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6届会议“西藏脱贫攻坚和文化保护”云上边会举行。国际专家学者表示,西藏的脱贫攻坚实践,创造了减贫治理的样本,西藏自治区在精准脱贫中注重保护生态、发展文化,走出了符合实际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与会专家介绍,西藏自治区全区62.8万贫困人口已实现全部脱贫,累计转移贫困人口就业18.64万人,同时,针对农牧民子女,西藏自治区实行包吃、包住、包基本学习费用的“三包”政策,实现贫困人口内源式发展。
专家表示,在脱贫攻坚的同时,西藏地区兼顾极具世界生态价值,但又生态脆弱和气候敏感的特点,通过实施生态补偿、生态就业、生态产业、生态搬迁、改善人居环境等举措,实现了精准脱贫与自然发展的协调融合。
从教育、就业、医疗、居住环境,再到生态可持续发展,专家指出,秉承着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西藏民生得到全面改善。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格桑卓玛:那么西藏其实真正实践的就是我们人权真正从生存权到发展权给予全面的保障。2015年到2019年,西藏贫困人口的收入增长了近5倍,老百姓(603883,股吧)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很多群众生活在一些海拔非常高或者是自然条件非常恶劣的地方,那么通过异地扶贫搬迁,改善他们的生存环境,也是给他们更多的发展的机会。
专家介绍,在环境保护与民生改善两头并进的同时,西藏自治区还出台多部地方法规、规章,投入各种力量保护文化遗产。截至2020年6月,西藏自治区拥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达89项。
尼泊尔阿尼哥协会主席 萨尔波塔姆·什雷斯塔: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传统文化面临着巨变甚至是消失,但是中国始终坚持保护西藏传统文化,这让我们今天能够看到如此丰富且独特的文化宝库。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张云:国家在传承西藏的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对)包括大昭寺、布达拉宫,这一些重点文物的一些维修方面投入了巨大的资金,把藏文的典籍文献加以整理。在我们的现代的教育中,把很多西藏传统的技艺都吸纳进来,很好地继承,更好地创新发展,让它在新时代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编辑 王鹤翔)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合作供稿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