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几何时,茅台(600519)酒成为“金融产品”,很多人购买茅台酒并非要喝,而是等待增值和炒卖。正因茅台酒的高价值,被造假者盯上了。“从目前来看,茅台酒造假链近乎半产业化,从瓶盖、瓶子到商标标识等,产业内部分工精细,产业链条庞大,也给打假构成了不小挑战。”一白酒行业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
[ 第一财经记者查询中国裁判文书网发现,以“假茅台”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可以检索到223份文书。 ]
[ 2020年10月,浙江绍兴警方对外公布了其破获的一起特大生产、销售假冒“贵州茅台(600519,股吧)”等品牌白酒的案件,涉案金额达到5000多万元。 ]
花了数百元甚至上千元购买的主题乐园门票居然是假的、喝到嘴边的茅台酒并不是真茅台、号称豪华装修的房子仅仅住了数月就出现问题……这些都是发生在人们身边的真实案例。
在日常的吃住行、游购娱等大消费领域,潜伏着各种消费陷阱,一些灰色产业链者利用信息不对称、资源的稀缺性或低价等方式诱导消费者掉入陷阱,而这背后则是一系列的不规范操作和钻空子的黄牛、造假者等。
假茅台酒造假链近乎半产业化
曾几何时,茅台酒成为“金融产品”,很多人购买茅台酒并非要喝,而是等待增值和炒卖。正因茅台酒的高价值,被造假者盯上了。
据第一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一年多时间以来,全国各地警方查获的假茅台案就至少有5起,涉案金额从几十万元到几千万元不等,最新查获的一起发生于2021年2月,上海市公安局奉贤公安分局在贵阳、遵义两地警方配合下,历时3个月的缜密侦查,成功捣毁一生产销售假冒茅台酒的犯罪团伙,涉案总价值达5000余万元。
第一财经记者查询中国裁判文书网发现,以“假茅台”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可以检索到223份文书(注:数据截至2021年3月13日),裁判年份集中在2013年至2020年期间,从涉及的地域来看,贵州、山东、四川位列前三,涉及的裁判文书分别高达63份、18份、15份。其中,2018年至2020年这三年,是裁判年份最多的三年,裁判文书分别有40份、82份、56份。在此之前,每年的裁判文书尚且还不超过16份。
梳理前述这些查处的假茅台酒案件,常见的造假手段是,不法分子利用擅自购买的大量“茅台酒”商标标识、防伪芯片、条形码、“茅台酒”酒瓶、压盖机、电钻、气泵、散装白酒以及回收的茅台空酒瓶等物品,加工制造成假冒 “贵州茅台酒”等。
其中,有一些造假手法令人触目惊心。有人为了使假酒口感和质感上达到相应要求,竟然添加感冒药。
2020年10月,浙江绍兴警方对外公布了其破获的一起特大生产、销售假冒“贵州茅台”等品牌白酒的案件,涉案金额达到5000多万元。为了在这些假酒的口感和质感上达到相应的要求,犯罪嫌疑人采取了两种形式,一是在自己购买的基酒的基础上,添加一定的色素,使其在颜色上看起来与真实年份的白酒颜色一样;二是在部分白酒中添加感冒药,使得喝的人喝后,感觉不上头。
还有人为了销售假茅台酒打广告的。裁判文书网2020年3月9日公布的一份关于《张金铁、向愈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二审刑事裁定书》显示,2018年7月,刘涛、周光为了在网上销售假冒贵州茅台酒,先后与被告人向愈联系,请天石在线(重庆)广告传媒有限公司为其投放贵州茅台酒销售广告。被告人向愈就相关销售广告事宜取得张金铁同意后,向愈具体负责与周光等人对接广告投放事宜,张金铁负责把关。经天石在线(重庆)广告传媒有限公司运营、媒介、美工等部门处理后,将贵州茅台酒销售广告投放到新浪、UC等多个网络信息平台。2018年7月13日至8月25日,刘涛、周光共计支付42.5万元广告投放费给张金铁,获得订单并销售假冒贵州茅台酒130余万元。
有人为了销售假茅台酒,冒充茅台公司工作人员身份或亲戚。裁判文书网2020年6月11日公布的关于《李浪诈骗罪二审刑事裁定书》显示,2016年下半年以来,钟剑军为骗取陈某的信任,谎称自己在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班以及公司董事长系其亲戚,能取得贵州茅台酒销售,使得陈某误以为能在桥头镇取得销售贵州茅台酒的授权书,并与钟剑军合伙销售贵州茅台酒。其间,钟剑军与被告人李浪商谋,由李浪提供假冒的贵州茅台酒,每瓶发票价格为819元。
面对假茅台酒泛滥局面,近年来全国各地以及茅台厂家方面都在加大打假力度,厂家方面,从建立专业的打假团队,到开展在线打假,到研发出手机防伪溯源软件等。然而,为何假茅台酒屡禁不止?
