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王姝)每年两会的总理记者会,都是各界对两会议程的最重要期待之一,是不可错过的重大事件。3月11日下午4时许,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总理李克强走入发布席,如约跟中外记者“隔空”见面。
跟去年两会相同,今年的总理记者会,仍采用了视频形式。整场记者会接近两个小时,李克强回应了记者们提出的11个问题。
“首问”给外媒,近年来,这成了总理记者会的一个“惯例”,2015年以来的历年总理记者会,都是外媒拿到了第一个提问机会。今年的记者会,不仅是“首问”,第二个、第三个提问机会也都给了外媒记者。外媒记者的开场“三连问”,分别涉及疫情对就业的影响;中国同世卫组织的合作;2021年的GDP增速预期目标为何定在了6%以上?
回应这三个提问时,李克强多次谈到疫情。
谈到疫情对就业的影响时,他说,“去年我们在制定宏观政策的时候,因为不确定因素太多,没有制定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但是反复权衡,还是制定了就业目标,也就是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就业还是要让市场来唱主角,也就是继续通过保市场主体来保就业。“有的人一人打几份工,很辛苦,所以我们应该给他社保补贴,特别是要用机制性的办法来解决可能出现的职业伤害问题,给他们提供基本的权益保障”。
“去年面对罕见的巨大冲击,我们及时果断采取措施,但也保持定力,没有搞‘大水漫灌’”,回应有关GDP增速预期目标为何定在了6%以上时,李克强谈到了去年的决策,“如果我们当时重点考虑上大项目、搞大产业,这不是不需要,但这要经过论证还要考虑市场需求,时间恐怕得200天以上,就不是仅仅一周时间了。错过了时间,企业可能会大批倒闭。我记得去年在记者会上,也有记者提出中国政府采取的政策规模和力度是不是偏小了。我们是把肥施到根子上,政策打到点子上,所以起效快、有作用。现在看,这个规模、力度是合理的,准备的储备政策后来也没有用。”
谈到跟世卫组织的合作时,李克强表示,“下一步我们还愿意继续同世卫组织一道,推动科学溯源工作。当前疫情还在全球蔓延,当务之急不仅要溯源,还要做好各种防控工作,包括接种疫苗等。新冠肺炎是人类共同的敌人,我们希望各方携起手来,因为在这样一个人类共同的敌人面前,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但是我们也坚信人类有能力最终战胜这个病魔。我也希望明年我们能够面对面进行交流。”
发布会结束时,李克强向媒体致谢,再次跟视频另一端的媒体记者们说,“希望有机会面对面交流”。
此前各年的记者会,李克强手势不断,经常爆出“金句”。今年同样如此。
谈到科技创新时,他说,“不能把科研人员宝贵的精力花在填表、评比等事务上”“我们一方面要让领军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普通人也有上上智”。他还特意向青年学生“喊话”,“我想对青年学生们说几句话,不管你们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有什么样的志向,一定要注意加强基础知识学习,打牢基本功和培育创新能力是并行不悖的,树高千尺,营养还在根部。把基础打牢了,将来就可以触类旁通,行行都可以写出精彩。”
回应有关民生的提问时,他谈到了教育公平,“决不能因为家境、区域不同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机会公平当中,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
新京报记者 王姝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