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卖身,悲事喜办

2021-03-02 08:18:00 和讯名家 

“Motherfucker!”

雷曼兄弟的CEO富尔德,讲出了影片《大而不倒》中的第一句人物台词。

说这话时,他正盯着计算系统,看到自己的股票一天之内跌了21%。

他所咒骂的,既是无情的投资者们,同时也是冷酷的自由市场机制。

这是一部HBO出品的纪实性电影(Too Big to Fail),记录了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全部过程。

影片的最后,已经破产的富尔德坐在电视机前,说出了自己的最后一句台词:

“Motherfucker.”

这一次,咒骂的对象变成了没能救下自己的政府机构。

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

亚当斯密与凯恩斯

他们统统让富尔德失望了。

苏宁的董事长张近东要比富尔德幸运得多。

面对市场,他或许同样有脏话想骂。

但面对“凯恩斯”,恐怕张近东心中只有“谢天谢地”这四个字。

01 最危险的时候 

我想,苏宁的高管中,一定有人是熟读鲁迅的。

1927年,先生在《无声的中国》中写道:

“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同样,如果苏宁一开始就说自己准备将一大笔股权转让出去,那么投资市场一定会聚焦于其窘迫的现金流,并酝酿出大量的悲观情绪。

但苏宁却在元宵节前一天放出消息,直接宣布停牌,暗示企业有可能变成国有控股,同时张近东或将失去主控权。

在这样的“掀屋顶”威慑下,后续真实发生的事竟显得温和了许多,以至于复牌后还迎来了一个一字涨停。

2月28日晚,苏宁易购(002024,股吧)完成了股权转让,张近东个人及其间接持股单位,以148亿元的价格出让了23%的股份,引入了深圳国资。

转让之后,苏宁易购将处于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的状态。

但由于张近东与苏宁控股集团、苏宁电器集团为一致行动人,三者持股比例之和为21.83%,因而张近东仍为公司的第一大表决股东。

这笔钱是拿来输血的。

苏宁易购2020年三季报显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上市主体苏宁易购的短期借款为280.97亿,而其账上可自由流动的资金仅为136.27亿,无法覆盖短期有息债务。

总账方面,苏宁易购流动资产合计1072.48亿,流动负债合计1099.67亿,同样是资不抵债。

这还不是全部,持股平台苏宁电器,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更是超出了账上货币资金五百多亿。

对苏宁来说,缺钱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去年年底,张近东父子将苏宁控股所持有的苏宁控股全部股权出质给淘宝,就已经引起了一波热议。

除此之外,苏宁置业的65%的股权质押给淘宝。

今年1月起,苏宁易购接连发布六则公司股东股份质押的公告,张近东、苏宁电器集团多次将持有的苏宁易购股份办理质押,上市公司连续六年利润为负等一系列消息,就差把“缺钱”直接写到脸上了。

围绕这件事,披露出来的信息特别多。

从多家公司架构的财务梳理,到苏宁2021年的战略收缩,再到衍生出的江苏苏宁球队停止运营、苏宁电竞、国际米兰等在售消息,以至于关于这一事件的稿件大都细节充盈,但重点失焦。

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大家好像就直接不谈了:如何定性?

我这个人比较老实,觉得事件基调还是要谈一下。

商业世界中,股份转让并不是什么问题——接手方又不是不给钱。

问题是,究竟是什么原因要走这一步?

引入战略力量、寻求扩大再生产资金、高度战略合作,这些话都可以说。

但我们心知肚明,在苏宁转让事件中,拿到的钱是用来保命的。

这一事件,是苏宁长期以来战略冒进的最终结果。

其结局,是以张近东为代表的管理层出让了巨量股份,换取了企业接下来得以正常维系的时间窗口。

年初张近东发表的聚焦主航道的讲话,是对近两年多元化战略的重大否定。

该事件中所释放出的唯一利好,是苏宁的核心资产价值得到了外部认可。

但关于其未来,仍需进一步观察其在主航道上的具体表现,眼下仍未可知。

02 为什么要救? 

政经是不分家的。

在苏宁身上这一点尤为明显。

2008年11月5日,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后,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

最后的结果就是“四万亿”。

在巨额投资和宽松的信贷条件下,苏宁抓住了时代机遇迅速崛起,以一年一个台阶的速度,开始了自己的全面布局。

2018年是苏宁多元化战略发展的最后顶峰。

彼时,苏宁将物流业务升级为集团产业板块进行独立运作,并谋划设立苏宁科技集团。

经过调整后,苏宁集团旗下苏宁易购、苏宁物流、苏宁金融、苏宁科技、苏宁置业、苏宁文创、苏宁体育、苏宁投资八大产业板块成型。

其中,除苏宁易购之外,其余七大板块均不直接从事零售业务。

同行者还有万达。

相比之下,“小目标”的步子迈得更大,随后的几年里也跌得更惨。

2016年底,发改委、商务部、央行、外管局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明确表示“注意到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非理性对外投资,建议有关企业审慎决策。”

基本上就差点名万达、苏宁、碧桂园了。

随后,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应声而出。上述大佬们也在“全球化→逆全球化”的切换浪潮里,被拍了个痛快。

万达飞得最高,摔得最狠。

苏宁,则是连绵不绝的内伤。

关于深圳国资委为什么要救苏宁,目前我们看到的说法有很多。

光大证券表示:“北京有京东、杭州有阿里、上海有拼多多,咱们深圳就缺少一个重量级的电商平台。”

中金公司则认为,深国际可以与苏宁易购产生多重协同效应,促进自身物流主业发展,解决过往缺乏“商流”的痛点,加速实现综合物流港项目的全国布局。

这些说法都很有道理,但都是从深国际自身的角度来看的。

从更宏观的视角出发,深国际代表的是国资。

国资,为什么要出手托住苏宁?这意味着怎样的风向?

这无疑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2月19日,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司长叶海生表示,2021年将研究有序放宽个人资本项下业务限制。

同一天,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也对当地媒体表示:“将暂时保留特朗普时期对华关税,但将在全面审视后评估该如何推进。”

资本层面上,双方都在释放松动的信号。

我并不认为五年前的“全球化”将再一次卷土重来。

经历过懂王一届,有些事情的确已经永久性地改变了。

但可预见的是,拜登政府将采取全然不同的态度,贸易战将不再是双方博弈的重心。

取而代之的,是投资领域,资本层面的拉扯,将再次成为中美之间的重点。

在这一背景下,可以去冲锋陷阵的企业或企业家,将再次迎来历史机遇。

同样是2021年2月19日,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高调接见了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并非常直白地阐述了希望后者加大在津投资的力度。

这也是万达近两年来难得一次高光时刻。

此次对苏宁的托底,也有着同样的意义。

对内,拉动内循环,夯实产业链。

对外,球队什么的依然是不支持的,但高科技企业若能买回来,亦是非常值得鼓励的事。

兴废在此一举,诸君当奋勇向前。

至于苏宁,注入了新的血液后,张近东应感谢历史进程。

END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财经琦观。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