有白酒行业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真茅台酒流通渠道中的利润相当丰厚,以53度飞天茅台500ml为例,厂家制定的官方指导价每瓶是1499元,但市面上的流通价早已超过2000元,加上真茅台酒市场持续处于供不应求局面,一定程度吸引了不法分子铤而走险。
“从目前来看,茅台酒造假链近乎半产业化,从瓶盖、瓶子到商标标识等,产业内部分工精细,产业链条庞大,也给打假构成了不小挑战。一般而言,真酒销售越旺的地区,往往假酒销售越泛滥。”另一白酒行业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环球影城遇单价数千元假票
在上海迪士尼乐园运营多年后,北京的环球影城度假区何时可以开门迎客,近来备受关注。正因这股热度,一批所谓“北京环球影城”的门票近期开始在网上兜售,在部分网络平台一度可以搜索到一些北京环球影城试运营门票售卖信息,价格从数百元到1000多元不等。有些网站甚至一度出现“现在购票即可成为‘首席试运营体验官’,您将拥有优先畅玩体验的机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首批客人”、“5月10日至14日,5月17日至21日,每天就那点儿名额,报满为止……”等字句,卖家甚至表示出售此类门票需要立刻付款,每张门票1000多元,且不退款。
对此,北京环球影城方面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根本不存在试运营门票,也并未出售此类门票。其官方声明称:“近期,我们在网络平台发现有个人或商家发布购票即可体验北京环球度假区试运营的虚假信息,且面向消费者非法销售所谓的北京环球度假区试运营门票。我们将配合有关部门并协调相关平台对此类违法行为进行处理。在此,我们郑重提醒广大消费者:目前北京环球度假区尚未发布相关票务信息,也未向公众销售任何门票,市场上关于门票价格的信息均为猜测,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的所谓试运营‘体验票’、‘内部票’或‘预售票’均存在风险。”
随后,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分局官方微博通报称,近期,张某(男,37岁)获知北京环球影城准备邀请特定人员参与试运营测试体验的消息后,谎称自己系经授权的票务代理,有渠道获得参与测试的受邀资格,并在网络社交平台上以800元至1000元不等的价格向他人销售,以此牟利。目前,张某已被通州公安分局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第一财经记者近期多方采访了解到,类似这样的“虚票”在一些大型活动或主题项目中时常出现,这些贩卖“虚票”的灰色产业链者利用信息不对称和从灰色渠道获得的资源来进行运作。
在2月28日举行的“微博之夜”活动前,就有黄牛销售所谓的彩排门票。但事实上,彩排属于演职人员的工作流程,并不存在正式的观众或向观众售票。第一财经记者以粉丝身份询问黄牛,其表示彩排的“门票”3000元一张,必须立即付款,然后再告知消费者如何入场。根据记者调查,所谓的彩排入场,就是由工作人员带入,其实并不保证粉丝可以见到想见的明星,毕竟彩排并非所有明星都到场。
“有很多活动都是‘虚票’,并不存在真正的门票,而是有人脉关系的黄牛获得入场名额,然后自己定价去销售。但是消费者并不知情,存在信息不对称,于是给了这些黄牛机会,这些‘虚票’根本没有保障,很多时候会出现货不对板,但之后消费者无处追讨。”曾经在饭圈沉浸多年的王女士透露。
还有些陷阱则来自价格虚高。比如曾经有迪士尼举办的“复仇者联盟”主题见面会,该活动存在门票,但所有门票都是免费的,获得门票的途径是参与网络抢票。黄牛不需要付出金钱成本,但其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去在线抢票。而抢到门票后,其就以起码3000多元的价格开始销售,甚至一度出现了5000元以上的价格,由于该活动有大量好莱坞明星出席,所以即便黄牛出高价,也依然有购买者。
