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图片来源:中国网
谈经济
今年没必要“急转弯”
去年我们没有搞宽松政策,今年没必要“急转弯”,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注重把肥施在根上,现在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还在恢复元气中。合理调整政策,保持保民生、保就业、保市场主体的力度不减。
一减、一增、一稳中有降
在财政金融方面,要“一减、一增、一稳中有降”。“一减”,就是减少中央政府本级支出,各级政府都要带头过紧日子;“一增”,就是扩大直达资金范围,让基层和市场主体感到支持力度不减,这样能够更快更有效地惠企利民;“稳中有降”,就是在稳定杠杆率的同时,引导金融企业合理让利,使中小微企业融资更便利、融资成本做到稳中有降。对各类风险隐患,会及时防范化解。
6%以上的经济增长目标不低了
2021年GDP增长目标6%以上,不低了,现在中国经济总量达到100万亿元,增长6%就是6万亿元,放到“十三五”之初,需要8%以上增速才能达到。而且6%以上是开了口子的,实际过程中也可能会增长得更高一点。
走得稳才能走得有力
提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不是在定计划,而是引导预期,希望把预期引导到巩固经济恢复增长基础,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持可持续性,尤其是和明年、后年的目标相衔接,不能造成大起大落,否则会扰乱市场的预期。一时走得快不一定走得稳,只有走得稳才能走得有力。
谈科技创新
加大基础研究投入 改革科技体制
建设科技强国必须打牢基础研究的根基。目前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只占研发投入6%,而发达国家通常是15%到25%。下一步要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继续改革科技体制。让科研人员有自主权,很重要的是要让科研人员有经费使用的自主权,不能把科研人员宝贵的精力花在填表、评比等事务上,还是要让他们心无旁骛去搞研究,厚积才能薄发。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
创新还是要依靠市场的力量。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十四五”期间政府会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同时要更多地依靠社会力量来加大研发投入,要增加“全社会”这个口径下的研发投入。比如今年采取对制造业研发费用投入加计扣除100%的措施,这实际上是一个税收优惠措施,就是想通过市场化普惠制的办法,使企业投资研发有动力。
封闭不会有前途 断链对谁都没有好处
研发要靠人才,中国人才资源丰富。一方面要让领军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普通人也有上上智。封闭不会有前途,断链对谁都没有好处。中国愿意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同各国加强科技领域的合作,共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谈就业
坚持就业优先 “六稳”“六保”把就业放在之首
今年就业压力仍很大,城镇新增劳动力约14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909万人,创历史新高,还要保障退役军人就业,还要为两亿七八千万农民工提供打工的机会。今年在制定宏观政策的时候,依然坚持就业优先的政策,继续推动“六稳”,实现“六保”,把就业放在之首。去年出台的有关就业的政策举措,不仅没有调退,还有所增加,其他政策都要有利于就业。
通过保市场主体来保就业
今年确定新增城镇就业目标是1100万人以上,希望在实际执行中还可以更高一点。明确就业还是要让市场来唱主角,也就是继续通过保市场主体来保就业。一方面推动稳岗、增岗,另一方面拓展就业渠道。这几年发展的新动能,包括网购、快递等逆势快速增长带动了就业和传统产业发展。
灵活就业正兴起 要提供基本权益保障
灵活就业正在兴起,已涉及到两亿多人,有的人一人打几份工很辛苦,应该给他社保补贴,特别是要用机制性的办法来解决可能出现的职业伤害问题,给他们提供基本的权益保障。
谈香港问题
全国人大就完善香港选举制度作出决定,明确要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的制度体系,始终坚持“爱国者治港”,也是为了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去年香港受到了多重冲击,希望香港各界能够携起手来尽早战胜疫情,实现经济恢复性增长,改善民生,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中央政府会继续全力给予支持。
谈中美关系
希望中美有多领域多层次对话
中美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两国历史文化、发展阶段、社会制度都不同,彼此相处难免会有矛盾、有分歧,有的时候甚至比较尖锐,关键是如何对待。希望中美有多领域、多层次的对话,即便一时达不成共识,也可以交换意见、增信释疑,这有利于管控和化解分歧。
中美两国有许多可以合作的领域
中美两国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有许多可以合作的领域。在去年多重冲击的背景下,中美两国的贸易规模仍然达到4.1万亿元,增长8.8%,应当把更多精力放在共同点上,去扩大共同利益。应该推动中美关系向着总体稳定的方向走。
谈两岸关系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在此前提下,欢迎台湾任何政党、团体同我们交往,也欢迎台湾各党派团体人士就两岸关系和民族未来与我们开展对话。会继续让台湾同胞分享大陆的发展机遇,推动两岸融合发展。
谈助企纾困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是政府推进改革的方向
现在市场主体总数已经达到一亿三千万多万户。市场主体的活力激发了,活跃度提高了,这是政府推进改革的努力方向。今年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要继续围着市场主体转。把市场主体应有的权限给他们,让他们去发挥。一方面为市场主体减负,另一方面让他们松绑,放开手脚去竞争。
“放管并重” 创新监管方式
竞争应当是公平竞争,竞争必须监管,要管出公平公正,这样才能让企业显示真正创造力,所以要“放管并重”,创新监管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这些都是改革。政府还要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努力做到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让市场主体有更强活力,社会有创造力。
打着互联网新业态旗号的坑蒙拐骗 坚决打击
支持“互联网+”、物联网这些新业态,但是对于坑蒙拐骗、造假失信,或者利用新业态的旗号去搞诈骗、非法集资的,就要坚决打击,因为把市场搅乱了,没有公平,竞争就不可能持续,就不可能展现更强的活力。
谈民生
政府支出更多向民生倾斜
今年政府总支出比去年略有增加,要更多地向量大面广的民生领域倾斜,特别是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如下半年经济持续向好,那么会下更大的力度把财政支出,包括债务支出投向这些领域。
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
对于在城市的农民工子弟,只要拿到居住证,一定要让他们有受教育的机会。决不能因为家境、区域不同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今年要下决心加大对县乡教师培训的投入,让他们能够在职便利地提高学历,职称评定要采取倾斜政策。
多措并举加大对县乡医院、卫生院的投入
很多人有病往大城市大医院跑,今年要多措并举加大对县乡医院、卫生院的投入,对于扩大门诊费医保报销和常见病药品报销范围、降低药品和高值医疗耗材价格等,都要采取一些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的措施。让群众看病多一点便利,治病少一点负担。防止因病返贫致贫。
引导社会力量来兴办社区服务业
在养老托幼方面,政府还要通过引导社会力量来兴办社区服务业,尽可能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给家庭在养老托幼方面不仅减轻一点负担,也多一点温暖。
扩大门诊费用跨省直接报销范围
今年要扩大门诊费用跨省直接报销的范围,到明年年底前每个县都要确定一个定点的医疗机构,能够直接报销包括门诊费在内的医疗费用。
谈“双循环”
关起门来是没有出路的
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关起门来是没有出路的。中国会不断地、主动地扩大开放,这是中国自身利益的需要,也有利于世界。中国把内需市场做大,带动自身发展,也会给外资、外国产品和服务带来巨大的机会。
谈对外开放
会进一步主动地对外开放
只要是对互利共赢有利的,无论是多边、双边的机制,我们都持积极开放的态度。会进一步主动地对外开放,继续缩减外资来华投资负面清单。继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在扩大内需中不断扩大开放,继续让中国成为外商投资的重要目的地、世界的大市场。
(证券时报记者唐维整理)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证券时报网。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