨毫不相关的事情?有没有一心一意在为老百姓做事情?是不是在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而工作?”总书记这些触及灵魂的提问,是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深刻教育和深切期望。总书记强调,“现在就是要服务人民”,“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做事”。

正因为“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党对扶贫减贫事业不只有豪言壮语,不是搞“运动式的东西”,而是“锲而不舍干下去”。习近平总书记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提出明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贫困问题较突出地区的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领导职责,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领导同志的工作要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各级干部要把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研究扶贫开发面临的实际问题,创造性开展工作”。对基层扶贫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群众普遍关心的各种问题,总书记都有深入了解和思考。在这篇重要讲话中,总书记强调“治贫先治愚”,指出“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对一度存在的争戴贫困县帽子、截留移用扶贫款项、骗取扶贫款等问题,总书记十分愤怒,要求认真研究解决,坚决反对、坚决杜绝。

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强调要“把贫困地区作为锻炼培养干部的重要基地,把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培养选拔任用干部,要注重从基层选拔、从艰苦地区选拔、从经受过重大考验的干部中选拔……8年多来,广大党员干部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坚守初心使命,勇于担当尽责,832个贫困县党政正职坚守脱贫攻坚一线指挥部,累计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深入扶贫一线倾力开展帮扶,“宁肯自己多受累,也要让群众快脱贫,宁肯自己掉上几斤肉,也要让群众走上致富路”。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许许多多扶贫干部倒在了冲锋的路上。他们以自己的青春、热血乃至生命,诠释了党的初心,铸就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

上图为2012年12月拍摄的脱贫前的阜平县骆驼湾村一户民居(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摄),下图为2020年4月拍摄的脱贫后的骆驼湾村一处民宿(新华社记者 王晓/摄)。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今天,新时代脱贫攻坚任务已如期完成,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的一部分作出重要部署。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统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重要论断: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一张更全面更美好的宏伟蓝图正徐徐展开。

“让革命前辈含笑九泉,让他们的革命理想得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革命老区阜平的深情话语言犹在耳。8年多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排除万难、战胜贫困,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小康梦想即将全面实现。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脚下,踏平坎坷成大道。望前方,更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

(责任编辑:郭健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合作供稿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