要预防这样的陷阱,也并非没有办法,但这需要主办方进行非常严格的技术和管理控制。比如上述“复仇者联盟”主题见面会,迪士尼方面预料到了黄牛的多种手段,于是要求从抢票开始就实名登记身份,到现场后还需要检查验证码和进行人脸比对等才能入场。
黄牛甚至以出借身份证、建微信群实时更新二维码的方式来应对,但无奈最终无法通过刷脸比对这一关,当时该场活动成为黄牛界的“滑铁卢”,也维护了消费者权益。然而能做到如此严格检验流程的活动极少。因此,消费者在购票和参与相关活动时必须谨慎,防止“虚票”陷阱。
下水道塞异物:隐秘的装修陷阱
“我是几年前买的一套一室一厅,自己独居,当时觉得房子虽小,但装修不能马虎,所以就花了挺高的价钱来装修房间。结果住进去才几个月,我的浴室就不行了,积水严重,一洗澡就会看到水漫金山的场景,这不仅不方便我居住,更麻烦的是水容易导电,如果漏水下去,发生触电事故就麻烦大了。”家住上海的唐女士对第一财经记者描述。
发生上述事件后,唐女士找过相关装修公司,但装修公司认为装修的过程中并没有问题,而是唐女士购买的瓷砖质量不行,最多只能退回1000元左右的费用。之后,唐女士又找到瓷砖销售方,却并未发现瓷砖有质量问题。
无奈之下,唐女士只能另找装修公司将浴室瓷砖敲掉重铺,而在此过程中,其发现原来是之前的装修公司并未制作防水层,导致其使用过程中出现了水漫金山的情况。
“我们大多数人都非专业人士,我也不可能24小时盯着装修人员,他们如果在材料或装修过程中有猫腻,我很难察觉。等出现问题后,再去追溯,会非常难。有些问题甚至是几年后才暴露出来,更难以维权。他们不制作防水层,无非就是降低成本,获得更多差价,我现在再去找对方,对方也就是维持退回1000元费用的举措。实际上,我返工重做的成本起码好几万元,包括重新购买材料和找新装修公司等。尤其是寻找新装修公司很难,因为我是小户型,单价不高,很少有装修公司愿意接单,这耗费了我很多精力。”唐女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不仅仅是唐女士,很多消费者都在装修方面遭遇过陷阱。
在入住新居数年后,蔡先生发现自家的下水道堵塞,找专业人士来疏通时才发现,原来被人故意塞了异物,且异物的尺寸“恰到好处”,并不会让住户短期内就堵塞,而是要在一段时间后才会发现,届时也很难追溯到装修公司身上。“我在装修时因为坚持自己采购基础材料,使得装修公司很不满。毕竟大家都明白,如果由装修公司采购材料,多多少少对方会获得一点差价利益,但是我堵住了对方的财路,他们又不能明说。于是就在我看不到的地方下手。等我发现,为时已晚。”蔡先生对第一财经记者感叹道。
此外,在记者探访的过程中,还有不少消费者反映,住户对油漆类产品不了解,尤其是看不见的内层加工,让消费者无法分辨产品质量,甚至还有一些项目的外墙涂料因色浆问题导致没等交工就明显褪色。
有公开信息显示,在防水施工的装修陷阱中,装修公司往往在报价预算时少算防水面积,制造虚假低价,且在报价单上注明防水材料的品牌,不注明到底是哪一种型号。例如:市面上常用的k11防水,型号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从180元/组到300多元/组不等,若报价单上只写K11防水材料,报的是300多元的价格,而用的多是180多元的材料。地墙砖铺设的装修陷阱比较隐蔽,即限制水泥沙子层的厚度,一般会在报价单上写“水泥沙子层厚度不得超过5厘米,否则另外收地面找平的费用”。而乳胶漆施工的装修陷阱则是装修公司会把简单的一项乳胶漆施工分开报价,让每一个分项目的收费都不是很多,给客户一个低价的假象。另外就是偷梁换柱,报价单上只写涂料品牌不写型号,而不同类型的同品牌乳胶漆价格是不一样的。
这些装修过程中的猫腻,就是利用了消费者缺乏专业知识,且无法全天候监工,于是部分业者偷工减料,假装进行了高配置的装修,但其实存在很大泡沫,有很多该做的步骤和设置都没有做,虚报价格或虚报进程,最后导致住户利益受损。
对此,齐家网平台建议,为避免装修陷阱,消费者要选对设计师和装修公司,要事先拿到设计师和装修公司的资质评定,然后按照自己的意愿审定设计图纸和施工步骤,与设计师、装修公司一起确定装修方案、资金分配、工程进度、施工流程等;控制预算,严审装修合同;材料购进需谨慎;杜绝返工,把好施工关,可以考虑请一个懂行的监理人作为第三方监管。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