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陶凤 刘瀚琳)3月16日,北京市统计局披露了今年前两月主要经济指标。多项数据表明,全市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脱颖而出,相关“智”造领域的工业增加值及投资数据也表现出强劲增势。
前两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5%,比2019年同期增长24.5%,两年平均增长11.6%。在重点行业中,医药制造业增长1.8倍,汽车制造业增长79.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48.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5.3%。
从数据来看,全市高端产业增势强劲,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均在1倍左右。智能手机、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等高技术领域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8倍、1.5倍和48.3%。
同期,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度有力补给了前述产业的强势增长。据统计,前两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9.8%,比2019年同期增长4.0%,两年平均增长2.0%。分产业来看,第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4倍、35.1%和29.1%。
其中,在第二产业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了32.8%;第三产业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投资分别增长2.5倍和1.7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均增长1.3倍。
实际上,去年疫情期间,新经济已在全市经济结构中凸显出举足轻重的力量。北京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102.6亿元,比上年增长1.2%,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37.8%。
在年初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庞江倩指出,全市新兴动能表现活跃主要体现在高端产业韧性强、研发创新动力(310328)增强,同时市场主体的活跃度也在逐月提升。“2021年,北京将继续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
据了解,目前,北京已连续三年蝉联全球科研城市首位,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市的世界营商环境排名稳步提升。此前公布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0》显示,北京在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中位列第五。
值得关注的是,从此次披露的数据看出,前两月民间投资增速达37.6%。而早在去年12月,北京市已向社会公开推介95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060亿元,拟引入民间资本422亿元,占比40%。除了传统补短板、强弱项项目,此次推介更加突出“五新”政策落地和智能制造,集中推介了一批新型基础设施、智慧城市、智慧物流以及新材料、生物医药、无人机制造等高新技术制造业项目。
不过,首都经贸大学特大城市研究院副院长叶堂林也表示,北京发展的更大空间仍在于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北京发展“高精尖”的同时,城市需培养适宜产业发展的完整配套。通过打造产业链的方式,带动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提高三地产业协作水平,降低成本也使得产品更具竞争力。
根据此前发布的北京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北京将实施“产业雁阵培育计划”,通过投资基金、合作园区、创新平台、示范项目等方式,支持存量生态链企业在京稳定发展,吸引一批优质增量生态链企业在京津冀范围内布局。通过形成产业生态集群,在相互借力中形成最大合力。
最新评论